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八十七 ——《庄子》全书多及“功”

时间:2023/10/13 作者: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554

《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由于汉代以后,庄子被尊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是这个时期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即:庄子是蒙地人氏,名叫周……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代。他的学识无所不窥,而宗旨归本于老子的学说。所以他著书十余万字,大多是寓言故事。《庄子》一书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论事,语言美妙,内容丰富。如以“庖丁解牛”来阐述“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的养生思想核心,故《史记》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上承《老子》,下启《淮南子》,原有五十二篇(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篇、杂篇十四篇、解说三篇)。西晋时的郭象将其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该书涉及的气功内容远较《老子》为多,故有不少人称其为早期气功之大成。

强调了天人合一

《庄子》崇尚“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如:《齐物论》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论;《渔父》有“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之告;《缮性》之语“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虽有明显的夸张,但也由此折射出其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的特点。

640.jpg

提出了“道引”一词

“导引”一词目前已被大家所熟悉,但这个词最早出于何处,似乎少有人关注,笔者手头也没有详实的资料,只是感觉《庄子·刻意》中的“道引”即是其渊源。原文在介绍彭祖等长寿者时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按:文中的“道”即为“导”,故晋代学者李颐认为,导引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也就是说相当于现在我们所说的气功(包括动功和静功),李颐的这一注释还被唐代学者陆德明保留在《经典释文·卷二十七》中。郭沫若先生则直接说,“古人所说的道引,即今人所说的气功”。“寿考”意近“长寿”“高寿”。

记载了具体功法

《庄子》一书记述了不少与气功有关的锻炼方法,其中最为大家认可的是孔子师徒的两种静功方法。《人世间》中有孔子向大弟子颜回介绍他的心斋法的记述:“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大宗师》中则有颜回坐忘法记载:“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孔子对这种方法很感兴趣,高兴地对弟子说:“丘也请从而后也。”郭沫若先生对颜回的坐忘评价很高,他在《静坐的功夫》中说:“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诸儒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从禅来,但我觉得当渊源于颜回。《庄子》上有颜回坐忘之说,这怕是我国静坐的起始。”

描述了多种三调方法

如:与调身相关的“熊经鸟申”(《刻意》),与调息相关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刻意》)、“其息深深……”(《大宗师》),与调心相关的“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在宥》)。这些论述被后世气功学者所经常引用。其中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被汉代王刘安的《淮南子·精神训》拓展为“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凫浴蝯躩,鸱视虎顾”,这或为华佗五禽戏的滥觞。当然,庄子在动静养生方面,还是偏爱静的,故养生学界常将老庄养生观,视作“静神学派”的始创者。《庄子·刻意》中的“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似乎也是一个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