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推动校园中医药文化普及传播和发展,以“传中医智慧·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海淀区第四届校园中医药文化节活动于2023年6月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举办。文化节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北京民族医药文化研究促进会承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协办。2023年6月21日下午13:30,中医药文化节主会场活动开始,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一级巡视员屠志涛,海淀区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袁学勤等出席本次文化节。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参与本次校园中医药文化节。
2023年6月21日下午,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秘书长张海波带领学会办公室主任杨灵、副主任李新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五行掌传承者杨秀明、杨松前往参展,并开展一系列展台互动,向同学们介绍北京市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掌,并发放学会原创文创产品。在此期间,由来自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五行掌非遗传承人杨松、杨秀明、李新进行功法演示并带领同学们学习五行掌功法,体验拉气、贯气、明目等,并传授相关知识,活动现场,学习氛围热烈,本次活动增进了同学们对五行掌功法及中医气功的认识和理解。五行掌是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北京市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代后期的山西五台山。20世纪50年代,北京中医医院的秦重三医生将五行掌运用于临床,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宋天彬、刘天君、张海波等人将五行掌推广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气功课教学中。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作为五行掌的保护单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设立了五行掌非遗传承工作室。五行掌是一种典型的中医气功功法,包括5节主功-推法、拓法、云法、捏法、摸法,分别调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将气、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得淋漓尽致。该功法具有治病防病、养生康复的医疗价值,自强厚德、立徳树人的教育价值,传承文明、坚定自信的文化价值,低本高效、节约经费的经济价值,是中医理论融入日常生活并展现良好效果的范例。
2023年6月21日下午16:30,本次校园中医药文化节圆满结束,在“武林会友区”,学会顺利开展中医气功宣传和交流活动。前来学习五行掌功法的同学源源不断,学会工作人员积极地与同学们进行探讨交流。许多同学表示对学习五行掌功法有极大的兴趣,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五行掌功法和中医气功等内容。中医气功的传播与宣传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将始终秉承着融合、开放的理念,发展中医气功,传播中医气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