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
新冠疫情以来,中医气功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则新使命,新担当才有新作为。中医气功在学术科研领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开创了学术探讨栏目,每周推送学术论文和科研内容。
本期内容为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段俊,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发表的《常见气功偏差的防治》文章,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探讨。
常见气功偏差的防治
段俊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感染科
气功偏差对练功安全有很大影响,对气功学科的发展也有很大阻碍。本文通过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及相关气功书籍,对常见气功偏差的防治做一简要介绍。
1.气功偏差防治的一般原则
气功偏差是指练功过程中出现生理心理功能紊乱,思维情绪、行为举止失常,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且不能自行缓解的身心状态。一般认为其发生原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练功三调操作不当引起,另一类是精神病高危人群学练气功出现的偏差,此类偏差的练功者本人曾患过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病家族史,或有人格缺陷。对于气功偏差应坚持预防为先的原则,气功偏差预防的一般原则和要领有:选择适合练功的人群;对气功树立正确认识;辩证选功,个体化选功;准确掌握功法要领;老师带功及查功;学员坚持写练功日记;及时报告咨询;早期及时干预等。
但发生偏差后及时正确的处理是保证练功安全的必要条件和关键要素。纠偏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有:停止练功、辨证施治、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点穴拍打导引、针灸、中西药物等。
2.气功偏差的诊断
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肖斌提出的诊断标准可供参考:(1)患者在发病前均练习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气功功法,练功前无相应症状,练功时间一般为3个月以上,且出偏症状均与气功锻练有关。(2)既往无精神病或癔病发作史,无精神病家族史。(3)躯体症状与情志障碍很特殊:表现为某些部位感觉特别不适,或感觉内气在体内流窜,痛苦难忍,或继发焦虑,抑郁等情志障碍,甚至可导致自杀,或全身各部位出现不自主的运动,不能控制等,且其症状在练功结束或停止练功一段时间后不能自行消失。(4)要排除心、脑等相应部位的器质性病变。
3 .常见气功偏差的纠偏方法
3.1
气冲头:感觉头部如裹重物、如戴金箍、头重、头沉、头昏、头痛等。常见原因为意守头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或勉强用意导引气血至头部。
纠偏方法:前者应停止意守头部,改为意守下丹田或涌泉穴,或改为注意外景,进行放松、娱乐性活动等。后者应停止以意导气,可行头部按摩拍打疏通气血或意守涌泉穴引气下行。按摩拍打的穴位可选百会、印堂、神庭、太阳、玉枕、风池、列缺、郄门等。胡立加等认为,本证因练功不当,郁火上升所致,大椎为诸阳之会,针刺大椎可泄郁火,针刺百会可开窍醒脑,针刺侠溪、阳白可梳理肝胆之气以潜阳降逆。故可针刺上述穴位治疗。中药可选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理气清火。
