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之十八——“走火入魔”是偏差

时间:2021/4/8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028

 首先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偏差”,并非现代统计学名词,而是气功专用术语,基本是泛指练功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即练功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心理功能紊乱,思维情绪、行为举止失常,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且不能自行缓解的病理状态。其中:“走火”为道家修炼术语,即因火候(意念、呼吸的强度)失调而气机逆乱;“入魔”为佛家修炼术语,为对入静后出现的幻觉信以为真。按现代医学知识,“走火”属生理功能紊乱,“入魔”属心理功能紊乱。由于二者往往相互影响,共同出现,故“走火入魔”并称。


古籍中的气功偏差

一般认为,关于气功偏差的记载,始见于《典论》。《典论》是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为三国时代曹丕所著,成书于曹丕做魏太子时期,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现仅存“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典论·论方术》有与气功相关的内容,其曰:“颍川郄俭能辟谷、饵伏苓;甘陵甘始,亦善行气,老有少容;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吏。初,之至,市伏苓价暴数倍。议郎安平李覃学其辟谷,餐伏苓,饮寒水,中泄利,殆至陨命。后始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军谋祭酒弘农董芬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左慈到,又竞受其补导之术,至寺人严峻,往从问受。”文中“鸱视狼顾,呼吸吐纳”描述的是众人练功的场景;而“气闭不通,良久乃苏”说的就是气功偏差,究其原因是因练功方法不正确,操作时“为之过差”。

明清时期,气功界对练功可能出现的某些副作用和偏差的认识,也较前人有较大进步。李梴指出了一些功法的副作用:“内动运任督脉者,久则生痈;运脾土者,久则腹胀;运丹田者,久则尿血;运顶门者,久则脑泄,内动固不然矣。”张景岳对闭气法的副作用与治疗有明确的论述,指出练此法时,如掌握不当而出现“气有结滞、不得宣发,觉之,便当用吐字法除之,如呬、呵、呼、嘻、嘘、吹六字诀之类是也。不然则泉源壅遏,恐致逆流疮疡中满之患作矣。”然对气功偏差论述最为明确的,要数张璐的《张氏医通》。该书分析了偏差的病因、症状与治疗。如认为偏差之成因,一为呼吸掌握不当,二为意念应用失度;而常见之症状,有的以神志错乱为主,也有的以肝火上炎为主。张氏提出了一些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涤痰安神不应者,用大剂独参汤;安神补气不应者,用六味地黄丸兼滋肾丸等。

这些记载大致告诉人们:气功锻炼不当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严重者就是所谓“偏差”;气功偏差的原因、表现、机理各不相同,故治疗方法也不同。

临床上的气功偏差

气功偏差出现时,因生理心理功能紊乱而产生一系列身心症状,可分为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两类。

躯体症状:①头部,常见头昏、头痛、头胀、头部气冲感,或自觉头顶如物压迫、自觉如紧箍箍顶等;②胸背部,常见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呼吸紊乱不畅、两胁胀痛、胸背寒热等;③腰腹、会阴部,常见腹胀腹痛、纳呆便秘、腹泻肠鸣、腰部重痛、丹田积热、遗精滑泄,有的还出现会阴、肛门处漏气感等;④四肢,常见麻木胀痛、乏力疲软、四肢抖动等;⑤全身,可见冷汗淋漓, 或由于气机紊乱而出现难以忍受的酸、胀、冷、热等感觉,或内气上下走窜失控,或肢体动作剧烈怪异、大动不止等。

精神症状:①神经衰弱,往往同时存在多种精神和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外动不已、内动不止、周身气窜而无法控制。除躯体症状外, 或伴有夜不能寐、多梦早醒、喜怒无常、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②情感障碍,可见喜怒无常,或忧郁、狂躁、紧张焦虑、悲伤易怒、或哭或笑、打滚吵闹,患者的语言往往与所练气功或气功师有关,呈阵发性,一般发作时间较短,且常伴有轻度意识障碍。③自我意识障碍,患者常有附体体验,即患者自称是被气功师或神、鬼、灵魂附体。其声音变得特殊,其表情、动作、言语模仿所附者。这种现象见于气功特定文化环境中的精神障碍, 被称为“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综合征”。④幻觉妄想,幻觉和妄想是气功偏差常见的症状,其内容多较荒谬离奇。幻觉以幻听和幻视为多见,亦有幻触、幻嗅等。幻觉大部分为假性幻觉,且多与气功内容或宗教、迷信有关,大多不鲜明清晰。妄想有被控妄想、受害妄想、夸大妄想及罪恶妄想。其中以被控妄想为突出, 如感到自己被气功师或特殊仪器控制或操纵等。此症患者大多数不承认自己有病, 而认为是由于他人恶意加害。患者往往不愿意接受治疗而相信气功师。当练功者出现幻觉、妄想症状时应马上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一旦出现偏差及其相似症状,练功者应停止练功,并找有经验的气功医师处置。

是可谓——

气功也有副作用,偏差始载《典论》中;

走火入魔两大类,前者较轻后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