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探讨“以气导力”理论在推拿临床中的应用

时间:2025/2/28 作者: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45

编者按:本文选自《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叶佳锋撰写。本文以“以气导力”为核心,明确了其在推拿临床中的作用,即提高推拿手法疗效和保护推拿医生,并指出通过练习推拿功法可帮助学习“以气导力”的发力方式。


叶佳锋 姚斌彬* 付春雨 周淳浩 王帅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102488)

摘要:本文从了解推拿临床损伤的原因出发,探讨传统武术中“以气导力”理论在推拿临床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其不仅可以提升推拿医生手法的力量、持久性、精准性以提高临床效果,还能提高手法的柔和性、稳定性以及自身身体素质来防止损伤。而通过学习推拿功法可以掌握“以气导力”的发力技巧,则进一步验证了推拿功法对提升推拿手法的重要性,其中少林功法侧重于提高推拿手法的力量和持久性;易筋经侧重提高推拿手法的柔和与稳定性。

关键词:推拿;以气导力;体医融合;传统功法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社科自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23-JYB-PY-0131

作者简介:叶佳锋(1998-),男,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姚斌彬(1986-),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bucmyao31@163.com

推拿,又称按摩,是指操作者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在受治者的体表做规范性的动作,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1]。其在临床治疗中同时兼具术与道,不仅包含了推拿手法的基本规范,还包括推拿发力的特点与要求,如果不掌握这些要点,很容易在推拿临床中受伤。有调查发现[2],推拿医生中发生过临床损伤的占有一定比例,在校学生也有人因为畏惧推拿损伤而对推拿练功产生畏惧,他们大多数缺乏推拿自我保护意识与正确知识,不能够坚持练习推拿功法。因此明晰推拿临床损伤的原因,正确掌握推拿手法的术与道显得十分重要。

1推拿医生临床损伤发生的原因分析

1.1手法动作不标准

临床中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与学习,很多推拿医生,特别是民间的一些推拿技师,往往因为手法动作不标准,用力方式错误,很容易伤到自己。如单纯使用手部发力,不能让肌肉关节保持放松,则用力僵硬,或者使关节过度屈曲、伸展,让稳定关节的韧带和筋膜持续紧张而受伤[3]

1.2长时间使用同一手法

长时间使用同一手法,甚至过分使用局部力量,容易造成局部肌肉的酸疼;而又往往因为力量不够,以至于代偿性用骨骼关节用力支撑,使得骨关节损伤。如手指关节过度支撑受力,就容易出现疼痛甚至久之变形。其中容易损伤的部位是拇指第一指骨与第二指骨间关节、拇指掌指关节和腕关节[4]

1.3推拿姿势不正确

由于不能合理地调整站姿和步态,推拿医生长期弯腰操作,极易导致医生的腰部疲劳,发生腰肌劳损久之出现腰椎小关节病变,甚至腰椎间盘突出且身体弯曲难以伸展,容易导致胸椎小关节病变,使得胸闷不舒。而长期低头操作,则容易使医生颈部肌肉牵拉紧张,久之变成颈椎病[5]

2“以气导力”在推拿临床中发挥的作用

由上可以知道推拿临床中造成损伤的原因多与手法发力方式错误、动作僵硬、力量不足以及医者自身身体素质有关。如何正确有效地使推拿手法既能产生治疗效果,又不至于造成损伤,显得十分重要,而在其中“以气导力”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气”是自然界中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本源[6],其不仅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还能促进人体的功能活动。“以气导力”通常是指内家拳中的一种发力方式,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刚柔相济,虚实兼备,如形意拳的练习要求有“心为元帅,意为号令,气为先锋,力为将士”之说,武术六合中的“内三合”也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7]。另外,在练习毛笔字时也要求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把全身的气力由臂到腕、由腕到指,再由指注入笔端,使之达到柔中带刚、绵里藏针、入木三分的效果[8]。这种“以气导力”的发力方式在推拿临床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以气导力”能提高推拿手法的疗效

