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诸病源候论》糖尿病导引法研究

时间:2021/8/17 作者: 刘峰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218

导语

新冠疫情以来,中医气功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则具新使命,新担当才有新作为。中医气功在学术科研领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开创了学术探讨栏目,每周推送学术论文和科研内容,以期达到“理上开窍”的目的,帮助各位同道的修行,为“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本期内容为刘峰在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5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上发表的文章《诸病源候论糖尿病导引法研究》,主要讨论了糖尿病导引法的操作要领等。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探讨。

《诸病源候论》糖尿病导引法研究

刘峰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75

摘要

以《诸病源候论》中导引法为依据,结合糖尿病发病机理,本文提炼编创了一套导引操作,能够培补正气,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改善疾病状态。全套功法包括六节,该文对其操作与依据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分析了其导引的原理。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糖尿病;导引

Abstract:Based on the Daoyin in General Treatise on the Etiopoly and Symptomology of Diseases and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diabetes mellitus, the new manipulations are designed which have the good effect on nourishing Original-Qi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and alleviating symptoms. The manipulations includes six part, this Discourse introduce every manipulations and their foundations in details and also analyses the principles.

Key Word:General Treatise on the Etiopoly and Symptomology of Diseases,Diabetes mellitus, Daoyin

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其发病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人口老龄化、工作紧张、运动缺乏、营养过剩、环境污染等,据调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从1980年的不足l%,已发展为2010年的接近10%。目前,其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从中老年人群逐渐向低龄人群过度,这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疾病因素。

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史上现存的第一本专门叙述疾病分类、病因病机和证候的中医学典籍[1],该书未载一药一方,却记载导引术280余条,分列于38157[2],用于治疗相应的疾病,因此《诸病源候论》又是一部医学气功的典籍著作。按照《诸病源候论》的说法,导引是一种可以与汤剂、外用、针灸、砭石并列的治疗方法,因此继承发扬这些宝贵的导引临证经验,指导现代临床实践,对于中医气功学的学科发展、中医学的完善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诸病源候论》中专门有一章论述消渴,并记载下导引法调治该病。本文以该篇导引法为依据,结合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又参考书中相关章节导引法,整理编创一套治疗糖尿病的导引功法,共六节,其中第一节起式和第六节收式操作要领相同。

根据《中医气功学》[3]中对于气功的定义“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身心锻炼技能”,在叙述导引操作细节时,从调身、调息和调心三方面加以说明。调身是对姿势或动作的调整;调息是对呼吸的调整;调心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

1.导引操作要领及所依据的原文

本套导引功法主要依据原书中相关章节的导引操作,共分为六节。分别起名为开天辟地乾坤开、吞进鼓腹真气来、翘趾推掌通关隘、手开云翳神明在、上拓下按康可待,不息行气守真宅。其中第一节与第六节操作比较相似。主要区别在调心操作。

1.1开天辟地乾坤开

1.1.1操作要领

调身操作:双足开立,与肩同宽。五趾抓地,双膝微屈,伸腰沉胯,掌心相对,双手握固,置于胯侧,腋下虚空,沉肩坠肘,头正颈松,眉心舒展,双目微闭。

调息操作:自然呼吸或逆腹式呼吸。

调心操作:想象自己如同一颗大树,立于天地之间。

注意事项:第一,握固法,拇指按于约当无名指的指间关节处,余四指握住拇指。第二,除了五趾抓地和双手握固以外,身体其余部位不能感觉到紧张。第三,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自然呼吸即可,注意在感觉舒适情况下,尽量放缓呼吸频率。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可以逐渐转变为逆腹式呼吸。第四,逆腹式呼吸时,指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鼓起。第五,习练时间一般以21次呼吸为度。

1.1.2依据原文

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法。屈大母指,著四小指内抱之,积习不止,眠时亦不复开,令人不魇魅。

这里拘魂门,制魄户说明握固之法具有安神定志的功能。习练导引之法,重视对自己意念的控制能力。中医认为气为神之使,神足则气行正常。


1.2吞津鼓腹真气来

1.2.1操作要领

调身操作:松拳伸膝,双手叠放于下丹田(男子左手在里,女子右手在里);用力鼓小腹五次;握固屈膝恢复起式。

如此重复操作7遍。

调息操作:松拳伸膝的时候吸气;鼓小腹的时候屏气;握固屈膝同时呼气。

调心操作:鼓小腹的时候,将口中津液送至下丹田处。下丹田在小腹正中线中心周围的深处。松小腹的时候,津液送回咽喉。

注意事项:第一,屏气操作鼓小腹,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不拘于五次,以不感觉憋气为度。第二,鼓小腹的时候不必追求速度,以体会小腹部饱满的感觉为重,两次鼓腹之间要有一个明显的腹部放松的操作。第三,伸膝鼓腹的时候,腰部尽量放松。第四,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只是将意念放置于下丹田。

