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选自《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由江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生高哲撰写。文章从4方面分析了新时代中医气功发展的瓶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发展策略,以期更好的推广、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医气功文化。
高哲 张敬文 刘锐*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4)
摘要:中医气功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医气功独特的疗法、文化等资源日益突出,快节奏的生活更需要中医气功来养身、调心。然而中医气功的发展同样也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自身文化弘扬力度小、传播困难等挑战。对此,应通过中医气功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中医气功传承和人才培育、强化中医气功市场监管、推动中医气功文化“走出去”等措施推广中医气功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中医气功;新时代;弘扬;发展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GJJ190639 ;江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21jzyb-44
1作者简介:高哲(1999―),男,河南洛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哲学与文化学研究。
*通讯作者:刘锐(196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哲学与文化学研究,Tel:0791-87118922 E-mail910455233@qq.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宣示鼓舞了全国人民在新时代中奋力进取,而笔者作为中医气功行业的一份子也应该在新时代中把握历史脉络,回顾中医气功的历史,传承并展望新时代中医气功的发展,深刻剖析新时代背景下中医气功发展的瓶颈以及对策。为此要深刻了解新时代的社会背景,抓住历史机遇,突破瓶颈,助力新时代中医气功的发展。
1新时代中医气功发展的瓶颈
1.1现代文化理念与传统文化理念的差异
中医气功的形成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但是在当代文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冲击并且当代部分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比较浅显,导致了文化理念出现了差异,中医气功理论就难以真正被人认可并掌握。 这就要求中医气功从业者不仅自身要深刻领悟中医气功,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帮助外国友人以及部分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医气功并且为其深入学习扫清障碍。 尽可能地降低中医气功广泛化甚至国际化的难度。通过现代文化理念精准解读中医气功这一传统文化,从而减小现代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差异。加强青少年儿童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只有当中国人自身足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医气功跟上新时代,走向更远的未来,到那时现代文化理念与传统文化理念的差异自然就变小,从而为人们所接纳。
1.2中医气功在社会上的舆论环境恶劣
气功在上个世纪因为一些瞒天过海的骗子而导致其在社会上的舆论环境愈发恶劣,给了大众不好的印象,再加上中医气功文化的受众较小且与宗教相关联而导致社会舆论出现一些诸如中医气功是封建迷信的荒谬说法。真正的中医气功理论被埋没,高明的中医气功师被边缘化。并且当下仍有一些所谓的教习人员故弄玄虚,打着中医气功的名号提出所谓“包治百病,永生不死”的口号,夸大中医气功的作用,在社会上招摇撞骗。其次,由于一些中医气功的功法源于道教或者佛教,有些骗子打着气功师的名号给中医气功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增添其神秘色彩进而对普罗大众进行诈骗。综合社会舆论、宗教以及非正规的中医气功师的多重影响,中医气功在社会上的舆论环境日趋恶劣,而要改变人们在心里对中医气功的偏见又岂是一朝一夕所能为?任重而道远,中医气功和传播它的中医气功师们要想改善当前的社会舆论现状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1.3当代青少年对中医气功知之甚少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只有加强青少年群体对中医气功的了解认同,切实培养优秀的中医气功青少年人才,中医气功才能走得更远,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前的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占比较少,而中医气功的传播教育更是鲜为人知。此外,许多对中医气功感兴趣的青少年求师无门,求学无路。他们接触中医气功的渠道少之又少,而中医气功的传播又相对狭窄难为人知。不论是生活中、校园里、媒介上对中医气功的宣传介绍都不足以让青少年真正的了解中医气功,更谈不上学习中医气功乃至传承发展。甚至于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对中医气功不相信不认同,他们接受的更多的是当代的西方传来的知识理念,甚至说是与传统文化脱轨,对传统知之甚少,丢失根本,何谈传承?为此,要重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青少年对中医气功的宣传的学习,通过新旧媒介熏陶青少年使其潜移默化的了解中医气功文化,自然而然的学习中医气功。
1.4中医气功的传播队伍不够壮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社会上中医气功的老师教授数量少,即使是在传统文化浓厚的中医药大学中,从业人员也是屈指可数的,更不必提社会上其他的单位组织。在这样的师资背景下就很难有足够大的力量足够多的专业教师来传承真正的中医气功,这也是中医气功的发展的一个大的阻碍。为此,中医气功的传播队伍要集中力量,一方面加强对下一代的培养,扩充壮大中医气功的传播队伍。另一方面著书立说,精进中医气功理论,利用现在的新旧媒介整合传统的以及当代的中医气功作品并使之传之于世,提高中医气功的影响力。并且在培养新一代的中医气功人才的同时也要传授其教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其未来传授中医气功的能力,为中医气功的传授教师队伍的扩大打好坚实的基础。而对于中医气功传播者,其本身要有足够专业的能力和传授的资质,要筛除那些滥竽充数的人群,让真正的中医气功师做传播队伍的中流砥柱,真正做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中医气功的传播做贡献,为中医气功的人才培养付出努力。