2.1.1“以气导力”能增加推拿手法的力量

在做推拿手法时,“以气导力”能打通力的传导路径[9],使气到而力到,让力量在不知觉中增加,好似太极拳中“四两拨千斤”,如《内功四经》中有云“明气路之后,再详剖劲决。通透穿贴,松悍坚合。”通过以近带远、整体用力的发力方式,来利用身体力量去帮助手部发力,增加手法的力量,这还仅仅是属于内家拳中的明劲,将后天拙力整合集中释放出去。而“以气导力”则是利用丹田之气乃至全身经脉之气进行发力,属于明劲之上的暗劲[10],所谓“力气”二字,无气哪来力。通过“以气导力”,就能在明劲之上增加一种暗劲,从而增加了推拿手法的力量。

2.1.2“以气导力”能增加推拿手法的持久性

“以气导力”能使力有源,如水有泉,奔流不息,而不至于轻易地感到疲惫。力量的产生是以骨为支撑,筋为传导,肌肉为收缩,如果拿射箭作为比喻的话,那么骨就好比作弓,筋就好比作弦,肌肉则为拉弦射箭之人[11]。而在中医基础理论里,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脾气虚则四肢无力,通过培育自身的丹田之气和一身之气,来使内气充实,肌肉得以充养,再由“以气导力”的发力就能促进力量的释放绵绵不绝。另外,“以气导力”可以令我们力量达到刚柔相济,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肌肉、关节,减少了不必要的发力,节省力气,增加推拿手法的持久性,使推拿医生在临床中能够坚持高强度的工作。

2.1.3“以气导力”能增加推拿手法的精准性和深透性

陈晓东[12]等人就认为,指上若无精微功夫,则针无法御气;而通过学习太极拳,能让自身与肌肤筋脉之应力相进退、相周旋做到迎随之意,则指上感觉虚灵,“听劲”灵敏。无独有偶,著名针灸学家王居易教授[13]就根据《灵枢·经水第十二》中:“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而产生灵感创造出了经络诊察法,在临床治病时,首先就去寻找病人身体上的压痛、结节等病理反应点,来判断病变部位。针灸是如此,以手指作用于人体的推拿更是如此。医者将手放在患者身上时,首先就要去“听劲”,用气去感受和诊察患者病变肌肉的僵硬程度,于皮肉脉筋骨之间上下求索病变部位,这就决定了在给患者进行推拿时,采取多大的力度来使气至病所,即气先行,力后至——用“以气导力”的发力方式,从而增加了手法的精准性和深透性。所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中就说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14]而这里的“巧”便是指藏于力之后的无形之气。

2.2“以气导力”可以保护推拿医生

2.2.1“以气导力”能增加手法的柔和性

生活中常常可见到,一根鲜活的竹子坚硬有力,具有很好的柔韧性,而将其砍下来枯黄了以后,也同样坚硬有力,却容易折断粉碎。这是因为竹子中的水分逐渐丧失,其柔韧性也就降低了。而人体中的“气”就好比竹子中的“水”,当做推拿手法“以气导力”、用气发力时,就会如鲜活的竹子一般具有柔韧性,使手法“活”起来,具有柔和性,避免了手法的刚强猛烈,防止身体受伤。并且“以气导力”也可以通过让发力方式的改变,由近端带远端,来使手部肌肉得到放松而变得柔和。《灵枢·官能第七十三》就说:“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反之通过导引行气,亦可达到缓节柔筋的目的。

2.2.2“以气导力”能增加手法的稳定性

就好像王阳明先生所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15],做推拿手法时只用力不用气又何尝不像一匹无缰之马呢?只有既用力又用气,以气导力,才能驾驭住力量,使之具有稳定性,保护自身不受损伤。通过“以气导力”能够增强对肢体的感知能力和控制力,这样在做推拿手法时,就能够把握力量的大小及控制运动的幅度,使手法的速度和频率得到均匀。例如,在做推拿㨰法时,就要求做到“不跳不碾”,滚动时的下压力要保持均匀一致,不能时轻时重;滚动的频率不能时快时慢,并且要吸附在体表,避免手法出现拖动[16],而通过“以气导力”,则能使心中明而手下灵,更好地掌握手法的要点

