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武医养生中内外兼修原理研究

时间:2025/8/27 作者: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15

编者按:本文选自《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由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徐阔撰写。本文深入剖析武医养生中内外兼修原理,阐释其内涵、应用及意义,为健康生活提供指导,对推广养生理念有重要价值。


徐阔 张国栋*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科学研究所 400700)

摘要:本文对武医养生中的内外兼修原理进行研究。通过对武医养生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内外兼修原理在武医养生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内外兼修是武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内外兼修可实现身心平衡发展,从而达到健康、长寿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本文阐述了武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和内涵。武医养生是传统中医和武术相结合的养生方法,旨在调养身心以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武医养生注重平衡,强调阴阳、气血和心理平衡。内外兼修是武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即通过内在修养和外在锻炼相结合,调整身心平衡,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其次,本文分析了内外兼修原理在武医养生中的具体应用。内外兼修主要包括内在修养和外在锻炼两个方面。内在修养包括调整饮食习惯、调养阴阳、保持心理平衡等。外在锻炼包括武术训练、体育锻炼、按摩推拿等。内外兼修原理的应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等。最后,本文总结了内外兼修对武医养生的重要性和意义。内外兼修是武医养生的核心原则,是实现养生目标的重要途径。内外兼修可促进身心平衡发展,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预防和治疗疾病。对于现代人来说,内外兼修原理在应对压力、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武医养生中的内外兼修原理,揭示了其在武医养生中的应用和意义。这对于推广武医养生理念,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内外兼修原理在具体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为养生健康领域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武医养生;内外兼修;原理研究

武医养生,融合了传统中医和武术的理念,强调内外兼修的养生原则。通过内在调养与外在锻炼的相结合,达到身心平衡,实现身心健康的目标。在现代社会,面对压力和健康问题,人们对于综合性的养生方法的需求日益迫切。武医养生的内外兼修原理,能够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等,对于应对压力、提升生活质量、延缓衰老具有显著意义。然而,对于武医养生内外兼修原理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因此,本文的目标在于系统地研究和分析武医养生内外兼修原理的应用和意义,以推广养生理念、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并为养生健康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同时,本文也会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以促进武医养生领域的发展。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武医养生中内外兼修原理的内涵、特点及其在现代健康养生领域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研究意义

“内外兼修”原理在武医养生中强调通过内在调养和外在锻炼相结合,全面调理人体的内外环境,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并促进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等,力求全面、深入地揭示武医养生内外兼修原理的内涵、特点及其在现代养生保健中的应用价值。

4武医养生的内外兼修原理

4.1武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和内涵

武医养生是综合运用武术和中医养生原理的方法,旨在通过身体锻炼和内外环境调理来增强健康和延年益寿。武医养生认为,调整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的因素可以优化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1]。采用中医养生方法进行内在调和,包括饮食调理、草药调养、气功调息等,来调理内脏功能和经络气血。外在调和则通过武术运动、按摩、推拿等方式锻炼肌肉、骨骼和经络,促进身体整体平衡与健康。通过武术修炼和中医养生方法进行精神调养,包括情绪调节、心理放松、意念调整等,提高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增强身心健康[2]。武医养生强调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养生方案,因人而异。针对个体的体质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药膳等调理方法。武医养生强调动静结合。通过武术运动锻炼身体,如太极拳、气功、武术等;同时进行静养,包括静坐、冥想、调息等,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提高养生效果[3]

4.2内外兼修的核心理念及具体内容

在武医养生领域,内外兼修的理念是指通过内在调养与外在锻炼相互配合,以实现身心平衡和健康的终极目标[4]。内在调养主要依赖中医养生方法来调理身体的内部环境和功能,包括调整气血、阴阳平衡以及脏腑功能等(引自:中医养生学)。这可以通过合理饮食、运动、按摩、针灸等方式促进气血畅通,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和自愈能力。外在锻炼则通过武术和其他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外部结构和机能,例如增强肌肉力量、灵活性、耐力和反应能力,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内外兼修强调通过协调各个系统和器官的运行,实现内在与外在的平衡调和,以达到身心平衡和健康。内外兼修强调身心统一,认为身体的健康与心理的平衡相互依赖。只有通过内在调养与外在锻炼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和养生效果(引自:养生保健学)。此外,内外兼修还注重个体化养生,即根据个体的体质、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和适应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个体化的养生方案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引自:中医个体化养生研究)

5内外兼修原理在武医养生中的应用

5.1内在的修养在武医养生中的应用

在武医养生领域,内在修养被视为关键环节,因为它涉及人的精神、意识、情感等多个层面,对于提升身体素质和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5]

首先,内在修养有助于调整人的精神状态。在武医养生中,保持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通过练习内功,如太极、气功等,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身心平衡,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其次,内在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意识水平。在武医养生中,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通过学习武术、禅修等方式,可以锻炼人们的专注力、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此外,内在修养还有助于调节人的情感。在武医养生中,情感稳定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通过练习内功,如瑜伽、冥想等,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降低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最后,内在修养对于延缓衰老具有积极作用。在武医养生中,许多内外兼修的方法都有助于提高人体的生命活力。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武术运动,以及中医养生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等,都强调了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5.2外在的锻炼在武医养生中的应用

