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之十六——说古道今话“气”名

时间:2021/4/6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883

1. 最初借用“舞”为名

气功史学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最早的气功并没有名称,稍后人们借用“舞”来名之。如:《吕氏春秋·古乐》有“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的记载;《路史·前纪》也有“阴康氏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内,腠理滞着而多重,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道(导)之,是谓大舞”的记录。由此可见,东汉傅毅称作“娱神遣老,永年之术”的舞是气功最早的“乳名”(“代名词”)。

 

2. 以后众多“曾用名”

走过了“舞”时代的气功,日趋成熟并逐渐为各家所接受。由此,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名称,这里我们暂且称之为气功的“异名”或“曾用名”。如:导引、吐纳、周天、服气、胎息等,还与内丹、禅定、存想等有关。

“导引”一词,一般认为典出道家。《庄子·刻意》篇之“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可能是其最早的出处。晋代李颐注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唐代成玄英的《南华真经注疏》和李氏之说如出一辙:“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经,类鸟飞空而伸脚。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说的更加直接:“古人说的道(导)引,即今人说的气功。”也就是说,导引的第一层含义是指代所有气功功法。亦道亦医的葛洪基本也持这一观点,《抱扑子·别旨》谓:“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虚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导引”虽典出道家,但也为古代医家所青睐。《素问•异法方宜论》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王冰注曰:“导引,摇筋骨,动支节。”由此引出了导引的第二层意思——气功动功。《三国志•华佗传》借华佗之口说道:“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鸟伸,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吐纳”大致相当于呼吸,“周天”则与内丹相关,我们将在其他“气”话中再聊。

3. 未被重视的“功”名

“气功”一词,最早的出处各家之说不尽一致。刘天君主编的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中医气功学》认为,“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一书。《净明宗教录•松沙记》之“学道之士,初广布阴骘,先行气功,持内丹长生久视之法,气成之后,方修大药”,就是它的最早出处。但是,也有人不同意此说。如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的马济人在《实用中医气功学》中认为,此书系委托,成书年代学界也有争议。马氏认为,“气功”一词最早见于隋唐时期的一些道教著作。如:《太清调气经》谓:“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处,散发脱衣……”;《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曰:“每咽服气功余暇,取一静室无人处,散发脱衣……”;《中山玉柜服气经》说:“气功妙篇,气术之道数略同……”

不过,古代出现的“气功”基本上多未被大家重视。不仅如此,20世纪初诞生的气功著作,同样也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如:1915年尊我斋主人编的《少林拳术秘诀》的第一章名“气功阐微”;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武术汇宗》中有自然门气功,中西书局出版的《练气行功秘诀》中的“气功”;1931年天津的王贤宾(竹林)撰有《意气功详解》;1934年董志仁(董浩)编著《肺痨病特殊疗法》,其中的“特殊疗法”就是天津南传的陈家门气功;1938年上海公溥医院编印的《气功治验录》。

4. 刘氏倡导“通用名”

1947年刘贵珍因患多种慢性病学习内养功并获益后,逐步推广这一疗法。1953年河北省第二干部疗养院成立气功科,这可能是新中国“气功”的首次正式亮相;1954年唐山市气功疗养所成立,1955年2月刘贵珍向卫生部汇报气功工作、3月30日他又去中华医学总会介绍经验;1955年12月19日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典礼上,以刘贵珍为首的唐山气功疗法小组受到嘉奖,标志着“气功”一词被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正式认可。从此,“气功”有了规范的“通用名”。

是可谓——

气功名称细细数,从古到今何其多;

历代诸家各有谱,导引吐纳周天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