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功与站桩功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版《中医医疗技术手册》及多部行业教材收录的中医气功功法,近年来备受关注。为满足医务工作者、高校与研究院师生、气功爱好者对中医气功临床治疗技术与规范化的学习需求,中国医学气功学会联合天津市红桥区精气神健康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于2025年4月4日至6日成功举办第一期中医气功临床技术与应用系列——站桩功、放松功师资培训班。
本次培训由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一批中医气功科普专家张福顺副主任医师主讲。张老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中医气功临床治疗经验,他不仅是全国高等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气功学》编委,更长期致力于中医气功、针灸与方药结合治疗慢病的实践与研究。
三天的授课中,张老师以丰富的气功门诊临床案例为基础,将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中医气功门诊开展的七种站桩功、八种放松功治疗技术、组场治疗技术和单独调气治疗技术通过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训紧密结合的方法,对学员们逐一进行了规范,并按照师资培训标准实施了全面而深入的教学活动。张老师运用经络腧穴学、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心理学等深入剖析了站桩功法的中西医学原理,系统讲解了放松功、三心并站庄、少林剑指桩、三圆式站桩、下按式站桩、自然式站桩、休息式站桩、伏虎桩等临床常用治疗桩法的调心、调形与调息技术。倾囊相授多年临床心得,包括医者与患者心态调整、医患沟通技巧、医患调气技巧、气功临床治疗标准化流程等,为学员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指导。
来自全国的医疗工作者、高校学者及资深功友齐聚一堂,共同感受《黄帝内经》指出的练功心法:“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形与神俱。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学习颠覆了他们对气功的认知。参训的一位学员坦言:“一直以为站桩就是简单的站立姿势加放松冥想的组合,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才明白自己的浅薄。从最基础的姿势纠正开始,张老师就展现出极高的专业度。身体各部位的细微调整,看似不起眼,却直接影响到站桩的效果。双脚的间距、膝盖的弯曲程度、脊柱的伸展状态,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这让我们意识到,气功站桩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容不得半点马虎。”另一位学员分享:“我坚持刻苦练功3年余,身心健康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还有些疾病迟迟未解决。我在本次培训中找到了解决专病的专法,掌握了放松训练技术、站桩正脊柱及纠骨盆技术。”还有一位学员倾诉:“来天津之前,心里颇为踌躇,担心自己不足一年的练功资历——几乎纯属小白,来参加’师资培训’会听不懂、跟不上,担心自己不那么强壮的身体不能支撑这样密集、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事实证明,我的担心纯属多余。在张老师的认真带教下,现场的气感很足,我的气冲病灶反应比自己在家里练功时更加强烈,不停地打嗝、流泪。我从小体弱,夏天也不轻易出汗,培训期间经常汗湿透衣,最后一天学习对我来说强度较大的中字桩,习练20分钟后我竟然双手汗水涔涔,比刚来时温暖多了,并且胃口开了,舌苔好转,左眼的多年旧疾明显改善,眼睛变得明亮,仿佛玻璃上的蒙尘被擦掉了一样,心理的阴霾也减轻不少。”一位练功三十七年的资深功友吐露心声:“我亲眼目睹了张老师的教学风采,口令词句句入心,讲功风趣重点突出,打形如行云流水,仿佛一场视觉盛宴,让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放松功、站桩功治疗技术的习练方法,对中医气功临床治疗功法的理解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还在课下亲身体验到了气功与针灸相结合的针感,并向张老师提出了一些困惑的问题,均得到张老师清晰明了的解答。”一位从事音乐治疗的学员感言:“之前一直被腰间盘突出和高糖血症困扰,站桩两天后腰腿疼痛感缓解,经对比检测,提示血糖下降。”一位老同志分享“三天培训中,我经历了从身体不适到享受站桩的转变,精神愈发饱满,疲惫感悄然消失。”
培训期间,学员们不仅掌握了功法精髓,更在互动交流中深化了对气功的理解。多位学员提到,通过对“松、通、化、好”等发音与心法训练,身体通透感显著增强,站桩后仍能保持愉悦状态。多位从事医疗工作的学员感慨:“张老师讲授的意念引导法让我在临床中更有信心,未来计划将气功融入患者康复。”更有学员提到家庭的变化:“家人从质疑到跃跃欲试,气功正成为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在答疑环节,应同学们的强烈要求,张老师还补充讲授了练养中气的“中字庄”要领与抖翎放松和经络导引放松技术。
结业仪式上,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副秘书长马琦对大家的考试表现进行了点评,并向达到考核标准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寄语大家“将清明大气场带回家”。参训学员一致认为,此次培训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正如一位学员总结:“练功生活化,生活练功化。保持百会上领、尾闾下垂,让每一天充实而美好,这正是健康中国的生动实践。”
本次培训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学员们带着对中医气功的深刻体悟回归各自岗位,立志以知行合一的态度传播传统医学瑰宝,助力健康中国蓝图的实现。
供稿人:崔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