2.2.3“以气导力”能增强推拿医生身体素质

《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通过练习“以气导力”来使经脉流通、气血运行,便可滋养人体肉身,促进其生长与更新。而“以气导力”在使力贯周身的同时,又可锤炼筋骨,达到强筋健骨的作用。正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种内外兼修的功夫,即练气与练力的结合,能够使身体刚强而不失灵活、柔软而不失有力,全方面的提升医者的身体素质。

3练习推拿功法对“以气导力”的帮助

推拿功法[17]是指推拿专业人员用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增强手法的功力,提高推拿疗效的功法,包括少林内功、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这些推拿功法都有着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练力重气、意气合练的特点,对练习“以气导力”有着巨大的帮助,能有效提高专业人员的力量、手法功夫,使肢体灵活、指感灵敏、耐力持久,直接影响着推拿手法的疗效[18]

3.1“以气导力”在少林内功层面发挥的重要功效

少林内功是推拿功法的重要基础功法,其最初是武术家用来强身健体的功法,到清末李树嘉时才被运用于推拿练功中,以提高推拿手法水平。少林内功以站裆势为基本功,着重于腰腿的霸力和上肢运动的锻炼,在练习上讲究“练气不见气,以力带气,气贯四肢”的内功内涵,要求蓄劲于指端,以力贯气。在呼吸上要求自然吐气,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使人体的精气神调和,达到一种外紧内松的状态,使气随力行,经脉流通,濡养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19]。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通过练习少林内功积累了体内的精气神,当去给患者施行推拿手法时,便有源源不断的气力去支撑手法,即通过“以气导力”的方式,将医者的内力展示出来,如少林拳歌诀便有“心动气随顷刻间,劲力完全来之气”之说[20]有研究表明[21]少林内功对肌力的提高效果优于易筋经,其能有效提高前臂肌群和伸肘肌群的力量,增加了推拿手法的垂直强度,使推拿手法更加有力。有人从解剖学的角度对少林内功进行研究[22],发现练习少林内功可以锻炼到人体上肢和下肢的大部分肌肉,使得肌肉充实,力量增加。另外,少林内功在练习中讲究霸力,要求静止性发力,即维持身体不动,使肌肉处于等长收缩,这种方法能够增强肌肉的耐力和持久力[23]

3.2“以气导力”在易筋经中的重要作用

易筋经作为中国传统功法之一,其身心并练,内外兼修的特点,便含有“以气导力”的内涵。《易筋经》有云“佛祖以挽回翰旋之法,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24],这里“易”就是改变,使弱变强也;“筋”除了指人体的肌肉、肌腱,《易筋经》里还说道:“然筋,人身之经络也”,具有联络周身、通行血脉的功能。练习易筋经首先要练筋,然后再练膜,最后再练气,达到一个“使气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的境界。正所谓“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通过气的积累来达到力量的充盈。由于气充盈在全身筋膜之间,所以当人体发力时,能够增加对自身的控制力,更好地掌握力量的大小与稳定性,同时肌腱与筋膜的锻炼也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有助于保护推拿医生;并且筋膜的锻炼使得身体的柔韧性得到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手法的柔和性。著名的一指禅推拿名家朱春霆就曾说过:易筋经能“使气得以运周全身,宣达经络,骨壮筋柔,体强身健”[25]。对此,王德瑜等人[26]做过相关的研究,他们将78名针推专业学生随机分为易筋经组和单纯体育锻炼组,观察对一指禅推法功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易筋经组手法压力峰值的稳定性和手法频率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单纯体育锻炼组。也有人通过平衡测试仪测量易筋经对大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27],发现练习易筋经8周后,学生睁眼和闭眼状态下的前后方向重心位移平均速度、左右方向重心位移平均速度和运动长度都较练习前明显下降,表明易筋经能有效提升人体平衡能力,增加对自身的控制力。另外,金相奎等人[28]30名大学生进行4个月的易筋经练习,发现练习后学生的“立位体前屈”“立位体侧屈”和“立位臂平举体旋转”得到明显改善,说明易筋经对人体柔韧性有良好的影响。

