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八十九——“药王”《千金》也荐“功”

时间:2023/10/17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525

“药王”一词或有多种解释,《辞海》(第七版)对此的解释就有两个:“①亦称’药师‘。指神农……亦指扁鹊……②佛教菩萨名。”实际上,唐代医药学家、道士孙思邈,也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这里我要和大家聊的“药王”就是指孙思邈,而标题上的“千金”系指孙氏的两部代表作《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

《千金要方》“养性有‘功’”

《千金要方》的全名是《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全书共三十卷。该书收集了唐代以前中医诊治经验之精华,有关气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二十七卷《养性》的“按摩法”和“调气法”中。

“按摩法”中收集了两种动功——天竺国按摩法(又名婆罗门法)和老子按摩法。天竺国一般指天竺,即古印度;婆罗门原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祭司,源自印度。说明这是一套来源于古印度的动功功法,但宋代《云笈七签》收集该功法是直接称之为“按摩法”。这套功法共十八节,操作方法有点类似如今的保健功。老子按摩法中的“老子”两字显为伪托,其操作也类似如今的保健功,只是具体方法较上述天竺国按摩法更为简单。

“调气法”中收集了闭气法、六字诀、禅观法等静功功法。孙氏非常强调调气法的作用,认为“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所以,他对调气的时间、基本要求都有具体的要求。如:关于时间,他顺从前人以午时之前为六阳时,午时之后为六阴时,而气功锻炼应该在阳时进行的说法,指出:“凡调气之法,夜半后日中前,气生得调;日中后夜半前,气死不得调。”闭气法的具体操作,他先借彭祖之口介绍了一种类似于胎息的方法:“彭祖曰∶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膈中,以鸿毛着鼻上而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之后,又介绍了一种以练吸为主的吐纳派功法:“仰卧床,铺浓软,枕高下其身平,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拇指节,去身四五寸,两脚相去四五寸,数数叩齿,饮玉浆,引气从鼻入腹,足则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气闷,从口细细吐出尽,还从鼻细细引入。出气一如前法,闭口以心中数数,令耳不闻……”对于六字诀,孙氏在书中有将其用于治疗的论述:“呼疗冷,吹治热。肺脏病者……用嘘气出;肝脏病者……用呵气出;脾脏病者……用唏气出;肾脏病者……鼻中引气入,口中吐气出,当令声相逐呼字而吐之。”在他的另一部书——《卫生歌》中,还将六字诀用于养生的,如:“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长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书中还有一则名为“禅观法”的静功,颇具存想派的特点,与现今西方的冥想有几分相似。

《千金翼方》亦涉气功

《千金要方》是孙氏为补充《千金要方》的不足而编的,所以这个“翼”的意思是“辅助”。这部书中的气功内容远较《千金要方》少,仅在第十二卷《养性》的“养性禁忌”和第十三卷《辟谷》中有所涉及。在“养性禁忌”中,作者先是借张湛之口,通过谈论养性原则说出了导引的重要性,并将其与神、气、形等相提并论:“故其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接着,又借彭祖之语说明了气功(导引)的主要作用是补虚,他说:“彭祖曰∶每施泻讫,辄导引以补其虚,不尔,血脉髓脑日损。”《辟谷》卷中共有六部分,分别是:服茯苓、服松柏脂、服松柏实、酒膏散、服云母、服水。从内容来看,似乎是辟谷的辅助药食,可用于辟谷的前、中、后。如在“服茯苓”中说:“服茯苓方∶茯苓粉(五斤)、白蜜(三斤)、柏脂(七斤,炼法在后),上三味,合和丸如梧桐子,服十丸。饥者增数服之,取不饥乃止。服吞一丸,不复服谷及他果菜也,永至休粮。” “又方:茯苓(二斤)、云母粉(二斤)、天门冬粉(二斤)、羊脂(五斤)、麻油(三斤)、蜜(五斤)、白蜡(三斤)、松脂(十斤,白者),上八味,纳铜器中,微火上煎令相得,下火和令凝紫色乃止。欲绝谷,先作五肉稻粮食五日,乃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