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之一——传统气功今贵庚

时间:2021/3/22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046

  常有人问我,中国气功起源于哪个时代?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通过时空隧道穿越到那个遥远的时代。据相关的书籍记载,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也就是我们的祖先生活的那个唐尧时代),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水灾频发,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对此《尚书》《史记》《孟子》等古籍都有记载。相传由孔子编集的内容为汇编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尚书•虞书•尧典》有这样一段话:“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大意是说,嗨!各位四方侯领啊,面对这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滔滔洪水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无际的灾害,百姓都在叹息,你们中有能治理洪水的人吗?《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五帝本纪”中有一段记载洪水灾害的话,与《尚书》非常相似:“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有孟子的弟子辑录而成的《孟子》一书,也有关于这个时期水灾的记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之事,见于该书的“滕文公上”篇。这三部书对水灾的描述,几乎是一致的,但它们都没有提及水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撰的杂家之书《吕氏春秋》补充了前面三部书的“不足”,该书“古乐”篇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补充了灾区居民灾后患上的病及相应的抗病措施,书说:“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大意是说,水灾之后,人们患上了气机壅塞滞着,颈骨关节蜷缩、活动不利类病证,所以用“舞”来宣导(防治)它。记述起自上古传说和史事的《路史》把这种“舞”称为“大舞”。《路史·前纪》说:“阴康氏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内,腠理滞着而多重,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道(导)之,是谓大舞。”而且,《吕氏春秋》《路史》的叙说与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论述,不谋而合。《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而“中央”地区正是洪水频发的黄河中下游。故当代大学者郭沫若先生说:“古人所说的道(导)引,即今人所说的气功。”

  1957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一件文物——一个陶盆,佐证了古籍的记载。因这个盆的内壁绘有舞蹈图画故又名舞蹈纹彩陶盆。学界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与中国气功起源有关的珍贵文物。该盆高14厘米左右,口径29厘米,底面直径10厘米,在盆的内壁绘有三组相同的黑色图画,每组5人,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侧各有一同向短斜杠,好像是古人长头发的辫子;每组外侧者的外侧手臂外还画有一道墨线,动态地表现了舞蹈者的动作大而频;下肢的一侧也另有一短斜杠,可能是说明舞蹈者佩有某种饰物。值得注意的是,“发辨”的方向,与“饰物”的方向相反,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舞蹈动作大而频的特点。据考,此盆为距今约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也即所谓唐尧时期)的文物。盆壁的画与书上的记载高度吻合。这件珍贵的文物,目前珍藏于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也可先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官网一睹为快(网址:http://www.chnmuseum.cn/tabid/212/Default.aspx?AntiqueLanguageID=626)。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气功是一位四五千岁的“老人”、也是一位“巨人”。当然,学界关于气功的起源,专家还有不同的观点,有待进一步论证。如:有的专家因为《黄帝内经》有许多气功论述,从而认为气功总的历史为二千至二千五百年;也有人比照印度瑜伽的历史,认为气功的历史约七千年甚至更长。


 有道是——

渊源悠长气功史,本于宣导祛瘀滞;

文物有载史书记;四五千年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