2新时代中医气功的发展策略
2.1注重中医气功人才的培养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1],人才是中医气功发展的根基,是中医气功传承和发扬的关键所在。要在优秀的中医气功师的带领下培养新时代的中医气功人才,并且利用好大学环境的包容性以及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大学中培养真正热爱,真正有悟性的中医气功人才。通过新旧媒介对中医气功进行宣扬,吸引有志之士学习中医气功,改善人民群众对中医气功的刻板印象,为培育中医气功人才打好舆论基础。在医学气功诊疗规范明确的前提下,将医学与其诊疗具有优势的临床病种相结合,进行临床和实验机制研究,提升医学气功人才队伍的深度[2]。中医气功师的中坚力量在青年,他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传承中医气功,另一方面为担负着中医气功的创新发展的使命。因此,应加强对青年中医气功师的培养,注重向经验丰富的老一辈中医气功师请教,促进中医气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中医气功理论和临床的突破创新,为中医气功的发展开辟新道路。
2.2加强中医气功理论和临床的结合
中医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蕴藏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精辟的养生理念。中医气功事业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中医气功理论和临床的结合。即中医气功文化建设和中医气功疗效的结合发展。通过对中医气功文化的深入研究,能了解中医气功发展的实践规律,有利于探寻当代中医气功发展的经验,为中医气功临床提供理论支撑。而且深入研究中医气功文化,有利于帮助理解中医气功文化的内涵,在中医气功文化翻译和教学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能推动中医气功“走出去”。 疗效就是中医气功发展的最大动力,没有良好临床事实而空谈文化发展,无异于纸上谈兵。中医气功临床践行了现代医学的社会价值,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气功文化体系,使其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产生了独特的中医气功基础理论。正是这种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相互结合、相互发展,才能促进整个中医医疗体系的发展。
2.3推动中医气功文化“走出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医气功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其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不仅是中医气功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中医气功文化在国内外传播的首要条件。中医气功文化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璀璨明珠。其本身的独特理论以及治疗功效都深深的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此外,当今政府支持地方行业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上海、江苏、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甘肃、厦门等10个省市设立本地区促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建设的配套资金[3]。这些政策也都为中医气功文化的“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要利用好这把“钥匙”,只有自身切实发掘好中医气功这个宝库才能保证其顺利的传播发扬。
2.4促进中医气功现代化
中医气功要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将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中医气功治疗方法的延伸,在气功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实验方法描述、验证气功的效应,探讨中医气功的作用原理,以建立现代的气功科学理论。并且研究人员要树立研究求实的科学态度,扎实进取,并把握气功科研的特征性规律,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积极联系各个学科,加强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不可舍本逐末,只顾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研究的推进,而强行运用现代的一些理论去解释传统的中医气功文化及其效应。这样只会弄巧成拙,而丢失根本,丢失根本又何谈现代化与“走出去”?为此,促进中医气功现代化,一方面哟建立现代的科学的气功研究理论,另一方面要着重根本,在保护根本的基础上促进中医气功现代化才能使中医气功真正的为当前时代所接受,真正融入当代人们的生活中。
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中医药的需求都呈现着日趋增长的趋势,中医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其发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且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受现代医学和科学的重视。新时代中医气功必将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为世界所瞩目,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需要所有中医气功行业的有志之士共同发掘,共同推进。不但要深入发掘传统也要将其同现代思想结合起来,通过容易被人所理解的中医气功理论以及临床的切实疗效来宣告世人使其为更多的人知晓和接受,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真正做到传承精华,发扬壮大,创新并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郭蔼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0.
[2]谭令,任北大,王庆国.关于医学气功发展的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03)
[3]徐婧.向世界展示中医药闪亮名片[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4)
[4]刘天君,章文春.中医气功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