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盛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闭幕。本次运动会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运动会,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余台机器人参与这场大会,经过三天激烈的角逐,共产生26枚金牌,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与体育融合的视觉盛宴。
武术首次作为参赛项目亮相于本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武医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帅、副主任委员赵庆建、委员闪明、庄静四人受邀担任本次运动会武术比赛裁判员。
赛前,委员们在机器人武术比赛领域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从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武术赛事规则的制定到现场裁判工作的开展,均是白手起家。此次活动作为人机协作的首次尝试,全程处于探索状态。
“白鹤亮翅、野马分鬃、弓步冲拳、叶问蹲……”人形机器人上演武术动作。根据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武术赛事规则,人形机器人需自主完成一套武术动作,包括但不限于拳法、腿法、器械模拟等;每台机器人表演时间不超过10分钟。比赛期间,四位裁判始终保持专注,目光紧紧跟随“选手”的每一个动作,从招式规范度、节奏把控力、礼仪细节等方面,都依据标准严谨评判、公正打分,以“零差错”圆满完成执裁任务,用客观的判罚让每一个机器人团队的努力都被看见、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