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
新冠疫情以来,中医气功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则新使命,新担当才有新作为。中医气功在学术科研领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开创了学术探讨模块,每周推送学术论文和科研内容,以期达到“理上开窍”的目的,帮助各位同道的修行,为“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本期内容为白帆老师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发表的《中医、气功理论核心与中国文化气化论浅释》文章,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探讨。
中医、气功理论核心与中国文化气化论浅释
白帆
中国文化气化论孕育了中华医药和中国气功。
七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认知了宇宙自然万物由气化而生、顺气化而长、到气化消亡的自然规律。这种气化过程,是多层次、多元素、气化之中又有新的气化发生的过程,是造成世界的万物不灭,也是后来西方科学家提出物质不灭定律的佐证。
五千年前,我们祖先提出天阳地阴,阴阳五行气化理论后,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阴阳八卦推算理论。在二千年前我们民族创立文字之后,把实践中摸索到的治病防病经验,逐步用文字记录整理出来,而形成了中华医药和导引健身术。如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把导引纳气健身和中医药防病治病放在不同层面看待,也是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原因。本人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多数人对中国文化气化论的丰富内涵缺乏认识和理解。
在大自然里,为什么有形形色色各种各样众多的物质存在,多数人是不会去问这些问题。比如一粒种子在土壤中,如何发芽生长成熟结果,又回到种子,这整个过程需要什么样土壤和外部环境,有些人还不一定十分了解。比如植物间的嫁接培育成功,现代医学人体器官移植成功,大家一般都是对外部提供的条件和物种的正确选择,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方面较为重视。但植物、人体本身的生理功能中,存有全息气化这种均衡自愈功能,是绝大多数人想像不到的。所以,这种特殊的再生功能,都是自身先天再生信息能量,同大自然外部进入的化生信息能量,同频同步振荡后产生的均衡自愈能量完成的。像这种内外信息能量在同一体同步产生气化又化生的理论,在中国已有七千年的历史。
1.中国文化气化论分三个层面理解
气化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典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是解读世界万物的方法论,是一种生命科学的认识论。达摩祖师创立禅宗后,禅宗在创研俗禅随缘修炼功法的近一千七百年中,从禅宗角度对气化论,提出了有机气化,道生气化,化裂气化这三个层面的认识。
1.1有机气化与万物化生
本层面有机气化,是指大自然中所有含有营养成份和水份的动植物,一句话,具有可生存下去或生活功能的众生。按照现代科学界定,指所有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物质。我们认为,这些物质不论处在什么形态,都必须经历不同阶段气机转化,而达到周而复始。就象水的气化又化生一样,液态水会随着自然界气温的变化,蒸发成水蒸汽,再由水蒸气变成雾,成云,成雨水,成雪,成冰,然后再转化成水。植物也是一样,从种子发芽到成长,由于自己的味、气、性,有的成了食材或药材,有的成了它用,而都转入到下一轮的气化又化生中去了。同时,这些植物的味、气、性信息,个性特征信息,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因气化作用,会不断地向大自然界释放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细微物质,如空气中存的香气、药气等等。尤其是加工过程中其味、气、性释放在空间的所有细微物质,就自然在空气中,汇聚成这种植物特有的信息。同样的,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也不断地把自己的味、气、精等精微物质释放在空气中,形成此动物特有的信息。为方便理解,我们在所有文字阐述中,都把细微物质统称做信息能量。
经以上简单叙述,基本上可以知道,所有植物、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气化方式,向自然空间释放细微物质,我们将这些细微物质,称之为某物的信息能量。可见动植物的信息能量在整个生与灭的过程中,必然都要经历这种气化又化生的演变过程,并且又重新回到天地自然之中,这就是有机气化,也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万众生灵真实的一面。
1.2道生气化与和谐万物
道生气化是中华文化气化论的中心环节,是天、地、人、万物共同遵守的自然法则。就在二千年前老子《道德经》讲的“道可道,非常道。”这道,可以理解是万众生灵活动的一种轨迹,万物和谐共存的规矩;道,又是一种形而上的巨大精神道德力量,万物间须以平等心共生共存,用善心、善德、善信、善真彼此感化,更好地催生新一代的诞生,接替旧一代的消亡,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有着极强大的约束力,是万众生灵气化又化生之道,是宇宙生变之道。
