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之三十三——金元医家常用“功”

时间:2021/4/24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000

金元时期,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学术观点互相碰撞,新的学术著作不断涌现,新的医药学家大量出现,其中以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震亨最具影响力,世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各有特色,但在气功问题上,则一致认为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1、河间擅用六字诀

主寒凉派的刘完素(河间)对六字诀的论述相当深刻。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写道:故《仙经》以息为六字之气,应于三阴三阳。藏府之六气,实则行其本化之字泻之,衰则行其胜巳之字泻之,是为杀其鬼贼也。所谓六字之气者,肝吁,心呵,相火唏,脾呼,肺呬,肾本吹也。故吹去肾寒则生热,呵去心热则生寒,故曰春不呼,夏不呬,秋不吁,冬不呵。四时常有唏,谓三焦无不足;八节不得吹,谓肾状难得实。上述文字涉及多个方面,如:六字诀的脏腑对应,即肝——吁(嘘)、心——呵、三焦——唏(嘻)、脾——呼、肺——呬、肾——吹。以五行学说指导六字诀的应用,即实则行其本化之字泻之,衰则行其胜巳之字泻之,具体地说就是,当某脏患病并表现为实证时,练这个脏的脏所对应的字,当出现虚证时,则选练原来他这个脏所对应的字。以肺(金)为例:当出现肺病并表现为实证时,因为土(脾)生金(肺),脾对应呼,故应选练呼字诀,以泻脾土、平肺金;如出现肺病并表现为虚证时,因为火(心)克金(肺),心对应呵,故可选练呵字诀,泻心火以减轻其对肺金的克伐。六字诀的四季应用宜忌,即所谓春不呼,夏不呬,秋不吁,冬不呵。四时常有唏,但这一论述,似乎少有实际意义。

2.子和青睐五禽戏

攻下派代表张从正(子和)在他的代表著作《儒门事亲·卷二·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十三》中把导引列为汗法之一,他认为:所谓三法可以兼众法者,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炙、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该书《凡在表者皆可汗式十五》补充说:然发汗亦有数种。世俗止知惟温热者为汗药,岂知寒凉亦能汗也,亦有熏渍而为汗者,亦有导引而为汗者……所谓导引而汗者,元华化之虎、鹿、熊、猴、鸟五禽之戏,使汗出如敷粉,百疾皆愈。这里的元华,即华佗,元华是他的字。当然,通过导引发汗来治疗邪在表的表证,目前临床并不推荐,因为诸如感冒类表证,休息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3.李杲提倡静坐法

补土派代表李杲(东垣),治病注重调理脾胃,用药多为参、术之类,但同时他也主张在服药的同时,应配合静坐以养气,这种功药结合的医疗模式,在《卷上饮食劳倦门·兰室秘藏》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如该书《劳倦所伤论》认为夫喜怒不节、起居不时、有所劳伤,皆损其气,气衰则火旺,火旺则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语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不安。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以养其气,以甘寒泻其热火,以酸味收其散气,以甘温补其中气。即认为,凡劳倦损伤类疾病,应先练功,然后再予药物治疗。此外,他在《脾胃论》中还继承了传统气功提倡子时功的学术思想,指出夜半收心静坐少时,此生发周身血气之大要

4.丹溪杂病用导引

滋阴派代表朱震亨(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病注重养阴之法。但对杂病的治疗,朱氏则提倡气功疗法。他还在《丹溪心法·治病必求于本》中提出气滞痿厥寒热者,治以导引

综上所述,学术观点各有特色的刘、张、李、朱金元四大医家,在对待气功问题上的观点几近一致,即都主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求患者结合气功锻炼。

 

是可谓——

泻火擅用六字诀,发汗可予五禽戏,

导引治痿益气静,金元大家亦功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