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选自《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本科生刘佳钰撰写。本文通过介绍三例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中医气功防治与康复的临床疗效,总结中医气功八段锦的应用效果特点,简要分析中医气功防治疾病与康复的原理,指出中医气功在疾病防治和康复方面具有优势,持之以恒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刘佳钰1 杨秀明 张海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北京 102488)
摘要:在如今的快节奏时代,伴随着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巨大压力,人们的身体变得更加脆弱,患后康复问题也越发突出。中医气功凭借其能调动病人主动治疗疾病的优势,逐步占据人们的视野。本文通过简单列举三例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中医气功防治与康复的临床疗效,以及具体功法——中医气功八段锦的应用成效,简要分析中医气功防治疾病与康复的原理,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医气功在此方面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中医气功;防治;康复;慢病
1作者简介:刘佳钰,女,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E-mail:1470200238@qq.com。
*通讯作者:张海波,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气功的临床基础与应用研究,E-mail:mzhanghb@163.com。
1中医气功疾病防治与康复的原理
“气”在中医理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素问·六微旨大论》言,“气交之分,人气从之”“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人由天地之气化生,并通过“气”的交换,与天地保持和谐并维持生命活动。由此可见,“气”不仅影响着人的生命,更是一种沟通人与自然的重要桥梁,体现出“天人相应”的观点,尤其强调“整体性”。
中医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心身锻炼技能[1],三调本身都具有整体性调节的作用。研究证实:练功调心入静时,大脑皮层额叶、顶叶的细胞电活动的有序化以及皮层各区域电活动的同步有增强的趋势[2]。这表明中医气功锻炼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体优化,并促进全身各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从而改善整体的功能状态[2]。中医气功的调息可调整呼吸运动的频率、节律,使肠肌运动时程延长、活动幅度增加,潮气量增加,通气量减少,同时练功时延长呼气时间,可使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表现为心率减缓、血压下降、唾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加快等。因此,中医气功的调息操作,不仅提高了呼吸系统功能,而且也改善了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3]。中医气功的调身,特别是动功的锻炼,可使肌肉丰满而富有弹性,关节稳固、柔韧而又灵活,还能改善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增强呼吸机能,改善心脏、血管、淋巴系统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的端动、消化和吸收。调身活动外动四肢百骸,内及五脏六腑,通过肢体运动促进脏腑功能,上通下达,里应外合,使机体的协调功能得到加强。三调如果合一,身心息协调一致,则可以牵一发而动诸全身[4]。协调一身之阴阳,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除了改善身体机能,还可以通过调息、调心操作修养人的性情,使内心更加平静,并改善睡眠质量,让人的精力更加充沛[5]。帮助患者主动进行康复治疗是中医气功的另一大特点与优势。中医气功通过对自身呼吸与意念的调整,帮助患者直面正视自己的身体问题,让人体正气发挥主导作用,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方面,不仅大大增加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反过来促使患者了解自身的问题,如此循环,疗效便大为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一旦得到提升,心态也会变平和,情绪自然也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人自身的正气。《内经》云,“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当机体处于疾病初发的第一阶段,身体呈亚健康状态,如果在此时进行干预,治疗手段简单,病机也不复杂,患者愈后状况也更好。中医气功可以改善身体机能,调节情志,提高免疫功能,使人正气充足。因此,有效的功法锻炼能避免疾病恶化,甚至战胜邪气,帮助身体迅速恢复健康。疾病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康复的关键。认真而有效的中医气功锻炼,能在机体抵御外邪的相持时期,逐渐增强机体的抵御能力并最终战胜外邪的刺激。而当机体处于疾病发展的第三阶段,身体已呈病态。此时的中医气功锻炼必须认真坚持,最好能针对病症选择功法,还要与临床医疗相互配合,以便尽速消除病因,培育并恢复机体的自愈能力,重建内环境的稳定,回到健康状态[6]。
2中医气功的临床应用效果
2.1高血压
情绪紧张与情绪急躁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中医气功通过调身、调息、调心操作,可使人内心逐渐放松,消除焦虑与紧张,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7]。气功不仅能使人宁心平静,还能调整大脑的功能,调节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有利于大脑皮层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调节,使周围小动脉痉挛状态得到解除,外周阻力减小,起到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此外,气功还能增强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从而降低血压,有效防治高血压及其靶器官的损伤[8]。
2.2哮喘
心理因素是诱发哮喘病的重要因素[9],因此,哮喘病被列入心身疾病的范围。不良的心理因素引起人们的情绪紧张,通过下丘脑及其控制的内分泌系统而使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例如抑制抗体反应等。研究表明,通过练功可使练功者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积极、良好的情绪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10],从而提高呼喘病对过敏物质的适应能力,防止与减少哮喘病的发作。练功还可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得到加强,或使失调的大脑皮层功能得到正常恢复。因此,哮喘病患者坚持中医气功锻炼,可改善与提高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有助于防治哮喘病[3]。
