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姜寅生:新气功疗法升降开合松静功的功理讨论

时间:2021/3/11 作者: 姜寅生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164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

新冠疫情以来,中医气功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则新使命,新担当才有新作为。中医气功在学术科研领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开创了学术探讨板块,每周推送学术论文和科研内容,以期达到理上开窍的目的,帮助各位同道的修行,为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本期内容为姜寅生老师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发表的文章《新气功疗法升降开合松静功的功理讨论》,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探讨。

 

新气功疗法升降开合松静功的功理讨论

姜寅生

 

摘要

升降开合松静功疗法的作用:调整阴阳,疏通任督二脉,调动和增强人的“精”、“气”、”神”;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气血与体液的循环,促进气体的交流,液体的交换;调整人体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升降开合功是对癌症的防治及各种慢性疾病均有疗效的重要功法。

1.总论

升降开合松静功是以意念导引为主的功法,是在松静状态下,通过升、降、开、合,四个形体动作,外导内行,调动人体内气上、下、内、外的循环交流;培补内气,调整人体三焦的阴阳平衡。调动和增强人的;疏通任督二脉,促进气血与体液的循环,调整人体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升降开合功对防治癌症和各种慢性疾病均有疗效,尤其对心脏病疗效显著。

 

2.升降开合功的理论基础——升降出入

郭林老师说: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个叫升降出入,升降开合就是根据升降出入的理论创造的。

自然界和人体的气,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气具有自下向上、自上向下、由内向外、由外向内的四种基本运动形式,这就是气的升降出入。升降出入存在于人体一切生命活动中,人体气的升降出入,既体现在气及由气推动的血、津液的运行不息,也体现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中。升降出入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了正常的生命活动。

《素问·六微旨大论》: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可见升降出入是万物变化的根本,是生命活动的体现。一旦升降出入失去协调平衡,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而升降出入止息,则生命活动也就终止。

通过调动内气的升降出入,进而促进脏腑升降出入功能的活动。从肝和肺来说,肝气主升发疏泄,肺气主宣发与肃降,升与降协调平衡,从而保持气的运行有序,津液运行输布正常。从脾和胃来说,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两者配合则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饮食水谷得以消化,精微物质得以散布,糟粕废料得以排泄。从心和肾来说,心属火,肾属水,心火望其下行,肾水欲其上升,才能达到水火既济、阴阳平衡的目的。

基于这个原理,升降开合功正是要求操练者在松静状态下,通过意念导引、呼吸导引以及升、降、开、合,四个形体动作的势子导引,调动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不息,增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通过升降开合功的三升三降,调整阴阳,疏通任督二脉,调动人体内气的升降,升其清阳,降其阴浊,使下气与上气相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平衡的目的;通过在上、中、下三个丹田开合的动作,调动、促进人体内气与大自然外气的相融,排出浊阴之气,吸收大自然中的清阳之气,达到吐故纳新的目的。通过气的上下内外的循环交流,使升降出入复于常态,阴阳归于平衡。

 

3.调动和增强人的

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被称为人身的三宝,正如人们常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

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阴精充盛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

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有两个含义,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谓: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由于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体也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足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维持生命的动力是,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

 升降开合功要求练功者在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三个部位进行开合导引,而此三个丹田,正是精、气、神生发敛藏的部位:谓神藏于脑,以上丹田泥丸宫(眉间向内深入三寸,即印堂穴)为府;精气生于肾,下丹田会阴穴为储精之所;中丹田气海穴为储气之所。通过升降开合功的操练,使人体的内气与外气相融,上气与下气相接;增强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吸收大自然中的正能量,充盈上中下三个丹田的内气,濡养了精、气、神,使操练者精充、气足、神旺。

 

4.促进气血循环、血液循环,促进气体的交流,液体的交换

我们知道气与血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与血密不可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气能生血:是指在血的组成及其生化过程中,均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如饮水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营气与津液转化成血液等,均依赖于气的运动变化。气旺则化生血液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液功能亦弱。即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

气能行血:血液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方能循运。血液的正常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散、以及肝气的疏泄条达。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气能摄血:主要指脾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指血液循行于脉中,而不逸出脉外,气生成于血中,而固护于外

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腑,气之所以能行血,因血以载气,气附存于血中,并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使其不断得到营养补充,故血盛则气旺,血虚则气衰。表现了气与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操练升降开合功,增强了内气的产生,使内气充盈,气旺则血充,促进了新鲜血液的生成;气行则血行,促进了气血循环、血液循环、气体交流,液体交换的功能,消除气滞血瘀。

 

结语

通过上述原理可知,升降开合松静功疗法,可以调整阴阳,疏通任督二脉,调动和增强人的,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气血与体液的循环,调整人体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升降开合功是对癌症的防治及各种慢性疾病均有疗效的重要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