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气功文化发展的 SWOT 分析

时间:2021/10/18 作者: 唐光斌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724

导语

新冠疫情以来,中医气功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则具新使命,新担当才有新作为。中医气功在学术科研领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开创了学术探讨栏目,每周推送学术论文和科研内容,以期达到“理上开窍”的目的,帮助各位同道的修行,为“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本期内容为唐光斌在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医学气功学术年会上发表的文章《气功文化发展的 SWOT 分析》,主要讨论了气功文化发展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探讨。

气功文化发展的 SWOT 分析

唐光斌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摘要

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气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气功文化的发展,也曾是波澜起伏,历经坎坷。如今,气功虽然已经登上了科学的殿堂,但作为文化精粹,其传承与发展仍不尽如意。本文通过分析气功文化发展态势,力求客观考察其优势与劣势及其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气功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目的在于促进气功文化更好地发展,使气功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关键词:

气功文化;发展;SWOT 分析

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由英文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挑战)的首个字母构成,意为将研究对象的优劣和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得出结论。因此,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是一种能够较客观准确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在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上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的。

(一)气功文化发展的优势

气功文化底蕴深厚。气功文化,把人体与宇宙自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最能体现中国哲学人文精神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气功过去多以导引、吐纳、行气、服气、坐忘、守神、炼丹、坐禅等称呼,讲究调身、调心、调息。《庄子·刻意》记载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正是气功流传于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生动写照。气功以中国哲学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中医经络等为理论基础,柔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健身养生文化。世界的多样性告诉我们,生命现象丰富多姿,生命信息千差万别,气功门派也是非常繁多的,分类不可一言以概之。北京体育大学杨伯龙在其主编的《气功标准教程》中认为,从功法源流上来说,可以分为道家气功、佛家气功、医家气功、儒家气功和武术气功五大派系,从功法特点上又可以归纳为导引派、吐纳派、静定派、存想派、周天派五大主要派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数千年来,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一些封建迷信的残迹,至今并没有完全消除,糟粕的东西也往往夹杂其间,时隐时现,尽管时现的糟粕如烟花一现并不长久,其虚伪的本质一旦被识破就潜入地下,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死灰复燃,不时又会冒出所谓的气功大师来招摇过市。科学总是在同真伪的斗争中发展,气功达人们为气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古代的彭祖、庄子、华佗、陶弘景、葛洪、孙思邈、陈抟、朱熹,现代的刘贵珍、周潜川、马礼堂、刘汉文、张广德、张明武、杨梅君、裴锡荣、王瑞亭、杨伯龙、石爱桥、郭善儒、胡孚琛、南怀瑾等。当然,气功文化也是大浪淘沙,泥沙俱进,历史沉淀下来的才显精华。因此,《中国气功史》开宗明义宣称:“气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气功事业波浪推进。新中国成立后,在刘贵珍的倡导和推动下,气功名称得以正式确立,气功活动得以较好发展,尤其是中国改革开以来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气功事业进入高潮,但因一些伪气功的参和,又曾一度陷入低谷。199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体委、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七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整顿气功市场,《通知》对气功进行了分类指导,明确提出了健身气功、医疗气功、社会气功的概念,将气功纳入了国家管理层面,气功又一次正式登上了科学殿堂。20016月,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健身气功管理。2003年,健身气功被列为我国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整合后又被列为第62个体育运动项目,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健身气功事业来势看好。据统计,仅官方在全国推广健身气功的站点就达15000多个,习练人员达150多万。国外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健身气功,练功人数超过100万。国家现已研究创编了《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健身气功·大舞》、《健身气功·十二法》、《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等9套功法供人们练习选择。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健身气功发展规划(2013-2018年)》,2018年前,国家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设立在国内的站点将不少于3万个,人员不少于300万,境外推广不少于50个国家和地区,人员超过160万,国家将继续组织创编3-5套新功法以适应日益高涨的健身气功文化需求。在国内,不少高校开设了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授健身气功,学界对健身气功的功理、功法、功效、管理、推广及其文化底蕴与哲学基础进行了广泛研究,形成了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中坚力量的健身气功科研氛围。健身气功发展的这种良好态势,为我国气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尽管气功文化事业波澜起伏,但从历史进程的长河看,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尤其是习近平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气功文化事业的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二)气功文化发展的劣势