1.2.2依据原文

解衣惔卧,伸腰月真少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利阴阳。解衣者,使无罣礙。惔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者,使肾无逼蹙。䐜者,大努使气满小腹者,即摄腹牵气使上,息即为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阴阳者,饶气力也。此中数虚,要与时节而为避,初食后,大饥时,此二时不得导引,伤人。亦避恶日,时节不和时亦避。导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法不使大冷大热,五味调和。陈秽宿食,虫蝎余残,不得食。少眇著口中,数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此名谷药,并与气和,即真良药。

①䐜:鼓腹。

在原文中,有用意念引导的操作,习练者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采纳。因为当习练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这个操作会更容易。


1.3翘趾推掌通关隘

1.3.1操作要领

调身操作:伸膝松拳,上肢从侧面上举至两手心相对,距离与肩同宽;然后沉肩屈肘,双手绕行耳后,立掌平肩,用力推出的同时,双足十趾用力上翘;双臂与肩同宽;然后松肩松肘,从体前自然下落,恢复起式。

调息操作:吸气双手上举;屏气屈肘推掌;呼气自然落下,恢复起式。调心操作:推掌的时候,想象与八匹马竟力。

注意事项:第一,上举过程,肘部保持微微伸直状态不动。第二,推掌翘趾的时候,膝关节保持伸直状态。第三,立掌推出的时候,拇指和余四指分开成直角,余四指并拢。

1.3.2依据原文

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久行,眼耳诸根,无有罣碍。

①仰:足趾螺纹面向上。②偏枯:偏瘫。眼耳诸根,无有罣碍是说本条导引操作的功效,能够改善、保持和提高五官的功能。

本节操作中借鉴了部分“前推八匹马”的调心操作内容。


1.4手开云翳神明在

1.4.1操作要领

调身操作: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伸膝松拳,上肢从体侧上举,头顶合掌;沿体前正中线下落,平目。双目微闭,目前搓热双掌。

第二部分:双掌心松置于双眼之上。

第三部分:双手中间三指轻按眼球。反复5次。然后双掌自然下落,屈膝回复至起式。

上述操作反复七遍。调息操作:

第一部分:吸气上举合掌;呼气落下;搓掌的时候,屏气或者自然呼吸。第二部分:自然呼吸或者逆腹式呼吸。

第三部分:吸气时,三指轻按双眼;呼气松回。

调心操作:第二部分的时候,想象热气穿透整个眼睛。第三部分的时候,想象目光放于无限远处。

注意事项:第一,搓掌的时候,频率不必太快,力贯掌根,松肩坠肘。习练一段时间之后,可尝试配合呼吸双掌上下相对用力,两掌贴紧,沿上下方向,吸气掌心上下远离,呼气掌心回复至贴紧。第二,待双手热度不明显的时候,开始轻按双眼。第三,按眼球的时候,以舒适为度,不可用力过猛。第四,整个操作始终微闭双眼。

1.4.2依据原文

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①鸡鸣:相当于凌晨13时。与四更天相对应。②三行:两种理解,一说三次行气;一说做三次。③抑:按。

所谓行气之法的操作可以参照本套功法收式。


1.5上拓下按康可待

1.5.1操作要领

调身操作:本节操作分左右两侧,两侧操作内容完全相同,因为方向原因,双足的动作正好相反。

伸膝松拳,收回左足的同时,双掌心向上,指尖相对,沉肩屈肘,沿体前上举至平胸;左足侧后方撤大半步,重心移置于左足,双掌胸前反掌向头正上方推掌到最高点后,左足五趾用力踩地,提脚后跟,重心向右足移动;重心后移,反掌屈肘向下平胸,指尖相对;屈肘转掌,同时头带腰走,沿体前下按,至双手平齐踝关节,手掌与右足平行;然后以头带腰,起身收回左足,回复起式。