3.2
呼吸紊乱:表现为胸闷、憋气、气短气急等,常见原因有:调神时姿势呆板、肌肉紧张、挺胸练功或含胸太过;或由于调息时呼吸过猛,或过于追求慢细匀长的呼吸,或停闭时间过长、意守呼吸强度过大等。
纠偏方法:一般停止练功或纠正练功要领即可缓解。表现为胸闷、心窝发胀、变硬者,可尝试采用 “开肺门” 法理气清肺,纠治偏差。方法为:练功者平卧,全身放松,用右手食指勾住天突穴,中、拇指各点左右肺门,持续用力,自觉胸闷消失为止。
3.3
腹胀腹痛:因练功中腹式呼吸过于用力,或意守丹田过重,并摒气丹田;或呼吸之间停闭时间过长,使气循行失常而滞于腹部所致。
纠偏方法:自我纠偏法首先改变呼吸停闭方法,改变意守部位,再采用下列方法纠偏:①松静呼吸法。②消臃祛滞法。③旋腹消胀法。④导引法。或行腹部按摩:用拇指或中指点按中脘穴、气海空、足三里穴,以通调胃肠气机,且有和降胃气而定痛之效。两手掌相叠(内外劳宫空相对),男左女右手贴在腹部,按逆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36圈。按摩转圈由小至大为泻法。腹胀腹痛,系气机郁滞之实证,故宜用泻法。也可针灸治疗:以手阳明、足阳明经和任脉为主。选穴如中脘、气海、足三里、合谷等穴,用泻法。中药:可予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3.4
内气乱窜:感觉全身到处有气流窜,自觉多处不适。多因盲目以意领气、同时练习多种气功或练功时受惊所致。
纠偏方法:应停止练功,消除紧张的思想情绪,树立战胜偏差的信心。可采用局部或全身拍打疏通经络气血,消除症状,拍打的穴位、经脉可选百会、玉枕、肺俞、膏肓、命门、督脉、膀胱经、胆经等。肝主疏泄,故可发“嘘”音(可默念或闻于耳)疏肝理气。脾主升清,胃主和降,故练习“呼”字功可使机体气机升降有序。脾虚生风,练习“呼”字功可健脾益气生血,抑制体内风邪游走的状况。胡立加等认为,本证因练功失和,气血逆乱所致,可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敛阴和营、平肝潜阳、降逆气、镇静安神、疏肝行气。
3.5
外动不止:身体局部或全身摇动或奇异动作,幅度大,不能自行停止。多由于练功者盲目追求动触现象所致。
纠偏方法:应停止练功,对大动不止者,可有医师乘其不备时突然用手掌猛击其背部,或突然大声喝令停止。这种突然的强刺激,有时可即刻收到效果。或由有经验的气功师根据患者外动的部位、气机紊乱的具体情况对相关经络穴位进行按摩导引,使气循经络路线行走,调整逆乱的气机,可逐渐纠正失控的外动现象。必须注意患者跌倒、碰撞的风险,加强监护,必要时行保护性约束,紧急情况时应果断应用镇静、抗惊厥、抗震颤麻痹药。
3.6
气滞三关:练习小周天时感觉气团到了尾闾、夹脊或玉枕处卡住,长时间不上不下,难以忍受。多因筑基不牢,真气尚未充实而急躁冒进,拔苗助长,试图以意领气通任督二脉。因真气羸弱,动力不足,尾闾、夹脊、玉枕三处经脉相对狭窄,故难以通过。
纠偏方法:应停止练功,消除紧张的思想情绪,树立战胜偏差的信心。可采用局部或全身拍打疏通经络气血,消除症状,拍打的穴位、经脉可选百会、玉枕、肺俞、膏肓、命门、督脉、膀胱经、胆经等。肝主疏泄,故可发“嘘”音(可默念或闻于耳)疏肝理气。脾主升清,胃主和降,故练习“呼”字功可使机体气机升降有序。脾虚生风,练习“呼”字功可健脾益气生血,抑制体内风邪游走的状况。胡立加等认为,本证因练功失和,气血逆乱所致,可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敛阴和营、平肝潜阳、降逆气、镇静安神、疏肝行气。
3.7
漏气遗精:自觉有气从前后阴、会阴部泄漏,常伴有遗精,严重者可致恐慌、严重乏力等。
纠偏方法:①经常搽揉丹田及肾俞至微热即止,可使漏气遗精逐渐减少、消失。②做提肛收腹运动。③气功师向患者神阙、关元、命门发放外气,使小腹微热即可。
3.8
头紧舌强:多因长时间死板地舌顶上颚,不肯放下,造成舌神经僵化,欲放不得,说话困难。