4小结

推拿手法以力量为载体,同时兼顾持久、均匀、柔和、深透。“以气导力”的理论能帮助推拿医生形成正确的推拿发力方式,掌握推拿手法的发力特点与要求,增加推拿手法的力量、持久性、精准性和深透性来提高推拿手法功效,指导推拿临床,正所谓“欲兴推拿,必重手法;欲重手法,必先功法”,又或曰“推拿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同时“以气导力”也可以通过提高推拿医生关节肌肉强度,增加推拿手法的柔和性及稳定性来保护推拿医生,防止施行手法时受伤。而通过练习推拿功法能够帮助我们学习“以气导力”的发力方式,其中少林功法侧重于提高推拿手法的力量和持久性;易筋经侧重提高推拿手法的柔和与稳定性。目前推拿临床中对推拿功法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推拿医生作为推拿的传播者和手法的施术者应当经常练习推拿功法来熟悉“以气导力”的发力方式,以提高自身推拿功力与水平,防止临床损伤。

 

参考文献

[1]严隽陶主编.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06.

[2]胡斌,马巧琳.推拿教学中自我保护内容的教学设计[J].中医教育,2011,30(1):37-39.

[3]胡斌,马巧琳.推拿操作不当引起的职业损伤及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0,1(7):29-31.

[4]张煜新.推拿用力自我保护因素分析[J].陕西中医,2005(08):806-807.

[5]邱建维,詹强.盲人按摩师的职业损伤特点及教学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7(06):18-19.

[6]王键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

[7]李新平.猿仙通背拳概论[J].少林与太极,2022(9):64-67.

[8]李乡状主编.写意画技法与欣赏[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01.

[9]韩东,宋宇.论推拿练功对松解类手法的影响[J].科技资讯,2021,19(23):182-184.

[10]李子蔚.孙氏武学“内劲”论(上)[J].少林与太极,2021,No.435(01):60-62.

[11]张天民,杜艳军.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简论[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3):164-168.

[12]陈晓东,李婷.浅论太极内劲于针刺之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48.

[13]王居易著.经络医学概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0.

[14](清)吴谦著;赵燕宜整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总诀[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1.

[15]秦泉主编.王阳明全集[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09.

[16]丁开云,韩钟编著.一指禅推拿真传[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8.

[17]吕立江主编.推拿功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

[18]刘楠.提升推拿"功力"的传统功法教学实践研究[J].拳击与格斗,2021(6):118,122.

[19]姚斐,安光辉,房敏.推拿功法学少林内功模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0):126-129,141.

[20]阳家鹏,米晓宇,李守培.基于"气"的传统武术内劲研究[J].文化遗产,2021(1):94-101.

[21]陈子龙.少林内功与易筋经训练对推拿手法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

[22]姚斐,王嘉芝,房敏.从解剖学角度论推拿功法少林内功的功法功理[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08):92-93.

[23]奏元,姚斐,尤艳利,等.12周传统健身功法少林内功锻炼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10):948-950.

[24](清)来章氏辑;林楠校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易筋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2.

[25]吕立江主编.推拿功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

[26]王德瑜,李迎红,黄宇辉,等.易筋经练功对一指禅推法功力影响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0):62-64.

[27]杨松滨,覃霞,陈晓亚等.易筋经功法锻炼对人体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22,28(04):62-65+73.

[28]金相奎,王珍武,张明伟等.健身气功易筋经对大学生柔韧性影响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1,32(03):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