认识上的偏见影响着气功文化的发展。尽管当前的健身气功发展态势看好,但就整个气功事业的发展而言,并不尽如人意。相当一些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认识水准上,不相信气功的科学性,把气功与魔术、杂耍等同,认为气功充其量不过是人们饭后茶余的玩意儿罢了。也往往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才又使一些魔术、杂耍玩家摇身一变,将自己装扮成为气功大师招摇过市而使人们真假莫辨。更有甚者,有的人因国家政府打压伪气功则宁可远离气功,不与沾边,他们谈气色变,根本不敢、也不愿接触气功,担心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后张海波在《2012年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撰文“医疗气功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分析认为,由于多年来医疗气功科普宣传的缺失,使得人们对气功医疗存在很多的误解,又反过来导致气功临床应用步履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医疗气功严重缺乏课题资助,往往只要出现“气功”字样的课题,尚未进入初审就被拿掉。医疗气功的资助程度,和中医药学的其他学科以及美、日等国家对气功的资助投入相比,形成巨大反差。气功著作的出版也曾一度遭遇尴尬,似乎只要出现“气功”或者“养生”字样的著作,是很难在内地公开出版的。一位教授曾在一次全国性健身气功高级研讨班上也披露,他曾撰写了一部气功著作拿到出版社,出版社审读了书稿后表示,著作写得很好,可以出版,但著作名称必须重新确定,只要著作名不出现“气功”或“养生”字样即可。他回顾自己的经历说,过去在做气功讲学时,经常遇到有人跟踪“督学”,但当“督学”者听完他的讲学后,反而成了他讲学的“学生”,之后则常常自觉要求来听他的气功讲座。其实,在我看来,科学就是科学,伪的真不了,真的也伪不了,关键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就像不能把婴儿和洗澡水一同倒掉一样。对待气功存在的问题,大可不必如此紧张,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存在一些伪气功现象就全盘否定气功的价值存在。正如被誉为科普旗帜性人物的郭正谊在为司马南所著的《伪气功揭秘》的《序》中所言:“气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练气功,既可以强身祛病,又可以陶冶性情,对于华夏民族体魄的健全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它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司马南在《伪气功揭秘》一书正文之后还专门写了“我的自白”阐述他的观点。他在“我的自白”中写道:“本书写作过程中,有朋友担心这本书会导致否定气功和人体科学研究。我说不会。本书揭露和抨击的东西,只是借气功形式出现的魔术,江湖骗术,这些东西本不是气功。打击邪恶,是为了弘扬正气,只有打击邪恶,才能弘扬正气。”“气功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健身及临床上有很好的效果,与中国哲学,绘画,舞蹈等民族文化形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历经坎坷,非但不败,反而老树新枝,在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吐芳争艳,足见生命力之顽强。不是哪个人否定得了的。更不要说本书根本没有一点否定的意思。与否定气功相反,作者唯愿为弘扬气功文化,剔除宗教的、迷信的、拜金主义的江湖骗术之类的东西对气功的影响,正本清源,尽一份绵薄之力。”当前,即使在国家大力推广健身气功的形势下,我们有的地方仍然沉浸在过去的阴影中,停留在过去的认识水平上,不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健身气功作为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大力推广,而是视而不见,采取不反对也不支持的态度。一些地方对待健身气功的这种态度,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这些地方气功文化发展的瓶颈所在。

管理上的滞后制约着气功文化的发展。我国目前的体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去,气功市场,国家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如今,国家健身气功的发展,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推动下,来势很好,为气功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如张海波所言,经过10多年努力,健身气功管理工作不仅走出了制度缺失、管理滞后、谈气色变的困境,而且呈现出功法推广由城市社区向村镇、学校、企业和机关发展,业务骨干由辅导员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教练员发展,活动组织由建站设点向俱乐部、培训基地发展,活动内容由推广功法向表演展示、交流比赛发展,项目建设由国内推广向国外传播的良好态势。全国健身气功工作已经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发展走势非常看好。健身气功在管理、推广、人才培养与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与国际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为气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我看来,就整个气功文化的推广发展而言,管理仍然是滞后的。

在管理机制上,按气功功能分类设置管理机构值得商榷。1996年国家有关部位联合下发的《通知》提出了健身气功、医疗气功、社会气功的概念,并由此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成立了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医疗气功考试委员会等机构分别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管理健身气功和医疗气功,并将社会气功划归国家体育总局管理,出台了《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和《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我认为,这种管理分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看来,气功就是意识主导下的呼吸运动,人们通过调身、调心、调息锻炼,达到祛病强身、护肤养颜、增智益寿的功效。因此,气功不仅与体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医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与哲学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气功的意识作用,避开哲学思维而谈意识,是很难说清楚的。气功之气,离开其哲学追问,恐怕至今也没有人明白气功之气的真谛。在胡孚琛等看来,“今日普遍流行的气功养生术其要旨皆来自道家道教关于气的学说。”道教内丹学将气字写成“炁”(读音:qì)。南怀瑾则将这个“炁”理解为一种生命的潜能。“炁”字下面的四点是火的假借,直接地说,无火之谓炁。这个“炁”字其实已经暗示了养生要旨,一个人只要不着急,不上火,清心寡欲,尽可能减缓生命系统的熵增进程,就可能得以长生。而且,健身气功的功效,也显示了其疗疾康复的功能。因此,目前这种分类管理机制,从某种层面上分析,健身气功文化发展来势看好,其他气功文化发展相对管理滞后,从而导致整个气功文化发展管理滞后,与当初的分类及其机制管理不无关系。

