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气功外气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1/5/10 作者: 许铮,肖微,赵怀洋,孟宪明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727


导语

新冠疫情以来,中医气功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则具新使命,新担当才有新作为。中医气功在学术科研领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开创了学术探讨栏目,每周推送学术论文和科研内容,以期达到“理上开窍”的目的,帮助各位同道的修行,为“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本期内容为许铮等在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上发表的文章《气功外气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比较研究》,主要讨论了气功外气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分组实验观察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探讨。


气功外气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比较研究

许铮,肖微,赵怀洋,孟宪明

指导老师:章文春

气功老师:李耀民,徐军辉,魏其峰,曲广为

江西中医药大学

摘要:

目的:本文将主要讨论气功外气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实验观察的结果。

方法:通过将 MCF-7 人乳腺癌细胞接种于 96 孔板(每孔加 200ul),分集体发功组、单人发功组、太赫兹波组、对照空白组4 组。2小时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吸光值,计算其细胞生长抑制率。

结果:单人组、多人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1.41%11.34%,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太赫兹波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5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气功外气对抑制乳腺癌细胞均有一定作用

          2.单人、多人发功组优于太赫兹波组

气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具有调理机体、综合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等多种功能,气功运用于癌症治疗可达到其他疗法所达不到的特殊功效。本课题从实验研究的角度,进一步证实外气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MCF-7人乳腺癌细胞,细胞用DMEM培养基(加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mg/ml链霉素)在37℃、5CO2饱和水汽CO2培养箱中常规培养,细胞传代以0.25%胰酶消化,酶标仪,96孔细胞培养板,加样枪、DMSOMTT(5mg/ml),倒置显微镜,太赫兹波治疗仪(复旦大学研制)。

外气发放者

参加外气实验的气功师 4 名均为练习气功 20 年以上,有较深厚外气发放功力。

实验步骤

1.MCF-7人乳腺癌细胞以5×103/ml密度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200ul),培养至指数生长期(24h),共设单人发功组、集体发功组、太赫兹波组、空白对照组496孔板。

单人发功组由气功师1单独完成,取站桩位,距离细菌培养板20厘米,发气时间为6分钟;

集体组场发功组由4位气功师共同完成,同样取站桩位,距离细菌培养板50厘米,环形站立,组场发功12分钟;

太赫兹波组采用太赫兹波治疗仪对培养板发射太赫兹波12分钟。

对照组在与实验组相同环境下,不做任何处理。

2. 结束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置于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2小时,然后小心吸去上清,加入90μl新鲜培养液,再加入10ulMTT溶液,继续培养2小时,弃上清,每孔加入100ul二甲基亚砜,置摇床上低速振荡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490nm测量各孔的吸光值

二、统计处理方法

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所用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

三、实验结果

气功外气对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个人组和集体组场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1.41%11.34%,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太赫兹波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8.5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

四、讨论

1.气功外气作用于人体乳腺癌离体培养细胞,有抑制作用。证实了外气的客观实在性

2.本次试验,单人组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略优于集体组,这可能是和当时气功师的意念活动的专一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不仅为气功理论“意为气之帅”提供了现代科学佐证,而且说明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不在于集体组气功师所发外气的能量的多少,而在于外气所包含信息量的多少,而气功师发功时的意念活动的统一程度,对气的信息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次实验,对将气功外气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方面提供了初步的实验证据。在发功结束后2 小时即进行MTT法细胞活性检测,缺少对细胞的后续观察、检测。且由于机体尚有复杂的生理代谢的影响,要解决气功外气的实质以及是如何增强机体免疫力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等问题,还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此外,本次实验缺少重复性,还需我们开展多次实验研究进行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