纠偏方法:除改变上述不正确的练功方法之外,可采取意念放松法;导引法;按摩颊车、廉泉、合谷;针灸及中药治疗。
3.9
兴阳:男性练功者,在意守丹田或会阴时,出现性欲冲动,起阳不倒,甚至在夜间不练功时也有些现象,这是练功中意念调炼不得法,使相火妄动所致。但有些人误解为真气充沛,元阳旺盛之象,错误地助长这种情况发展,以至误堕“房中术”中。
纠偏方法:对这种观点应持慎重态度。防治办法:理解真气、元精、元阳的充沛,与兴阳无必然联系,就警惕这种性机能冲动的现象;意守强度适当,平素清心寡欲,以防止偏差发生。一旦功中出现兴阳现象,应立即改换功法,如用自然坐式,意守涌泉或外景,或请气功师用双手大拇指和中指,分别掐在患者双手的合谷和劳宫穴,并发“外气”,就可平复兴阳现象。亦可采用“千斤闸”手印法自行外景导引:使大拇指掐住无名指第二节内侧,靠着中指的交叉处,用大指尖微微地震动无名指上的关窍,关窍里有一根细小如丝的筋,使之发生酸中带些火辣辣的微痛,这样就能散相火。平兴阳,归还静地。
3.10
着相:指在练功中意守内容在脑中清晰显现,甚至不能摆脱。一般多见于呼吸着相,因为有些功法要求腹式呼吸,练功中急于求成,用力呼吸,强行加深,意守呼吸的强度过大,而致呼吸出入之气清晰可察。如不及时纠正,继续强化,就会造成意念不能摆脱呼吸,情绪烦躁,精神紧张。也有意守部位着相的,如在意守丹田、涌泉时,由于强度过大,意守内容轮廓清晰,显于脑际,不能摆脱。
纠偏方法:张天戈等提出防治办法:练功时要掌握松静自然的原则,意守勿忘勿助。当着相一旦发生后,应及时停练原来功法。呼吸着相者,放弃呼吸锻炼;意守着相者,放弃意守内容。着相严重者,停止练功数日,做好思想转移,可逐渐消除。对呼吸着相可采用诱导法:患者仰卧,背部垫高呈坡形,全身放松,意念轻微放在双足尖的内外摆动上,并默数1~100,周而复始;摆动频率初时可稍快,以利集中思想(转移情绪)和避免与呼吸频率重合,以后可逐渐减慢。此法即可纠正呼吸着相,又能帮助排除杂念。
3.11
心慌不安:大都因为强制意守、入静,或练功中受到外在刺激而受惊吓所致。或为练功前未安排好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或处理好各种矛盾,练功中牵挂担忧所致。
纠偏方法:练功前做好充分准备;练功时意念强度适中;避免外界干扰;对功中出现的特异景象任其自然,不激动、恐惧,不追求。
3.12
神经衰弱:多表现为夜不能寐、多梦早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因练功初期意念过分集中,强度过大,以致用神太过。或因功法选择不当,以致精神紧张,导致阴阳失衡,阴不敛阳,阳不入阴,神失所舍而出现失眠多梦等症状。
纠偏方法:养成定时练功的习惯,全身放松,呼吸自然。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应采取“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来选择功法。可练习小周天安眠法、临时静坐法、闭幕呵欠法、丹田随息法、听息数息法、导引法等以放松、静心、养气,一般均可改善、纠正。必要时还可行按摩、针灸、中药等治疗.
3.13
情感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及入魔:情感障碍表现为喜怒无常,或忧郁、狂躁、紧张焦虑、悲伤易怒、或哭或笑、打滚吵闹等。自我意识障碍者自称被气功师、鬼神、灵魂附体,表情、动作、声音模仿所附者,往往与患者的文化、信仰等有关,严重者等同于入魔。入魔指在练功过程中产生幻景,对幻境景信以为真,导致神昏错乱、躁狂疯癫,甚至发展为精神病。幻景包括幻觉和妄想,内容多种多样。
纠偏方法:当练功者上述症状时应马上就医,以免延误病情。纠治方法:①做心理治疗;②气功医师点按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大椎等穴,并发放外气顺任脉导引经气归入丹田。③抗抑郁、抗焦虑、抗精神病药物治疗。④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