外在修养的应用涵盖武术锻炼、功能性训练、按摩推拿和健身运动。这些方法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增强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借助外在修养,可以塑造良好的体形,加强身体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应对能力。功能性训练关注全身的协调性和身体各部位的平衡发展,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按摩推拿能够舒缓肌肉紧张和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能量流动,从而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健康。健身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代谢和体脂率,全面提升个人素质。这些外在修养方法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促进养生目标的实现。

5.3内外兼修原理的应用效果

内外兼修注重平衡发展内在修养和外在锻炼,以实现身体的全面发展和健康。这种方法强调通过气功、中药调理等内在修养方法来调整身体能量和气血,从而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同时,通过武术练习、功能性训练等外在锻炼方式来增强肌肉力量、灵活性和耐力,以提高身体机能水平。所以综合应用内外兼修原理,有助于全面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此外,内外兼修强调阴阳平衡,调和身体内部的阴阳关系,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调节内脏功能和增强抵抗力[6]。同时,内外兼修关注身心统一,注重心理调节和心身协调,能够平衡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心理稳定性,还能延缓衰老过程,通过调整身体能量和气血、增强肌肉力量和血液循环,保持身体的抗衰老能力和活力。

6内外兼修对武医养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6.1身心平衡发展

内外兼修通过综合性的养生策略来提升身体的素质和健康水平[7]。例如,内在修养方法如气功和中药调理可以调整身体能量和气血,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而外在修养方法如武术练习和功能性训练则可以增强肌肉力量、灵活性和耐力。内外兼修的综合应用有助于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内外兼修强调阴阳平衡,即调和身体内部的阴阳关系,这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则。通过内在修养方法如气功调理和中药调养,可以调整和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关系,从而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健康。此外,内外兼修强调身心统一,注重心理调节和心身协调。通过内在修养方法如心理调节和冥想,可以平衡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从而提高心理稳定性;而通过外在修养方法如健身运动和按摩推拿,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增强身体的放松和舒适感[8]

6.2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内外兼修在武医养生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和意义,其中之一是提升身体的自愈能力。通过综合运用内在修养和外在修养的方法,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的提升,提高身体对外部侵害的抵御能力。内在修养如气功、中药调理,可以调整身体的能量和气血,平衡免疫系统的活力。外在修养如适度的运动和锻炼,可以增强循环系统功能,提高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从而增强免疫力。

此外,内外兼修还可以激活和增强身体自愈机制,通过调整身体能量的流动、促进血液循环等方式帮助身体恢复平衡和自我修复[9]。同时,内外兼修也可以提升身体的适应能力,使身体更好地适应外界压力和变化,降低疾病和损伤的风险。通过内外兼修,个体可以建立强大的身体基础,增强抵抗力、耐力和恢复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6.3应对现代生活压力

内外兼修在武医养生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应对现代生活压力方面。它强调心理调节和放松,有助于个体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内修的方法,如冥想、呼吸调节,以及外修的方法,如运动、按摩等,个体可以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10]。同时,内外兼修可以提升个体的抗压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和平衡,以及培养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个体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的平衡和稳定,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此外,内外兼修还可以提高个体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通过综合性的修养方法,个体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降低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发生。通过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态,个体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更好地平衡工作、生活和健康,从而提高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这些方面的努力将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的压力,提升整体健康和幸福感。

6.4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内外兼修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修养方法,有助于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这一方法强调身体锻炼和养生调理,例如以中医和传统养生功法为基础的经络调理法应用于眼保健,不仅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而且打破了多年由国外主导的外科治疗眼病的束缚,为武医养生在人体亚健康和眼保健方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武术锻炼、太极拳、气功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降低患病风险。同时,内外兼修提倡平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习惯,旨在提高生活质量[11]

此外,心理调节和放松也是内外兼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冥想、呼吸调节等,这些方法可以缓解压力、焦虑和抑郁,提升心理健康。通过内外兼修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向更多人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引导他们关注身心健康,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7未来研究展望

7.1应用于具体疾病预防和治疗

内外兼修原理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潜力与应用价值,特别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的防治方面。通过锻炼身体、调整饮食、运用中医药理论等综合手段,可以改善相关系统的功能,降低疾病风险,促进健康。然而,这些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7.2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深入挖掘古代典籍中的相关理论以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武医养生原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加强对武医养生实践的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案例分析,验证内外兼修原理的有效性;结合现代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探索如何将武医养生原理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关注武医养生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应用效果,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参考文献

[1]吕振宇,陈红亮.论“阴阳平衡”与“内外兼修”[J].搏击.武术科学,2008(09):32-33.

[2]张学研,陈灿辉,刘子强等.武医养生保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以佛山为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01).

[3]王俊丽.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的探索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4.

[4]相金星,赵玉颖,郭振华.民族传统体育助力青少年身体素养提升的价值、机理与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3,(08)

[5]赵飞.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明确其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1):

[6]赵雷鸣.文化视域下健身行为的哲学审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10):

[7]毛利娟.健康中国视阈下武医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研究——以传统养生功法为例[J].武术研究,2022,7(03):4-6+9.DOI:10.13293/j.cnki.wskx.009460.

[8]罗小慧,罗小彬.武医视域下应用于养生保健的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8(12):67-69.

[9]安然.既疗疾治病又保健养生字门武医扬名神州大地[J].城乡致富,2008(12):64.

[10]黄心怡,李步双.浅谈《黄帝内经》形神俱养、内外兼修之整体养生观[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2):

[11]蔡月飞.浅谈中华武术内外兼修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