同样操作相反方向做一次。

一左一右,如此反复,共作七遍。调息操作:

吸气至平胸;屏气,后撤步上推;呼气下按;屏气起身恢复起式。调心操作:

吸气上推,如举重物;呼气下按,如同将浮于水面气球刚刚按下水面。

注意事项:第一,后撤的下肢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膝关节始终保持伸直状态。第二,上推时,始终保持下颌微收。第三,所谓头带腰走,指先屈颈,然后依次由上到下弯曲脊柱,整个过程腰部尽量保持不紧张状态,即腰部不能主动用力。第四,肘关节下按时,微微弯曲。第五,起身恢复起式时,如果呼吸气息够用,可以延续呼气操作。

1.5.2依据原文

手前后递互拓,极势,三七。手掌向下,头低面心,气向下,至涌泉,仓门。却努,一时取势,散气,放纵,身气平。头动,髆前后欹侧,柔转二七。去髆井冷血,筋急,渐渐如消。

①髆,指肩胛区。②欹,倾斜。③髆井,指锁骨上窝周围

本条导引操作实际包含三个动作:三七之前是第一操作;头动之前是第二条操作;二七之前是第三条操作。本文操作由第一二个导引化裁。


1.6不息行气守真宅

1.6.1操作要领

调身操作:同第一节。调息操作:同第一节。

调心操作:采用行气之法,屏气时,体会气从头到足的感受,以足心有隐隐的酸麻重胀等感觉为佳。反复操作7遍。

注意事项:同第一节。

行气完毕,再双手叠放于下丹田,微闭双目,约一分钟。调匀呼吸。

1.6.2依据原文

正住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疝、大风、偏枯、诸风痹。以背正倚壁,展两足及趾,瞑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①倚壁:以背靠壁,指含胸伸腰。②暝心:静心。③泥丸:上丹田,约当眉心深处。

原文中有自释性文字,是作者本人对于导引法的解释,因而这些文字说明很重要:“以背正倚壁”是对“正住依壁”的说明;而后为原文自释。“瞑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是对“行气”的说明;“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对“从头至足止”的说明。


2.功理分析

糖尿病发病机理,中医认为是根在“阴虚燥热”,阴虚为主,燥热为标;晚期阴阳俱虚。现代医学认为是糖尿病最大危害在于长期的中小动脉的病理性变化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因而容易引起心脑肾眼底和肢体远端供血不足和血管破裂。导引操作,从机理上说并非在于直接滋养阴液,或者软化动脉,而是在于不断培补正气(真气),并且预防由于中小动脉硬化性改变所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

本套导引操作脱胎于《诸病源候论》中相关章节导引法操作,围绕培补正气和预防并发症进行合理设计。

所谓正气,在本套功法中,体现在对神气和元气的调控上。第一节和第六节的握固操作重在调神;第二节则重在培补元气;三四五节则是针对糖尿病并发症而选择的导引之法。第三节的操作和第二节操作方向正好相反,第二通过握固抓地等操作,重在内调,即调整五脏;第三节通过翘趾立掌,重在外达。由于糖尿病眼底的病变极为常见,因而单列一节,同时此节操作还有改善脑部供血的辅助疗效。第五节操作目的重点在脑和肾,兼及双足。该节操作中之所以强调保持腰部的不紧张状态,是因为只有这样,腰间肾中气血才不致停滞。此外,第一节、第六节都有双足十趾抓地操作,与第五节一起共达改善双足气血运行的功效。

从六节功法的衔接而言,第一节重在调,即是逐渐进入气功状态的一个过渡;第二节,是培补并逐渐调动元气的过程;第三节则是元气逐渐由近及远,由内而外的过程,逐渐激发元气之功用;第四、五节则是元气停和布的功用,用于修复、改善、提高病患部位;第六节,重在收和散,防止因为局部过度气血出现的气滞。

综上所述,整套导引有开有合,有升有降,有散有聚,有生有成,脱胎于古法,符合传统中医内涵。本套功法各节操作目的明确,而又相互配合,习练者可针对自身状态有针对性选择操作重点需要操作的部分,以达祛病延年健身养生之效。

参考文献:

[1]乔文彪,孙理军.《诸病源候论》版本流传考[J].时珍国药研究,20071811):2843-2844

[2]姜文熙.《诸病源候论》中的养生方和导引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4):51-53

[3]刘天君.中医气功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报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