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下午,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武医养生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二次委员会(扩大)会议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武医融合·共促健康”为主题,会议由专委会秘书长王帅主持,武医养生专委会各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参与了本次大会。会上,武医养生专委会科研部副主任、上海理工大学徐海朋教授对科研部全年工作总结与下一年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秘书长王帅从学术研究、社会科普、功法培训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详细总结了2024年的各项工作成果,并对2025年工作目标进行展望,期望在未来一年为武医养生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动能。
1. 学术交流与研究
2024年,专委会多次参与高规格学术会议。其中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发展规划研讨会上,明确了规范化管理和国际化合作的发展方向;在国际太极拳健康科学大会上,展示了武医功法在健康促进中的潜力。此外,专委会积极学习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精神,与相关单位深入合作,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助力。
2. 社会科普与推广
专委会参加一系列公众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的科普活动,如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的“功夫电影传承计划”、在高校举办的太极拳训练实践等,均展现出了中医气功与传统武术结合的健康效益。此外,在天津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暨第一届亚洲大学生武术选拔赛中,专委会成员及学生委员表现优异,斩获多项殊荣,充分展示了青年一代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活力。
3. 国际化与创新发展
专委会通过参加国际健康博览会和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医气功与武医养生理念进一步传播到国际舞台。尤其是在香港举行的健身气功比赛中,武医功法展现了强大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受到广泛好评。
4. 功法培训与应用
专委会持续推广喻家少林六合拳罗汉功等特色武医养生功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这些功法在慢性病防控、心理健康干预等方面的临床价值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过去一年专委会在学术研究、社会科普、功法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在促进武医与现代医学协同发展、推动传统功法国际化传播及培养青年人才方面尤为突出。
展望2025年,专委会围绕“传承、创新、推广”三大核心目标,提出多项计划:
1. 打造全国性武医功法比赛
通过组织高水平比赛,将中医气功传统武术与现代医学理念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对武医养生的关注与参与。
2. 深化科研与创新应用
专委会计划加大科研课题支持力度,重点研究武医功法在慢性病管理和心理健康调节中的创新应用。同时,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功法的临床推广和实际应用。
3. 扩大国际影响力
借助国际会议和跨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武医养生的国际知名度,并邀请海外专家共同开展研究,并以多语种形式发布武医养生的核心成果。专委会将继续深化“一体两翼”新发展格局,将武医养生专委会打造成为立足首都北京、服务全国、引领行业、享誉海内外的国际一流专委会和科研平台。
4. 加强人才培养
为保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要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学者参与武医养生事业。
5. 推动多层次科普宣传
专委会将联合官媒、学校、社区等多方力量,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武医养生理念的认知与接受度。同时,推动武医文化进入基层、校园和国际市场,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会委员一致认为,武医养生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健康中国”和服务人类健康事业中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武医养生在非药物疗法、主动健康生活方式中的独特作用,推动其成为国家大健康战略的重要力量。
通过本次会议的深入讨论和规划,王帅秘书长明确了武医养生专委会2025年重点发展方向和具体举措,从五个方面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1.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武医养生专委会要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凸显武医养生专业委员会办会的责任担当。2.要坚持突出特色,高质量推进武术气功与中医融合协同发展建设。3.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创新驱动助推专委会高质量发展。4.要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强会,培养卓越的中医气功武医养生人才。5.要心怀国之大者,全面提升专委会成员服务水平和社会贡献能力。
最后,王帅秘书长表示,希望各位委员带着深厚的民族情怀、高远的站位格局、广阔的学术视野,团结奋进,继续发扬“求真”“济生”的武医之道,在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武医融合在卫生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为更好地造福人民健康,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会议期间,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武医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第二巡查组组长于华荣、山东第二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公共教学部教研室主任赵志广、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副教授段永斌为作者闪明、郭小晶、杨花、段廷进、彭翔吉、李玮瑭、张思源、李君、黄乾骞等颁发入选大会论文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