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进入二十一世纪,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健康作用日益为人所知——
气学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现代相关研究证明,中医气学说不仅是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也与现代前沿科学密切相关,且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启发现代科学对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及意识本质等前沿科学问题的探索。
日前,以“气学说创新理论融合多学科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气·意识与人体生命科学”论坛暨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医疗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中医、气功、生命科学等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中医气功在新时代发展机遇、现状展开交流探讨。
中医气功助力文化建设
《金匮要略》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其中导引、吐纳即指中医气功,表明气功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气功是对人体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并使之三位一体的技能,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学术上,中医气功融合了中医学、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当今哲学领域有三大重要思潮,包括西方哲学、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及中国的学术思潮。”厦门大学教授常大群表示,混元整体观、意元体理论和三层物质的气学思想可以解决西方哲学转向所解决不了的困难问题,即意识本质问题。气学思想在解决意识本质问题的同时,也促进西方心灵哲学和后现代性二元对立的关键问题得到解决。
气功文化研究的是气血阴阳平衡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内容,宏观指整体协调平衡,微观是指具体实质化变化和规律。中医气功文化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人体生命科学研究的进步,中医气功文化的推广也将为医学发展增加新的文化内涵。“气学创新理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粹,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优秀文化。”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章文春表示,对气学说创新理论的研究和推广,将对人类未来文化产生重大积极意义。
中医气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气功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养生保健方法,一直是医家养生保健的重点关注方法。《诸病源候论》中就有“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等有关气功的诸多论述,强调通过修炼,让气机和畅、形体柔和,达到养生防病、益寿延年功效。
在当今社会,气功以其简便轻松的锻炼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出独特魅力和实用价值。对八段锦和五禽戏等传统功法的习练能有效帮助人们增强免疫力,在养生防病、治病康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