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七十——现代气功再回眸(2)

时间:2022/11/12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3980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回顾了民国时期到文革时期气功的发展,本文继续回顾文革之后现代气功的发展历程。

1 .良莠不齐的第四阶段

1978年5月,《自然杂志》创刊号刊登了上海顾涵森、林厚省的《探测气功“运气疗法”物质基础的初步实验结果》,首次报道了“外气”之一是受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辐射。由此,气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业内称之为新中国第二次气功发展高潮,这次高潮的特点是良莠不齐。

①外气研究备受关注  顾涵森自1978年以后,连续发表了至少7篇外气研究的论文,其中4篇介绍她在研究中所获得的受低频信息调制的红外辐射、某种微粒流、静电及低频磁信息等物质。“外气”“气功师”等名词也由此出现,这些工作得到了包括钱学森在内的多位学界泰斗的关注;也很快得到了全国许多地方的呼应,其中尤以北京为盛,中国科学院的多个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多个高等院校都有人在进行外气研究,他们多围绕着外气的物质性、外气的生物效应与理化效应、外气的应用三个方面,发表了大量论文。

②学科建设加快步伐  在机构建设方面,北戴河气功疗养院率先恢复了气功研究,在历经几经更名成现在的河北省气功医院;北京中医学院成立了医学气功研究所,上海中医研究所整建制改为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各地还成立了不少气功医院、气功科;各种气功团体(如气功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纷纷成立。在内涵建设方面,以马济人编著的《中国气功学》、林雅谷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为标志,气功进入了“学”的时代;多种气功期刊经批准出版,如《气功》《中国气功》《中华气功》《东方气功》《中国气功科学》《气功与科学》《气功与生命科学》《气功与体育》《中国人体科学》,及为数不少的气功类报纸。在气功交流方面,各种形式的地区性、国际性的气功学术交流活动频频举行。

③人才培养更上台阶  1978年,上海中医学院的上海中医研究所林雅谷于当年招收了柴剑宇、沈再文、胡森歧三名研究生,他们的研究方向是气功作用原理。1985年上海中医学院(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气功研究室),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次学科专业审批会议”批准,获得“中医气功学”硕士授予权,开始了气功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全国十余所中医院校开始在本科生中开设《中医气功学》;一些综合性大学和体育院校,则开始了在本科生中开设了《保健气功》;气功的成人教育也以各种培训班的形式开展着。

④科学研究蓬勃开展  大量项目被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受理、立项,研究范围涉及外气的物质性、气功的应用与原理、气功的文献研究等。应用方面,以有关气功外气2000公里的研究,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最有争议;带功报告、信息水、信息茶等信息物,也是影响大、争议同样大的气功“产物”。与此同时,于光远、何祚庥、司马南、张洪林等都对许多气功(主要是外气)的报道和研究结果,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⑤不谐之音时有混杂  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凭空武断,许多人根本没有接触过气功,只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或是不恰当地“吹捧”、或是肆意扼杀气功;二是夸大事实,一些人将气功中的一些现象和作用(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不适当地加以扩大;三是鱼目混珠,一些与气功毫不相干者,为了名或利,精心将自己打扮为无所不能的“气功大师”;四是恶意造假,一些人为了追求效果,不惜以绝不光彩的手法造假;五是沉滓泛起,算命看相等令人深恶痛绝的封建迷信,一时也披上了“气功”的外衣粉墨登场。李洪志之流从90年代中期起打着“气功”的旗号,干着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实质。所有这些,都给气功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2.扶正祛邪的第五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多个部委联手,对气功采取了扶正祛邪的综合治理措施。将社会气功分为医学气功(中医气功)和健身气功,分别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下开展活动,并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而言,学科发展的速度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