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新时代中医气功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3/11/24 作者: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810

为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总要求,由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主办,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中医古籍出版社协办的“第三届新时代中医气功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论坛”作为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气功教育分论坛于2023年11月19日在北京成功召开。

2739aae2ff4fd36843cb589b3788050.jpg

论坛以专家汇报和功法表演的形式穿插展示,报告者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及功法传承人,共9位。论坛主持人也是来自从事气功教育方向的院校和医疗单位的专家,分别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温发坤主任,北京大学电子学院任全胜副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张敬文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李保龙副主任。

主持人-温发坤、任全胜.png主持人-张静文-李宝龙.png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秘书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创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张海波做了“中医气功学课程改革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报告。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详细介绍了《中医气功学》课程改革的构建与实施,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协同、功理功法学习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介绍了《中医气功学》知识图谱的构建设想。

报告-张海波.png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南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刘红杰做了“高校中医气功教育的‘三步走发展构想”报告。分析了中医气功学科在高校中医教育中的现状,提出了“中医气功学学科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二级学科、《中医气功学》课程列入中医学类本科必修课、中医气功学进入本科专业目录”三个目标,并指出了实现“三步走”的关键措施在于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模、中医气功要作为适宜技术大力推广、要以规范的研究方法获得高质量研究证据。

报告-刘红杰.png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教授刘刚做了“内证经络技术融入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的探索”报告。对内证经络技术在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的招生对象、学制、学生人数、练功安排等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强调了内证经络技术可以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学习成绩,诱发了学生的循经感传效应,坚定了中医药专业信心。

报告-刘刚.png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朱清广做了“中国传统气功传承的核心要素与创新方向解析”报告。提出中国传统气功传承的核心要素有中医的阴阳理论、气功的三调操作,尤其是意念操作。通过对国内外气功相关文献的分析,提出中国传统气功科学创新研究在于功法动作选择的科学性。指出了运动处方中频率、强度、方式、时间、运动量、实施进程这几个核心要素是中国传统气功临床应用的创新。

报告-朱清广.png

甘肃天水伏羲养生术传承人李建明做了“伏羲养生术‘天人合一,明心见性新论”报告。从“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演进及时代特点引出了伏羲养生术的“天人合一”整体观临床指导思想。并对理论、应用、注意事项进行了具体介绍与举例说明。

报告-李建明.png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气功气功研究所副教授陈昌乐做了“气功实践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的报告。强调了实践是气功学的内在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气功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要与临床、科研相结合,可以为社会、行业服务。要培养出会讲、会练的气功人才。

报告-陈昌乐.png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唐光斌做了“首柱养生功之功能作用阐幽”的报告。从功理、功法两方面对首柱养生功进行了介绍,并以该功法为例指出了气功在社会教育中群众的需求缺口较大,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功。

报告-唐光斌.png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章道宁做了“浅析心理学中的内省与中医内证体察的异同”的报告。从现代心理学与中医哲学角度入手,指出心理学中的自省更加侧重于从心理层面上对自我分析,因为缺乏对气的认识,所以也没有像中医这样有较为完整的对人体生命现象的体悟和描述。心理学在内省的现代研究中的实验方法可资现今中医内证体察学的科学研究所借鉴。

报告-章道宁.png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理事、大庆传统修身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于力民做了“新媒体时代的中医气功传播实践探索”报告。分享了抖音、快手、喜马拉雅等新媒体运营经验,指出要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气功教育,通过多媒体传播的社会教育方式引导大众接纳中医气功。内容创新、做好服务、打造团队是多媒体传播的关键。

报告-于力民.png

论坛深入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凝聚人才,鼓舞信心。专家学者从院校教育、社会教育、多媒体教育、市场需求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中医气功人才培养、教育传播等相关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展现了中医气功教育的多面风采,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教育专业委员会将以教育人才、创新为主线,脚踏实地,不断努力,为推动中医气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