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是由宋朝政府组织医家编纂的大型医学著作,于1117年编成,署名宋徽宗赵佶。全书200卷、66门,既有理论,又有经验。气功的内容除集中于该书的最后三卷《神仙服饵门》外,也散见于卷三、卷四。
卷三、卷四概论导引
在这两卷中,《圣济总录》承《素问·异法方宜论》之意,概括性地说明了导引的主要适用范围,指出:“气滞痿厥寒热者,治以导引”(《卷第三·叙例·治法》),“中央之民治宜导引按跷。”(《卷第四·治法·治宜》)接着,该书还在卷四中专列《导引》节,予以展开,认为“中央之地,阴阳所交,风雨所会,其地平以湿,其民食杂而不劳,其病多痿厥寒热,故导引按礄之术,本从中央来,盖斡旋气机,周流营卫,宣摇百关,疏通凝滞,然后气运而神和。内外调畅,升降无碍,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圣人谓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然后能寿敝天地,调和阴阳,积精全神,然后能益其寿命,盖大而天地。小而人物,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善摄生者,惟能审万物出入之道,适阴阳升降之理,安养神气,完固形体,使贼邪不得入,寒暑不能袭,此导引之大要也”。
后三卷分述具体方法
《圣济总录》的最后三卷,并均名为《神仙服气门》。至于其原因,书的《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神仙统论》说:“导引按礄,与夫服气辟谷,皆神仙之术所不废者,今具列云。”从内容来看,“神仙辟谷”主要讲辟谷药饵、“神仙导引”主要讲动功、“神仙服气”则主要讲静功兼及炼丹。
辟谷
关于辟谷,该书《神仙辟谷》认为:“人以胃气为本,水谷所以致养,山林之士,乃有休粮辟谷者,其说悉本神农之书,究其性味,非养气而轻身,则必坚重而却老,神仙之术,有出乎此,理或然也。”但这里的所谓“辟谷”,不是直接讲述辟谷的方法或者应用,而是列举了可能于辟谷期间配合服用的云母丸方等19个处方,这与孙思邈《千金翼方》的《辟谷》卷十分相似。如两书都有由茯苓、松脂、松仁、柏子仁四味药物组成的方,且药物比例也基本相同,只是《千金翼方》称之为仙方凝灵膏,《圣济总录》称为凝灵膏方。
动功
关于动功,该书《神仙导引》先讲述了导引的重要性:“人之五脏六腑,百骸九窍,皆一气之所通,气流则形和,气则形病,导引之法,所以行血气、利关节、辟除外邪,使不能入也,传曰∶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故修真之士,以导引为先。”书中介绍的导引方法,多数类似如今的保健功。如:转胁舒足,及结合六字诀的鼓腹淘气、闭目仰面、举腰脊,摩手熨目等,书中的两套按摩法——太上混元按摩法、天竺按摩法,实际就是《千金要方》中的天竺国按摩法和老子按摩法。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一些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如击探天鼓(即鸣天鼓)、拭摩神庭(即浴面)、下摩生门(即摩腹)等。
静功
关于静功,该书《神仙服气》对静功也十分重视,认为“长生之道,在于行气,灵龟所以长存,服气故也”,但是,“服气之术,古方不载……故服气之法,率多口传心授”。也许是基于这一现实,书中记述了赤松子服气、绝谷行气、闭气,及却谷时的食气法等。此外,对行气的方法、感觉及注意事项等也有描述。如认为:“凡初行气之时,先安身和体,若气未调身不安者且止,和乃行之,气至则形安,形安则鼻息调和,鼻息调和则清气来至,清气来至则自觉形热,形热则频汗出,且勿便起,安徐养气,务欲其久。”其论呼吸,颇有特点:“凡入气为阴,出气为阳,此二者服日月精华也,外内自安静,安静即神定,神定即气和,气和即元气自至。”
炼丹
关于炼丹,该书几乎没有“原创”而只是转载。《神仙炼丹》说:“含津炼气,吐故纳新,上入泥丸,下注丹田,谓之内丹;阳龙阴虎,木液金精,二气交会,烹炼而成,谓之外丹。修真之士,先成内丹,后炼外药,内外相应,则神仙可致,然丹药之妙,自昔神仙不以语人,故世之所传者亦寡,今掇其传于世者,载于篇云。”其下载有神仙中品黄龙丹方等8首方剂。
小结
综上所述,《圣济总录》所收录的气功,不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