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开展颠覆性技术研究”的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推动中医气功领域颠覆性技术的深入研究,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值此一级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组织召开中医气功颠覆性技术系列专题研讨会。内证技术作为中医气功的核心颠覆性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次将围绕内证技术专题开展深度研讨。具体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深化内证研究 促进中医气功颠覆性技术高质量发展
二、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2.承办单位: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医疗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三、嘉宾矩阵
1.章文春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百千万人才。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功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科研基地负责人。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医疗专业委员会创会主任委员,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委、世中联中医养生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气功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基金、省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主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医气功学》、《中国传统康复技能》、《中医运动养生学》、《中医内证体察学》等。
主题《气论证构与中医内证体察的学术构建》
2.张海波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秘书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创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一批中医气功科普专家。长期从事中医气功教学、临床、科研、科普推广、文化传播工作。主持参与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
主题:《中医气功内证经络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3.刘刚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教授,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理事、山东针灸学会针灸技术康复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药、气功针灸的临床、教学工作20余年,发表《人体气的分布特点及在医学气功初级阶段的应用》等学术论文20余篇。
主题:《内证经络技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教学与实践应用》
4.李耀民,工学本科,中医专科。悬针主要传承人,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六届理事,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医疗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委员,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委员。从事气功研究多年,探寻气功针灸之道,实践悬针技术,效果显著,曾多次在高校、会议论坛上发言。
主题:《悬针技术及其实践应用》
5.刘争强,医学博士,执业中医师。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气功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教师,教授《中医内证体察学》。发表气学说论文35篇,其中中医内证体察相关论文11篇,主持课题2项,专利3项,在各级学术论坛、竞赛中多次获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内证体察学》副主编。
主题:《从中医内证体察探讨中医学理论溯源》
6.孙绪伦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理事,北京市丰台区中医医院中医外科科室主任、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医学气功专家,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名中医专家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会长、针灸教育分会副会长,北京白云观道医馆道医专家。 师承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医学气功研究所所长宋天彬教授、中国社科院胡孚琛教授、首都国医名师周耀庭教授。 从事医学气功教授、临床30年。
主题:《内证体察技术临床应用》
7.李新,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办公室副主任,医学硕士、执业中医师,师从张海波副教授。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世中联热敏灸专业委员会委员,非遗气功五行掌第5代传承人,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一批科普专家张海波教授科普团队成员。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市级、校级、纵向课题6项。
主题:《气功内证循经感传量表的研制与测评》
8.赵张旸,博士研究生,执业中医师。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委员、青年副主任委员。发表中医气学说相关论文3篇,主持江西省级课题一项,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项。曾多次在比赛中获奖,并赴俄罗斯萨马拉、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交流,传播中医药、中医气功文化。主持开展了一系列中医气功健康服务活动,举办中医气功科普教学活动数十次。疫情期间,开展了系列中医气功抗疫线上公益课程,在英国开展线上义诊,运用中医气功调气疗法帮助海外华人华侨缓解病痛,效果良好。
主题:《人体之气的生成与体察研究》
9.张田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办公室副主任,执业中医师,师从张海波副教授。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海波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中医气功五行掌传承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医气功临床基础与应用研究。研究生期间主持与参加6项课题研究、参编3部中医气功相关著作,发表论文10余篇。
主题:《基于中医气功研究注册登记平台的内证手厥阴心包经探索性研究》
10.张小豪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海波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中医气功五行掌传承人,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师从张海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医气功临床基础与应用研究。研究生期间参与6项课题研究,参编1部中医气功相关著作。
主题:《中医气功内证经络状态的脑电特征》
11.杨秀明,硕士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海波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中医气功五行掌传承人,执业中医师,师从张海波副教授。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医气功临床基础与应用研究。研究生期间主持与参加6项课题研究、参编3部中医气功相关著作。
主题:《中医气功内证手太阴肺经的循经感传现象及红外效应研究》
四、会议议程
五、时间安排
2023年7月12日下午报到,7月13日开会,7月14日离会
六、报到地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
七、报名事项
交通、食宿费用自理,为满足参会人员不同需求,参会人员可自行选择会场附近的汉庭、蓝庭、99优选、橄榄树四季等酒店,自行网上预定,如有问题可向会务组咨询。
(会场周边酒店示意)
完成报名缴费后及时填写报名二维码(点击报名二维码报名)
(报名二维码)
八、收费标准及优惠办法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1300元/人,非会员:1500元/人,学生半价。
九、缴费方式
1.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香河园支行
账号:0200 0191 0901 4409 382
2.扫码支付(扫码备注姓名+会务费)
3.付款说明
付款后请及时与会务组联系,并加微信确认。需开发票者请在报名链接上填写参加人员单位和社会信用代码或纳税人识别号。
十、联系我们
杨老师 18001101179(同微信)
李老师 17600295922(同微信)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202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