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被《艺文志·七略·诸子略》列为“十家”之首,所谓“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这段话,除了说明儒家的来源、职责、地位等“要素”外,还着重指出了其“游文于六经之中”的特点。所谓“六经”,一般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左传》六部儒家经典,《庄子·天运》有载:“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些“经”也与气功有关。以下,我们一起从理论、功法、功德三个方面,聊聊儒家对传统气功的贡献。
1.理论
在理论方面对气功影响最大的儒家著作非《周易》莫属。《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辞海》认为:“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层意思;为“周”人所作(一说“周”有周密、周遍、周流之意)故名。《周易》的主要内容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卦之用。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说法不一。《传》是对《经》最早的解释,包含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旧传孔子所作。《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周易》的八卦与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说来,阴阳是八卦的基础。八卦由爻组合而成,爻分阴爻(--)、阳爻(—),阴阳爻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八卦,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里面包含了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立、依赖、互根、转化等。
《周易》,尤其是其中的八卦对气功锻炼中的调身、调心、调息操作均有指导意义,但对于内丹尤为重要。如:①阴阳消长,气功学中的内丹术常以阴阳消长比喻火候操作,这在《周易参同契》中有颇多论述。参见《<参同契>与<悟真篇>》。②取坎填离,这是内丹术所追求的健康长寿的练功目的。坎卦(☵)上、下两个阴爻(--),中间一个阳爻(—),所谓“坎中满”;离卦(☲)则相反,上、下两个阳爻(—)、中间一个阴爻(--),所谓“离中虚”。“取坎填离”,就是试图将坎卦(☵)中间的那个阳爻(—)与离卦(☲)中间的那个阴爻(--)“对换”,即“取”“坎中满”,来“填”“离中虚”,以实现纯阴(☷)纯阳(☰)的先天“混沌”状态,由此实现“返老还童”。
2.功法
在功法方面,历代儒生儒士始终崇尚静养,以至于郭沫若先生都说“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诸儒是很重视的,论者多以为从禅来,但我觉得当溯源于颜回。”(参见“气”话连篇34——孔子师徒爱静功)这种对静功的喜爱一直影响到其后的宋代不少儒家人士,如邵雍、两程(程颢、程颐)、朱熹等都有此爱好,朱熹甚至提倡“半日静坐,半日读书”。
3.功德
气功锻炼既要功法的锻炼、理论的学习,更要重视自身道德(功德)的修养;而且,功德修养与练功效果之间还有互相促进的关系,这几乎是气功界的共识。这方面,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论述颇有见地。《孟子·公孙丑上》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之说,并解释说:“(浩然之气)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妥也。”大意是说,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显然,孟子在这里所说的“气”与气功之“气”并不是同一回事,但综合其在该书的其他记载可知,此“气”与气功又密切相关。《孟子·公孙丑上》载有:“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清代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卷五》进一步分析道:“孟子养气之学,直从此(指孔子对气的认识)出。”由此推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结合气功锻炼而提出的。孟子之说,与孔子的“仁者静,仁者寿”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现代研究也已发现,人的情绪、修养,与其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