2000年,《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20033月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确立为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后来整合体育项目,又列为第62个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全民健身运动,在国内外将健身气功开展起来了。可是,同样也在2000年,《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后,张海波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医疗气功的管理即陷入了停顿。医疗气功至今没有挂牌的专门机构来管理医疗气功。由于缺乏医疗气功相关的法律法规,气功医疗无所适从,其发展停步不前。虽然保留下来两个合法社团组织——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和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但限于各种复杂因素,开展的活动和工作较少,未发挥应有作用。在我看来,健身气功的推广发展工作主要是官方在主导,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与当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健身气功文化市场。社会气功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呈现被边缘化的倾向,基本上仍处于自发状态。

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成了气功文化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的气功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虽然健身气功发展态势相对看好,由过去的辅导员发展到后来的社会体育指导员,2014年起,又将推行段位制,但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已有专业的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2万多名”。这2万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对全国推广普及健身气功运动项目任务而言,仍显力单势薄。医疗气功,临床方面,10多年来,民间的医疗气功活动基本销声匿迹,正规医院的气功科室也大都关停并转,全国仅有的几个气功科室已经是屈指可数,且临床服务能力极其薄弱,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也与气功专业人才奇缺不无关系。气功的功夫是需要自己练出来的,不是所谓的气功大师在那里发功给你发出来的,而且,没有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持之以恒地练功体验,气功功力是无从谈起的。我们现在许多人,心浮气躁,根本就静不下心来,也不大愿意学练气功。据张海波最新调查显示,全国只有1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气功课程,课时明显缩减,课程性质也多从必修转为选修。从事中医气功教学的专职教师还不到50人,其中还有一部分即将退休,人才队伍已经青黄不接。如此以往,很可能有朝一日,作为气功文化精粹的一些气功功法,也可能因为后继无人而失传,那将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哀。

(三)气功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日益高涨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气功文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一方面迈向小康的同时,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更希望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生命载体享受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忙碌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凑,又使工作人群更   需要释压解乏,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一天工作。据报道,就在今年的 5 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一位年仅43岁的教师猝死在了给学生上课的课堂上,而其家属则称她丈夫的猝死源于工作压力过大。我也常常听到一些朋友说工作累得喘不过气来,真希望躲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去睡个好觉。也许正因为如此,陈一鸣硅谷授课才如此大受欢迎,而他的深呼吸减压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气功锻炼方法。在陈一鸣看来,“深呼吸的好处就是可以使人平静,因为深呼吸能够刺激迷走神经(vagus nerve),从而降低心率和血压”。陶胜国等也报道,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经常进行健身气功锻炼可以增强大脑功能,在练功放松入静时,练功者脑电图中α波波幅增高,并由枕叶逐渐向颞叶扩散,从而可减轻或者消除大脑皮层各种不良   刺激,调节中枢神经,促进大脑皮层和全身脏器得到调养,提高记忆力和开发智力。气功锻炼之后没有疲劳感,却有“轻快、舒适、愉悦”之快感,这就是所谓气功的特殊功能态所带来的结果。这些状况说明,气功文化的发展,也是满足人们多层次文化生活的一种需求。

