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调心七法

时间:2021/3/16 作者: 张洪生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754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

新冠疫情以来,中医气功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则新使命,新担当才有新作为。中医气功在学术科研领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开创了学术探讨栏目,每周推送学术论文和科研内容,以期达到“理上开窍”的目的,帮助各位同道的修行,为“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本期内容为张洪生老师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调心七法》,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探讨。

 

调心七法

 

张洪生

摘要:

调心是练功的重要内容。调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调心包括调整情绪、排除杂念和运用“专门”的练功意识等内容,而狭义的调心则专指运用“专门”的练功意识而言。其实“专门”二字并无特殊之意,只是为了区别日常生活中的非练功意识而己。本文所介绍的调心七法即指“专门"的练功意识的内容。

调心七法是指引气、驭形、意守、存想、用志、体察和入静等七种练功调心方法。调心七法有四大特点:意识对象具有内向性,意识对象具有相对单一性,意识活动具有形象性和非逻辑性,意识活动要从深层发出。

 

 

一、调心七法的内容

调心七法包括引气、驭形、意守、存想、用志、体察和入静等内容,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一)、引气

引气即以意引气,就是直接运用意识来导引气机的升降开合和气脉运行;因为“意为气之帅,意动则气动"。以意引气比通过调身、调息来导引气机更直接、更省力。导引气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意念想着气要去的地方,气就会自己沿自身的路线向那个地方运行。如想头顶则气就向上升,想脚心则气就向下降,想体外则气就向外开,想体内则气就向内合。

 

(二)、驭形

驭形是练习动功和调息(息呼吸除外)所用的调心法。练功时,不管动作做的有多么熟练和轻松,都不能随随便便地去做,而是要用意识贯充于形体之中,全神贯注地驾驭、指挥每一个动作的全过程。驭形的机理其实也是以意引气,意识贯充于形体则气也贯充于形体。这是气功锻炼和体育锻炼的根本差别,也是产生气功独特效应的重要原因。

 

(三)、意守

意守是静功中常用的调心法。它是把意识专注于特定的部位,一直想着它,也就是用意识守着它。

1、 意守的对象

意守的对象一般是穴位或窍点,如膻中穴、中脘穴、神阙穴、命门穴以及丹田等。

2、 意守的方法

意守的方法是先守后放。先把意识集中到意守部位,使精神专注于意守部位;然后不再去管它;有了杂念则再集中;如此反复。

3、 意守的注意事项

1)、不要把意守理解为“注意”。注意是把精神集中于注意的对象,以此提高大脑的兴奋度,并进行后续的高效率的精神活动,如观察、分辨、认识等;而意守则不同,它只需把精神集中于意守的对象,没有后续的高效率的精神活动,而只要求保持放松宁静的状态即可。例如,意守丹田并不是去分辨、认识丹田,而是用意识守着它即可。练功若把意守做成注意,一味地注意对象,精神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则将严重影响练功的效果。

2)、意守的穴位或窍点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而是一个体。意守穴位时不能守皮肤表面,而应守皮肤以内;意守的位置不要太具体,有个大约位置就行了;其大小也不必去过多考察。

3)、意守一定要遵从先守后放的方法而不能死死守着不放,否则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如果意念太紧,气聚得太多,则成邪火。另外, 紧守不放易导致大脑疲劳自控能力减退,从而易产生杂念。

4)、意守时眼睛不要随意守的部位而转动,如守百会穴时目珠不要上翻,守肚脐时目珠也不要下转,否则会有气随之上壅下降的可能。

4、 意守的作用

意守的作用首先在于聚气。意守哪里,气就向哪里聚,就可以加强哪个部位的功能。由于意守不是死守,而是先守后放,因此气机就会一聚一散,从而形成气机的规律化。另外,意守时以一念代万念,可以帮助排除杂念。

 

(四)、存想

存想也称观想,其实就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想象。存想的对象可以是景物,可以是练功动作的对象物,可以是气的形象或气感,也可以是练功所要达到的效果。下面分别介绍之。

1、景物存想

景物存想是静功中常用的存想法。存想的景物可以是实有的或记忆中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景物存想要求景物不能太复杂,想象要清晰逼真,如临其境。

景物存想一方面能以一念代万念,有利于排除杂念;另一方面能引发一定的心理感受,进而引发气机的变化。因此,存想时应存想景物良性的一面,如宁静、美好、有生机、使人心情愉快等,而不能存想其刺激、扰动等不良的一面。如湖面应存想其宽阔宁静以使人心安神定、气机宣畅,而不能存想其波光闪烁以免气机动荡;花木应存想其美丽繁盛以使人神清气爽、生机盎然,而不能存想其摇曳娇弱以免气机不稳甚至自泯生机。

虚空是一种非常好的存想对象,存想虚空要突出一个“远”字,想得越远越好。

2、 对象物存想

对象物存想多用于动功(特别是武术气功)。它要求练功时要想象动作有其对象物, 如向前推掌要想象为推山,上托要想象为力托千斤闸,握拳后拉要想象为倒拽九牛等。对象物存想可加大动作的力度,从而强化练功的效果。

3、 气的存想

气的存想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存想,动、静功皆可用。初练功时对气还没有体会,可想象气的形象和气感,如把气想象成白茫茫的。有的功法还需想象气热如火、气寒如冰、 气利如剑、气柔如绵等。气的存想看似简单,但功效十分明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功效存想