2.3癌症
不少癌症患者谈癌色变,认为得了“不治之症”,就此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绝大多数癌症患者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甚至产生绝望感。这种消极情绪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助长癌细胞的生长[11]。中医气功作为癌症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调心操作改善负面不良情绪,有利于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治癌的作用。美国卡尔·西蒙顿医生,运用“想象疗法”治好了自身的皮肤癌,自1971年以来,他就用编定的“精神想象操”来治疗晚期癌瘤。据美国专家统计,159名被医院宜布活不到一年的癌症,经过想象疗法治疗,最少活了20个月,有1/4的患者部分或全部恢复了健康[12]。
以上几则病例都表明,中医气功不仅能改善身体机能,还能改善患者心理层面的问题,使病人心情舒畅,心态平和稳定。中医气功自身独特的优势——“三调合一”、调动患者主动治疗疾病的积极性等,都决定了其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3具体的中医气功功法举隅——中医气功八段锦
中医气功八段锦是我国经典的传统功法,起源于北宋。其“八”字寓意丰富,不光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更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和循环运转。因其功法术势编排精致,动作如丝锦般连绵不断、柔和优美,是一套独立且完整的健身功法,故称为“锦”。近年来,对八段锦的术势重新进行整理创编而成的中医气功八段锦,习练时应遵循松静自然,准确灵活,练养相兼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医气功八段锦具有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的特点。通过“调身”、“调息”和“调心”操作达到“三调合一”的状态,在生理上疏通人体经络,保证人体气血畅通,具有保精、养气、存神的作用。精、气、神是人体生命中的三宝,也是免疫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在心理上还能调节改善人们的不良心理状态,使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成为机体自稳的整合,对防病治病、延年益寿起到积极的效果[13]。
3.1中医气功八段锦对心理方面的影响
中医气功八段锦的习练要求凝神“调息”,静心用意,要做到“心中无一物,虚静闲恬”,有一种虚怀若谷的心境,且通过用意识引导动作运行,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中医气功八段锦不仅使人掌握了一项终身锻炼的技能,更能通过八段锦修身养性,对提升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有效的影响。[13]刘洪福等人报道,练习八段锦对降低大学生的紧张、焦虑和忧郁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他们的情绪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敌对、强迫、偏执、精神病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14]。
3.2中医气功八段锦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练习八段锦可以改善心脏血管机能,使筋骨柔健,气血通畅,脏腑协调。具体体现为:可以升高皮肤温度,增加血氧含量,增强心肌舒缩并增强心脏泵血能力,以及血管的弹性顺应性,优化工作节律,增加肺活量,增强身体耐力,改善睡眠,使精力更加充沛,增强记忆力等等[15]。由此可见,通过习练中医气功八段锦可有效改善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对全身的气血阴阳进行调节,使身体的各个机能都有所提高,从而整体性地提升身体素质并有效预防疾病。
4结语
通过简要分析中医气功在疾病防治与康复方面的原理,不难看出中医气功在疾病防治与康复方面的优势。当然,中医气功疗法作为一种主动性疗法,需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学习中医气功,一定要有信心、恒心、耐心。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三心二意地练功,难以奏效。我们一定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尽可能地帮助其了解中医气功的养生治病机理,使其建立对中医气功正确、科学的认知,这是关系到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主编刘天君.中医气功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
[2]庄鼎,刘瑞庭,杨秀珍等.“入静”对循经感传出现率、植物性神经系统紧张性和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5(S2):9-13.
[3]徐传银.气功锻炼中调息的生理效应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2003(01):123-124.
[4]沈晓东. 试论气功养生治病的原理[C]//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4.
[5]黄孝宽. 气功锻炼使人身心健康[C]//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4.
[6]张琳钦. 养生康复之气功养生[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服务老年产业研讨会论文集.2014:5.
[7]毕正强,尹成龙. 急诊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与血压、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4):780-782.
[8]张达,项俊.传统运动疗法对高血压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3): 7-8.
[9]商鸣宇,刘双,梁瑛等.心理因素导致哮喘发作2例报告[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2(02):178-179.
[10]陈茜,储昕,张玉梅等.强迫症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与心理状况、症状的相关性[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4):168-171.
[11]李淑敏,李东芳,陈博威等.不良情绪对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成瘤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05):12-15.
[12]崔展宇.神奇的暗示想象疗法[J].医药与保健,2013,21(02):34.
[13]宋瑞雯,张丽萍,汤久慧等.“健身气功八段锦”调节心身的研究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7):
[14]刘洪福,赵利明,安海燕.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148,150.
[15]李东峻.八段锦对人体心血管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