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之三十七——“无中生有”存思派

时间:2021/4/27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7857

存思,也可称为存想、存神,这是一种以意守默想为主的气功功法流派,其实质是用深度想象的方法集中意念,以达到治疗作用,属静功方法。存想一词,或始见于唐代道士司马承祯的《天隐子·存想》定义为: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1.流派特点

存思派功法的特点是通过想象的方法来集中思想,并因此产生特定的生理功能,起到如成语望梅止渴样的作用。由此,我个人觉得可以借用成语无中生有来形容这一流派的特点。无中生有这一成语典出《世说新语·假谲》,说的是曹操率兵行军至途中,士兵干渴难耐,曹操就骗士兵说前有梅林,由于梅子又酸又甜,诱使士兵流出口水以解渴。这里显然梅,但曹操通过望(想象)的方法,诱使士兵出口水以止渴,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水)的事实。有专家将存想派以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分为单纯的存想法(想象)和存在结合内视(似乎看到)的观想法。

存想的内容可以是体内的内景或大自然的外景,如:返观内视脏腑经络;或想象天地自然景色,观日月星辰、云霞缥缈、山川景色、海阔天空之象等,想象的景象越逼真效果越显著。可以参见《话连篇(11三调之一话调心》。操作时有按五行应对五脏、五色的,如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介绍的存念心气赤、肝气清、肺气白、脾气黄、肾气黑;也有想象体内之气流向的,如《逍遥子导引诀》之存想真气自尾闾升夹脊,透泥丸;还可以将内、外景结合,五脏、五色与内气运行结合等。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当代医学气功家刘贵珍先生,在《气功疗法实践》中以传统佛家功法宝瓶气改编的丹田住气法想象头顶上五寸处有一月亮,具有光明、圆满、洁净、清凉四特征,想着想着化为五色光彩和甘露,灌入顶门中脉,一直降到海底(会阴)后,分向两腿到足底止。这时觉甘露所到之处,一切疾病都从全身毛孔排除干净,身心感觉非常愉快舒畅。复想甘露从足心上升至丹田停住,这时顶上的甘露,也同时下降到丹田,上下两股气的在丹田汇合,如上下两只瓶。将上下气吸入瓶后,封闭上下两口,使气不外泄。这时闭口不出气,愈久愈好。至忍不住要出气时,只须须从鼻孔呼出,不要出净,稍留余气在丹田。最后把余气贯入中脉内,让其在中脉内慢慢消失。很明显,这个功法中的”“甘露都是出来的。

2.源流概说

据考,存想类功法早在东汉《太平经》中已经出现:使空室内旁无人,画象随其脏色,与四时气相应,悬之窗光之中而思之。上有藏象,下有十乡,卧即念以近悬象,思之不止,五脏神能报二十四时气,五行神且来救助之,万疾皆愈。”“存想一词则出自唐代司马承祯的《天隐子》一书: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经宋代医家增补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还将存想和培育正气、抗击疫病相联系: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至于《诸病源候论》中的有关论述,前已介绍。

3.主要功效

存思派功法的主要作用大致有二:一是调整患者的情绪,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如临床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可指导其通过想象蔚蓝色的天空、美丽的花朵等,使之情绪平稳;对于高血压头痛、头晕的患者,可以通过使其存想气血自上而下的流动,以达到降低血压、缓解头痛头晕的目的。二是促进内气的运行,从而起到通经络、行气血的养生保健作用,此时常与呼吸相配合,如在周天功、真气运行法中,就经常采用此类方法。

是可谓——

存思派功用想象,如加内视名观想;

内景外景两相宜,配合呼吸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