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孙绪伦:医学气功外气治病探讨

时间:2021/3/12 作者: 孙绪伦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3005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

新冠疫情以来,中医气功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则新使命,新担当才有新作为。中医气功在学术科研领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开创了学术探讨板块,每周推送学术论文和科研内容,以期达到“理上开窍”的目的,帮助各位同道的修行,为“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本期内容为孙绪伦老师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发表的文章《医学气功外气治病探讨》,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探讨。

 

医学气功外气治病探讨

 

孙绪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气功科

摘要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气功和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两颗明珠,它们交相辉映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在治病上气功医学又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医学的基础和精华。

 

1.机理

医学气功发放外气治病古已有之,春秋时“针茅洗柳”典故、唐朝开始的祝由科、《炁决》中的“布气法” 都是外气治病的雏形。科学昌明的今天,已打破了外气的神秘性,练功人很快就能掌握发放外气技术。其机理就是通过意识的全息性,意气相合对病态进行调整,使患者恢复正常。

中医认为,人体罹患,症象万千,病名繁杂,但究其要,不外阴阳失调、脏腑失衡、五志失常所引起的气血乖乱。因此治疗方法虽多,其主旨就是祛邪扶正、调理阴阳,使乖乱的气血恢复正常,就是启动、调整患者的气和气化并使之恢复正常。

外气作用于患者体内就可快速地调整乖乱的气血,快速治病。根据“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原理,使气“有无相生”:即气转化为有形之物,有形之物转化为无形之气的过程。例如肿物可消散,骨折、溃疡可愈合。治愈速度可达到《黄帝内经·灵枢》讲:“气之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之神效。

 

2.病例

病例一,直肠癌患者。腹痛便血,经医院确诊为肠癌。后即找我治疗,经6次外气治疗,肿瘤脱落,排出体外,各种不适症状消除,定期复查,无复发,至今生活状态很好。

 

病例二、肝癌患者,2015年6月手术,术后无化疗。肝硬化、脂肪肝。2016年底MR检查,左脑额叶约4mm大小强化结节。2017年7月接受气功外气治疗和自我坚持练功。2018年5月,复检肝功正常,脑强化结节消失。现生活工作正常。

 

病例三,乳腺结节患者,3级,准备手术。2017年11月初接受气功治疗6次。12月20日B超复查,乳腺结节完全消失,至今无复发。

 

病例四,乳腺结节3级、增生。2017年6月接受我气功治疗,7次。9月B超检查,结节完全消失。

 

病例五,心脏病患者。2016年9月去西藏,又加淋雨感冒,导致心脏严重不适,20日到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检查,心肌肥厚,二尖瓣中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等等,自觉胸闷气憋,后背疼。随后找我治疗7次,症状明显缓解,自行练功,2017年6月检查,心脏恢复正常。

 

3.讨论

以上五例病例都是西医明确诊断的器质性病变,难治之病,我只用气功外气调治,短期内就取得突出疗效,这是其他疗法所不能比的,也是气功医师的价值体现。究其要,就是遵循、掌握了人的“气”、“气化”的功能特点和运行规律,用练功发放外气的医疗技术作用于患者,使气充足、气通畅,促进“有无相生”的转化,快速调整患者的气机而治疗疾病,亦符合中医学气化论的气机变化的规律。

 

4.结语

医学气功发放外气治病技术是祖国医学新的治病方式和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快捷、易学等特点,我们气功人应多练多用,更加系统地研究、掌握其规律和技巧,使外气治病为世人所接受,同时也为探索人的生命科学开辟崭新的途径。

 

(本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