功效存想就是想象练功后所取得的功效。此功效既可以是具体动作、姿势所起的具体功效,如贯顶时可想象气从头顶贯入体内,贯通全身等;也可以是练功的总体功效, 如想象全身经络畅通、生命力旺盛等。当然,功效存想一定要从意识的深层发出,要形象真切,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功效存想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明”示(区别于心理暗示),这是充分发挥神对生命运动主宰作用的又一体现。

 

(五)、用志

以上介绍的引气、驭形、意守和存想等几种调心法都是运用意念活动来练功的方法, 而用志则是运用情志来练功的方法。五脏发音法所用的调心法就是用志。

中医理论指出“志一而动气(志即情志,指情绪)”,掌握其规律就可以在情志处于中和状态的情况下人为地酝酿出怒、喜、思、悲、恐等不同的情志来加强五脏的生、 长、化、收、藏的功能。

注意,用志要适度,就是说要微动情绪而不可大动情绪,否则会起反作用。下面具体介绍之。

1、 怒:怒为肝所主,可助气之生发。

2、 喜:喜为心所主,可助气之生长。中医理论认为“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即使有烦心事,也要使自己眉间舒展面带笑容,因为眉间属心窍,心主神,展眉可使心窍打开,使心地顿觉开朗。喜是一种非常好的小功法,平时应多保持喜的状态。

3、 思:思为脾所主,可助气之运化。用思可想鼻端,因为鼻端为脾所主。

4、 悲:悲为肺所主,可助气之收敛。

5、 恐:恐为肾所主,可助气之蛰藏,防止气外散。恐的状态应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不能是恐惧或惊恐。

 

(六)、体察

体察即体会、察照,体察的内容可以是对外气的感觉,可以是形体各部的酸、麻、 胀、痛的感觉,也可以是气的运行的感觉等。

体察不同于引气,引气是意识活动在先,气随之而动;而体察则是气机变化在先, 意识只是在后察之,静观其变,不预想,不分析,更不强求。体察也不同于意守,意守的对象是功法中规定的,是固定的,而体察的对象则是随机的,这儿有感觉就体察这儿, 那儿有感觉就体察那儿。

体察能加强意识对形体的穿透力和对气的感知能力。体察越细微,精神就会越集中越深入,就越不容易起杂念;而越不起杂念,体察也就越细微;此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练功就会更为高效。因此,体察是非常重要的调心法,是练功的重要内容。

 

(七)、入静

入静又称虚静,也就是排除万念。入静是一种没有思维活动的意识空白状态。注意, 意识的空白并不等于意识的消失,因为意识活动中除思维活动外还有其它内容;因此,入静时意识仍然是存在着的,只是没有任何意象罢了,即有意识之体而无意识之用。由于意识之体尚在,因此其用也是可以随时应机而生的,这就是体察。

入静和前面几种调心法都不同,它的前提条件比较多,要先放松形体、放松精神, 没有这些是不可能入静的。

其实存想虚空是一种很好的导引入静的方法,因为存想虚空可使意识不知不觉安静下来,继而可进入虚静的状态。

入静可使心身回归完全自然的状态,而心身一旦达到完全自然的状态,气的运行也就会处于一种完全自然的、正常的状态而不会受到任何的干扰。这就是入静的作用。

由于真正的入静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不宜把它作为主要的调心法来使用。

 

 

二、调心七法的特点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调心七法的特点,也就是所谓“专门”练功意识的“专门” 之处。

 

(一)、意识对象具有内向性

所谓内向性是说意识的对象除景物存想等个别情况外,大多都指向体内,与形、气相结合,与自身生命活动相结合,旨在发挥神对自身生命活动的主宰作用。

 

(二)、意识对象具有相对单一性

练功时意识活动不是游移不定的浮想联翩,更不是杂乱无章的思绪万千,而是固定在一个相对单一的对象上。所谓相对单一是说意识也可能是有多个对象,如同时体察到多处气感,但一般情况下,意守、存想等都只有一个意识对象,入静则一个意识对象也没有。单一性旨在消除杂念的干扰,以强化神对自身生命活动的主宰功能。

 

(三)、意识活动具有形象性和非逻辑性

由于神对形、气的主宰不是靠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来完成的,而是靠神与形、气的紧密结合来完成的,因此就不需要逻辑思维,而是要用存想、体察等有形象的意识活动。

 

(四)、意识活动要从深层发出

人的意识活动是有深层、浅层之分的,而人的非练功意识可以在不同深度的层次上同时进行。比如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和朋友聊天;同时还可以考虑其它问题;此时若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还可以不由自主地答应;欣赏音乐、聊天、考虑问题和答应这几个同时进行的行为就是由不同层次的意识所支配的。最后这个支配“答应”的意识活 动是从比较深层的意识里发出来的,在答应的那一瞬间,它“冲”出了其它正在进行着的多个浅层意识活动,占据了意识活动的中心位置。这说明处在深层次的意识活动的力量是很大的。练功所用的“专门”意识就要从这样的层次发出,这一点很重要很关键,唯此才能更好地发挥神的主宰作用。如何才能从深层次发出呢?一是平时要注重培养深厚的气功意识;二是练功时要进入深度的入境状态;当然这也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

 

【结语】

以上我们对调心七法的内容和特点作了介绍。医学气功非常重视调心,它既是气功锻炼的“特色项目”,也是“必备项目”。不仅如此,调心还是调身和调息的先导。因此,学习和掌握调心七法对于练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