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八十 ——冠“气”机构和团体(3)

时间:2023/9/7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041

气功的专门机构和组织,历史上或许没有,其主要出现在近几十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出现了为数不多的气功机构,如唐山气功疗养所、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上海市气功疗养所,及上海市中医学会气功学组等社团;八九十年代,随着第二次气功发展高潮的出现与持续,国内出现了大量的气功社团和不少气功机构;经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整顿,气功机构和社团的数量回到了较为正常的状态。气功机构前已介绍(参见“气”话连篇78 | 冠“气”机构和团体(1),“气”话连篇79 | 冠“气”机构和团体(2)),本篇我们就对气功团体作一简介。

气功团体

自第二次气功高潮掀起后,国内一度曾出现了许多气功团体,如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据说多达2000多种,经上世纪末的整顿后,仅保留了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和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以后又批准成立了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和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

1)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China Association of Medical Qigong,CAMQ),是以全国医学气功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及医学气功医疗、教育、科研等单位为主体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其前身是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气功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81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全国性气功组织;1986年3月改名为中国医学气功科学研究会,1992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一级学会,1993年1月经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更名为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并在民政部注册登记,为国家一级社团组织,时任卫生部长崔月犁为学会题写了铭牌。

微信图片_20230907111904.png

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医学气功及相关学科的工作者和管理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气功学术,促进医学气功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气功疗法的推广和普及,促进医学气功人才的培养、成长和提高,推动作为中医药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气功走向世界,努力为广大医学气功工作者服务。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学会挂靠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会长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思华,赵百孝(北京中医药大学)、章文春(江西中医药大学)、黄健(上海中医药大学)、邓国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肖远德(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任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海波副教授任秘书长。

2)世界医学气功学会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World Academic Society of Medical Qigong)成立于1989年11月。其宗旨和任务是:促进世界医学气功界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共同开展医学气功科学研究与发展,宣传和推广医学气功知识教育和普及工作,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出版医学气功科学刊物,使中国医学气功为人类健康长寿服务。

现任会长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王庆国,秘书长为北中医靳振洋教授。

3)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CHINESE HEALTH QIGONG ASSOCIATION,CHQA),简称中国健气协,成立于2004年5月。

协会宗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团结全国健身气功工作者和爱好者,继承和弘扬中华悠久文化,倡导和普及群众性健身气功活动,为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接受国家体育总局、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协会总部设在北京。现任主席不详,秘书长为王涛

4)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

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IHQF(International Health Qigong Federation)是在民政部登记的国际性社团,是由各国家和地区的健身气功社团组织自愿联合组成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团结和发挥健身气功会员协会力量;推动和发展会员协会之间交流合作;促进和提高世界人民身心健康水平。

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健身气功国际比赛和活动;制定健身气功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健身气功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规划和管理规定;组织和开展健身气功科研和宣传工作;开发和推动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产业发展。

现任执委会主席为杨春波,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为郭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