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五禽戏意念的养生作用

时间:2015/11/20 浏览次数:30

《系辞传》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意思是通过立“象”可以尽意。“立象以尽意”在五禽戏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习练每戏之前,有一个统一动作(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与胸同高,同时两臂屈肘,两掌内合下按,自然垂于体侧),这为各禽意念转化奠定生理、心理基础。练虎戏,首先想的是“象”,而后做动作要意想自己是深山中猛虎,伸展肢体,抓捕食物;练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原野上的梅花鹿,众鹿戏抵,伸足迈步;练熊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山里中的黑熊,转腰运腹,自由漫行;练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置身于花果山中的灵猴,活泼乖巧,摘桃献果;练鸟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湖边仙鹤,伸筋拔骨,展翅飞翔。所以,在练习时,就会有这样的规律:意随形动,气随意行。以此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到达“立象以尽意”具有审美特征的养生目的。这样,练习五禽戏的审美观照实际上并不是把握物象的形式美,而是把握事物的本体和生命。因为:“立象以尽意”强调以一颗真诚的心从生命内部去认识和把握动物生命的活力,其实质具有艺术的养生效果,正如宗白华所说:“艺术是精神的生命贯注到物质界中,使无生命的表现生命。”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五禽戏的身体运动就是一种“审美文化”,因为审美使人的整个身体就沉浸于某种情境之中,身体的一切感觉都被调动起来,不再被划分为具体器官,器官变成了活的身体,精神的触觉。再者,身体的心、形互动,通过“气”的化行得以实现,并与自然形成互动关系。所以在练习每戏前要“立象”思维,练习时尽量展现禽的神韵,这本身就能说明“身体”就是一种“语言”,是“身体”本身在说话。同时,会感觉到“身体在陶醉于自己的强力感时便会进入美学状态,变得轻盈、敏感、兴奋。”这自然是一种注重身体直接感受的生命文化,其本质就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养生作用之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