学会动态 |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中医气功心理学移空技术培训班首期成功举办

时间:2025/8/26 作者: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45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本土心身治疗技术创新发展,助力国家心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于2025年8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市昌平区成功举办首期中医气功心理学移空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研究者、临床医疗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及相关领域爱好者齐聚一堂,共研移空技术的理论精髓,同探心身治疗实践之道。

1.jpg

本次培训由移空技术创始人、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名誉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天君,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温发坤,以及移空技术研究院培训部部长、移空技术研究院首批授权培训师与督导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儿童青少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王烜共同主讲。

刘天君教授作为本土原创心身治疗技术开创者,深耕中医气功与心理学交叉领域多年,以深厚理论造诣与丰富临床经验,为移空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温发坤老师从业二十余年,专注易学与中医具象思维研究,在传统易学与心身医学、中医气功结合应用上独具心得,为教学注入文化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王烜老师拥有7年传统静功修炼经验,担任移空技术研究院认证培训项目负责人,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在技术培训、督导及学术研究领域功底扎实。三位主讲人凭借多元专业背景与突出能力,为学员搭建起移空技术规范化学习与交流的专业平台。

开班仪式上,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秘书长张海波通过视频致辞,介绍了移空技术的核心价值——作为中医气功与心理学融合的创新成果,自2008年亮相世界心理大会后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提及学会多年深耕气功事业的历程,并预告下半年学术活动,诚邀同仁参与。最后,他预祝培训圆满成功,学员学有所成。

2.jpg

在两天的紧凑培训中,位老师以理论筑基——实操落地——案督导为核心逻辑,层层递进地开展教学,让学员全面掌握移空技术的核心原理与临床应用方法。

微信图片_2025-08-26_133653_042.jpg

教学中,刘天君教授以系统化的教学逻辑围绕 “清空心身诀” 展开专业指导通过拆解操作要点、讲解口诀应用逻辑,搭配调身、调息、调心协同训练,引导学员掌握从身心放松、识别消极感受到将不适转化为具象象征物,再到转移象征物、进入心理空境并反馈效果的完整心身调节流程。课程注重实用与可操作,既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核心方法、降低消极感受影响,实现问题识别效果评估的闭环式心身调节,也为后续熟练应用技术筑牢基础。此外,刘教授还倾囊相授多年临床与教学心得,包括移空技术适用人群、来访者阻抗的应对技巧、治疗师自身心神安定的训练方法等

4.jpg

温发坤老师发挥易学与中医具象思维专长,从文化根源为学员搭建移空技术理解桥梁。他以易学取象比类、阴阳平衡思想为核心,解读技术中意象与“空”的辩证关系,剖析抽象心理问题具象化原理;借《周易・系辞》“立象以尽意”,点明“象”是连接抽象情绪与干预操作的关键;结合《黄帝内经》“移精变气”理论,阐释意象移动消解的过程,正是通过调摄心神实现精气调和、达成心身转化的中医路径。最后,温老师还带领学员回顾移空技术核心环节,并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实操要点。

5.jpg

培训全程注重“学以致用”,刘天君教授亲自带领学员开展移空练习,指导意象构建与引导节奏王烜老师组织小组模拟实训,学员两两分组扮演治疗师与来访者,针对实操中的问题现场纠错、规范流程,确保每位学员掌握标准化操作方法。

6.jpg

7.jpg

8.jpg

来自不同领域的参训学员,在两天的学习中均收获颇丰,纷纷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成长。部分学员在模拟实操中,成功帮助未参加课程的场外朋友缓解身心不适,改善其长期脚痛脚凉症状,且效果持续至次日;有学员分享道,课后运用移空技术自我调理,快速缓解了夏季摔伤后胳膊活动受限的问题,当场提升肢体活动度;还有学员表示,中国哲学中有“心能转物”的理念,但如何将这句话落到实处,一直缺乏有效的方法。移空技术为他打开了新思路,让他真切感受到传统智慧与现代心身治疗技术结合的力量,为后续开展心身疗愈工作、科研项目提供了新思路。

8月24日下午,结业仪式顺利举行。温发坤老师对学员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强调移空技术作为国家心理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并为通过考核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本次第一期中医气功心理学移空技术培训班在专注而温暖的氛围中圆满落幕。参训学员带着对移空技术的系统认知、标准化操作能力与调畅心神的实践感悟,即将回归各自的工作岗位。未来,他们将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将移空技术融入心理服务、临床诊疗、健康科普等工作中,为完善国家心理社会服务体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中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真正践行“调畅心神、和谐心身、服务大众”的培训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