老龄化社会寻求更合适的健身养生之道为气功文化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我国 2011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大,到 2020 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 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 6.98 亿人的 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而世界人口也正在加速老化,生育率在下降,而人的寿命在延长。到 2050 年, 60 岁以上的人口将从大约 6 亿增至 20 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说明人们寿命在提高,是社会进化的一种表现。但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种机能也都随之不断老化,老年人又是疾病的高发人群,他们更需要关注身体健康问题。而气功文化的发展,则迎合了中老年人的这一生活需要。石爱桥等3研究报道:参加 6 周锻炼,对心理调节能力有显著改善,练功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有所下降,心血管系统、脉搏、血压、呼吸机能、柔韧、平衡、肌肉力量等均有积极的影响。王涛、高亮通过调研也认为:长期有规律参与健身气功锻炼能有效改变老年人的心境状态,尤其是参加集体练功,效果更好。在国外,Arent,Landers Etnier 等对身体锻炼与中老年人心境状态研究的元分析也表明,身体锻炼与中老年人的积极心境明显增加和消极心境的明显减少有关。纽约州立大学卫生与衰老研究中心把练气功作为减少应激反应的措施,韩国 Wonkwang 大学医学院 H.T.Chung 实验系统研究 Chun Do Sun Bup(春多森步)气功多方的作用。气功研究报告普遍认为,中老年人坚持健身气功锻炼,能够增强体质,增进心理健康,延缓智力功能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四)气功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内瑜伽等健身养生文化的挑战。气功文化本质上属于健身养生文化,而人们的健身养生文化十分丰富,如太极拳、瑜伽、漫步、爬山、游泳、钓鱼、广场舞等,他们所占据的养生文化市场,都对气功文化是一种挑战。但是,最接近气功健身养生方式的还是太极拳和瑜伽。尤其是瑜伽,作为印度的气功,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瑜伽训练馆,瑜伽训练多为俱乐部会员制方式进行授课教学,其动作柔和优美,教学手段现代,练功效果同样较好,很受人们喜爱,许多年轻人都加入到了瑜伽锻炼的行列,形成了一种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相匹配的养生文化市场发展模式,基本上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道路,占据着我国健身养生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不仅是对我们健身养生市场的一个挑战,更是对我们气功文化发展的一个挑战。我们不得不承认,瑜伽在我国的推广策略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我国气功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学习和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不要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最棒的而不去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加速气功研究推广步伐的挑战。《孙子兵法》有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的气功文化要走向世界,就必须了解世界对我们气功文化的态度。当前,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很注重健身养生,他们对气功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他们乐意了解、接受中国气功文化,这是好的一个方面。

但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报告显示:20世纪90年代,西方科学界就开始对气功进行系列研究,内容包括外气的研究、对气功心理学本质的分析、气功的临床研究、对气功的效用和规范的评论、气功的临床效应、气功对脑活动的影响和气功的机理探讨等,研究方法多基于心理——神经内分泌生理——免疫等生理生化基础。比较关注气功研究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如今在国外,一些国家越来越认识到气功的价值,他们很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除了研究气功外,也开发利用气功,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吸纳优秀气功人才为他们服务。如美国、意大利等国,对我国气功人员给予颁发奖杯、奖章、奖金,免签证,移民等多种优惠,吸引气功人才长期、定期或不定期前往他们的国家教功、治病、做课题,为他们的国家提供气功服务。气功界也已意识到国外重视气功可能对我们面临着挑战。1999413日,北京大学在南宁举办经济全球化战略研讨会,其中王树伯的一篇题为《气功文化与知识经济》会议论文就曾谈到,气功这一资源,中国人不去占有、开发、利用并从中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必然让外国人取而代之。林厚省等医疗气功界的老前辈们在2012年召开的上海市气功界人士信息交流座谈会上也曾呼吁:一定要注重气功的传承,要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结果。的确,气功无国界,但气功师是有国界的。然而,如何引导气功文化走向世界,这,又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五)气功文化发展战略思考

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今天的发展态势已经告诉人们,对待气功,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要怎样发展的问题。在我看来,首先在认识上要统一思想。一是气功界要对气功的定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据我所知,目前对气功的定义,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多为描述性的表达,作为定义,缺乏严谨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应该是学界开展学术理论研讨,而不是由某些个人在那里凭空主观臆断。二是社会上对气功文化的价值定位要有统一的认识。目前,社会上对气功文化的价值定位并不明确,而且对气功文化的价值存在仍有意见分歧。在这方面,需要政府与气功界的共同努力。三是政府对气功的管理要有统一的归口部门。目前的这种管理是按照气功不同功能进行分类,从而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对交叉功能的气功实际上是很难划分的。事实上,健身气功不仅健身,也有疗疾治未病的功效,医疗气功同样也有健身的功效,如果按照目前的分类管理,仅凭个人臆断,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死角,对当前的社会气功管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气功作为一门学科,应该归口一个部门管理,而不应设置多个部门管理。其次在做法上要立足科学。过去为什么国家对气功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呢?这里,既有管理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气功界自身的问题。事实上,改革开放初期,气功如雨后的春笋,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当时国家不是没有管,而是政出多门都在管,结果是谁也没管住。也许正因为如此,气功界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气功功法都涌现出来了,同时,一些诸如巫术、跳大神之类的非气功因素,也扮演巫婆、神汉乘机而入,他们往往打着气功的招牌招摇过市,使得人们应接不暇,真假莫辨。气功是科学,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气功。气功界一方面要用科学的原理阐发气功,剔除非科学因素。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主动地同打着气功旗号招摇过市的伪气功进行毫不留情地斗争。同时,还要帮助人们甄别气功真伪,让人们通过气功锻炼得到实惠。只有从源头着手进行科学管理,通过一方牵头,即归一个部门而不是多个部门管理,多方联动,即全社会的积极行动,才能使气功文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