自然界的众生,都是有各自相对固定的化生模式,以及各自生存的方法。而这些模式和方法,是受到自然法则所制约的,有的会在这无情的制约中发生优胜劣汰的结果。像天地运行与年月日时的关系,看来是种和谐关系,但在历法计算中,就会有闰年闰月、月大月小、白昼时间不等的多种情况。这就说明天地运行的变化,在时间计算上的差异,这对整个大自然的影响十分重要。在人类社会,我们祖先认识到这种规律变化,就依照这种规律才确定年月日时,一年内有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更迭和优胜劣汰的道生气化。
五千年前道生气化中就有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后来古代的先贤们把阴与阳既相互对立,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分解为阴阳消长、阴阳互生、阴阳互根、以及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用,不仅把阴阳二气的气化演变阐述得清清楚楚,而且还用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指导中医辨证,并确立阴阳为八纲辨证的总纲。还有五行学说,把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五者之间在气化又化生过程中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性质变化作了详细的描述,还在实际应用中,引伸到天地五方、四季长夏、五色五味五音以及人体的五脏六腑等各个方面加以对应,更细化地用气化理论一一阐述,以方便后人学习和运用。所以,道生气化是遵循天地运行之道下的规律气化,是人与万物生存有序之道,也是人类与众生需要共同遵循的自然之道。至于化裂气化,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通过以上两个层面的简要介绍,已初步知道中华文化气化论,是我们祖先在长期观察宇宙,认识世界万事万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想方法,形成了朴素的唯物辩证观点。同时也认识到了物质气化三个层面,信息能量间的气化又化生,也是物质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气化理论是中医和气功结合的基础
有生命力的东西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也是能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华医药、气功保健从二千多年前,就在为中华儿女的健康服务,直至今天它们仍被中华民族的子孙接受和喜爱。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强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医药和气功健身会越来越广泛地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为世界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2.1阴阳五行气理指导中医气功辨证论治
阴阳五行气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也是中医气功的主要功理。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从各种健身活动如导引吐纳等健身术中,逐步用阴阳五行气理总结归纳而成气功。到二千年前中医学已成体系,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将阴阳五行确立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并把阴阳定为八纲辨证的总纲。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善治病者,先辨阴阳之说。
阴阳二气千变万化,可以左右事物发展方向和特性。阴阳二气既对立又统一这种辩证关系,矛盾相互间的转化就是气化又化生的过程。所以,中医和医用气功在临床治疗中,就是利用阴阳二气之间互相转化气理,来对待人体身上的正气和邪气,运用有形或无形的物质信息能量,去促使建立新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五行学说,在脏腑辨证中同样显得重要。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对应,用五行生、克、乘、侮气化又化生功能,来阐述人的脏腑功能,充分体现了其在维持人体后天生命功能活动上的重要地位。在脏同脏,腑同腑,脏同腑之间的生理功能,也是通过彼此间的气化作用进行连贯衔接,才达到周而复始。因此,在中医、气功医治过程中,运用五行中的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生、克、乘、侮多种气化关系进行辩证,确定脏腑在气化功能上的强、弱、盛、衰,进行平衡调理治疗。
从上述中医医用气功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两个方面,阐述了阴阳五行气化理论的临床应用。事实上中医基础中的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瘀血痰浊辨证方法,均是在阴阳五行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
2.2气化论确认了人体经络的存在和功能
人体经络穴位,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检测到实体。当前全世界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中医针灸、按摩治疗存在,其治病效果也越来越被这些国家民众所接受,这确实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七千年前中国文化气化论的创立,先后揭示很多宇宙秘密,人体经络穴位就是其中之一。人体的经络穴位自成体系,经络是建立在人体自身气化又化生的生理功能之上,是脏腑气化功能与其他脏器气化之间的能量传输,是体内脏器间互相气化又化生过程中产生新的信息能量流通的渠道。穴位是经络通道向体外的开口,负责接收宇宙信息能量到经络中,共同参与有机气化,起到增强该部位气化功能作用。因此,经络穴位体系中产生的气化能量和脏器彼此间传输的能量,综合组成了一个信息能量体和肉体重叠,这就是人体生物场存在的原因之一。
人体经络体系分有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奇经八脉。既然经络有手足阴阳之分,就说明人体内阴阳二气的有机气化,是在各自归属的脏与腑统一下共同完成气化又化生的过程,这样把五脏六腑的功能性气化连贯衔接起来,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用针灸经络的穴位,或循经穴位按摩,都是在维护经络畅通的治疗,建立体内新的阴阳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正如《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中医和医学气功中,称人的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身背为阳,身前胸腹为阴,这是依照人体有机气化过程中,能量释放轻、清、重、浊四个方面划分的。
奇经八脉,是人天合一中特殊的八条经脉。胎儿时期奇经八脉中气血运行充足与否,决定了胎儿体质的强弱,先天潜能量的耗散与储量,有机气化旺盛与弱减,气力的大小,智商的高低,感觉反应是否灵敏等本能的实际情况。同时,阴阳维、阴阳蹻四脉也是气功锻炼中,用外来信息能量调动人体多种先天潜能的桥梁。
2.3气行则血行是人体有机气化的重要表现
人身的气血是生命中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医、气功的生理将气血间的关系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化血,血化气和气行则血行的种种气化又化生机制。从阴阳学说讲,气为阳,血为阴,两种物质产生正常气化就能达到相对平衡。人身之气分有多种,主要有人之元气、真气、宗气、水谷精微之气、五脏六腑之气、营卫之气、经络行气七大类。这些气既有具体分工,又要紧密配合,均为肺脏所主司。而人身之血为心所主,由脾之所统,肝之所藏,各有所属。
比如,气行则血行,在人身的有机气化中就是由综合气化共同完成。人的肺脏通过吐故纳新,把体内代谢产生的废气呼出体外,吸入自然中的营养之气到胸中化生为宗气,再传输到体内各种器官中去,比如参与到血液传输气化,对所有组织提供多种气化能量,尤其是对体内传输气化能量的经络通道的维护,让经脉之气伴血脉之血畅通运行。气血分别在经和脉中运行,还须不停地得到由穴位进入的大自然信息能量的补充,这一补充自然信息能量的重要过程,就是靠人身肾间真气所起的巨大作用。因为肾间真气是人身的先天能量,属体内发生气化又化生作用、维持各种生命功能的原动力。由于真气为先天赋予的能量,并依照气运时辰针对性打开经络穴位,保持分秒不停地接纳自然各种人体需要的信息能量进入体内,共同维持体内血液的不息运行。这就是中医和气功理论中,讲述到的气行则血行的生理机制。从上述气血运行生理,可以看出气行是由人的宗气和真气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这方面讲解肺肾同源的脏象,就更容易理解了。
同气行则血行有密切关系的,就是气血化生的生理机制,这也是人体阴阳互生互用的必然转换,是五脏六腑有机气化相互配合的生理机制。脾将受纳的水谷精微传输于肺,经过肺的输布气化后,参与到各种气化又化生中去,而其中大部分水谷精微参与到血液的运行气化中,对组织器官提供多种能量补充,弥补血液在运行气化中的消耗。而剩余部分储藏在肝内,经肝内气化又化生成血。这种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性气化的分工协调,就产生了气血化生的有机气化生理功能。
3.药物与气功治病是大自然气化与体内全息气化共同完成的
我们认为宇宙的运行轨迹是以相对动态平衡去调控和限制,来实现宇宙间的平衡。
既然人类和万物,都共享宇宙自然信息能量繁衍生息,那么自然信息能量蕴藏着的自然法则和约束力,也自然而然会进入人类与万物的体内。比如,中草药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要求,自古到今人们都重视这点,故有地道药材之誉。产地的选择,实质上是因为药材自身味、气、性对发挥的药力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最佳的环境生长,才能获得最好的大自然信息能量的供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给提供受纳天地日月精华的良好场所。药材经过一定加工炮制和配伍成方,特别是再用器具熬煮一定时间,经过综合加工气化又化生出一种新的综合性药力,再口服到体内。这种新的综合性药力,是药物在煮沸过程发生全息气化而成,在体内对病人信息能量发生振荡冲击而调动潜能,激活人体潜能治愈疾病。这个过程是药力在人体内产生第二次全息气化治病效应。
针灸、按摩治疗是同一道理,都是通过取穴和手法产生得气,出现胀麻等气感;气功治疗用意念导引的较强信息能量也是进入体内产生麻、热、胀等气感。针灸、按摩、气功导引的信息能量同病人体内的信息能量汇合在一起,先产生聚合振荡形成共振力,逐步激活各种潜能,激活人体自身均衡自愈功能,达到治好病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气功治病过程,是中国文化气化论中有机气化和道生气化的结合,与病人达到全息能量气化,从而治疗疾病的过程。
(本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