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公益课系列六|调身与站桩

时间:2021/6/13 作者: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181

编者按: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气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复工复产方面,中医气功的作用不容小觑,为了增强身体素质,许多人开始了居家的中医气功功法锻炼,日常生活的调摄亦是养护身体的关键一环,其中站桩功法为大家广为了解和使用。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于620日成功举办直播公益课堂系列六,由学会常务理事翟向阳主持,学会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魏玉龙主讲“调身与站桩”,从疾病的发生提出调身的重要性,以及调身与站桩的关键,听会人员表示受益匪浅,在课堂最后环节纷纷提问。

主讲老师:魏玉龙,男,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针灸推拿学院临床系副主任、气功教研室主任,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

课堂摘要

一、疾病如何发生

中国古人的造字,“疾”字从“矢”,为箭头,指的是病邪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伤害身体,“疾”定为“小疾”,能找到根源,都是可治愈的。“病”从“丙”,“丙”来源于十天干,甲乙化木,丙丁化火,在中医心与火关系最密切,可见“病”源心生,“七情中病,直中脏腑”,所以“丙”字从内,由心而发。可以看出,疾病的发生,既有身的问题,也有心的问题。疾病的产生,经历这样的几个过程:功能紊乱→功能性疾病→器质性变化→器质性疾病。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习惯是致病的基础,现代人脊柱病高发,跟我们的行走坐卧有密切的关系。“治病必求于本”,很多生活恶习,坏的习惯情绪等,都是疾病的根源。古代的先贤大家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注重修养、修炼。只有将身心修炼好,才能了解自身,推己及人。修炼的核心是对身心进行调整。《黄帝内经》中对于健康的定义与现代世卫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基本一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名誉会长刘天君对气功的定义: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身心锻炼技能,锻炼身心的根本是“形与神俱”。治未病的关键是“形与神俱”,要将身心结合起来锻炼,这也是气功锻炼的关键。

二、调身的重要性

调身是调控身体静止或运动状态的操作活动,也称炼形、身法等,容易忽略身体的状态,中医的复杂在于动态中求平衡,身体的状态是评价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的指标,有时间、空间协同的规律。身体的两种状态:静止的姿势和运动的动作,静止的姿势多是生活中的站坐卧,动作为生活中的行。对于身体状态的调整即为对站坐卧行,也就是改变日常生活不良的生活习惯,日常行为的表现与内心有密切关系,因每一个姿势动作都是由心而做。调控的主导者为心神,分为先天之神和后天之神,调节的主体指向于意识,所以意识对身体状态的直接调节过程称为调身,其主动效应比调息、调心更直接、彻底,这是气功锻炼的基石,需要把状态调整到平衡。

主讲人魏玉龙回答听众问题

三、做到调身的两个原则

1、形正

调身首先要达到形正,将身体调整到左右、前后的对称效应,身体的状态才稳定,否则内脏再健康,放置在歪歪扭扭的“房子”中,也会很快出现异常。所以身体姿势动作的不正常,肯定会影响到内在结构的气血运行,这也是很多脊柱病引发内脏性疾病的原因。

2、体松

对于日常生活的站坐卧行的调整就显得很重要,这就涉及调身的第二个原则——体松。身体的柔软是生命健康的低标准,肌肉过于紧张,会对经络气血出现阻断效应,这是气功锻炼的操作要点。气功的两个秘籍:松和静。身体放松,脑子安静下来,身与心就开始沟通了,即“形与神俱”。这就是调身需要下的功夫,要达到形体的放松,脑子不需用力,气血就会通达,这就典型的海绵效应。

3、形正与体松的结合

形正需要用力摆正姿势动作,体松要求不用力,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只需维持现有的姿势和动作,不多增加一分力,不多浪费一分力,这样就能将形正与体松完美地对立统一起来,这个环节靠我们的意识完成。所以维持身体的平衡重在调身,练功的时候就是心在调,意识在调,练功时意识是清醒的,不是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的,而是能敏锐地察觉到身体的反应和变化。所以要从根上防治脊柱病,既需要摆到正确的姿势,也需要不多加一分力的放松。行站坐卧的四种形式,姿势和动作两种状态都须得以形正和体松为原则,是操作的核心要领,这样才能把外在操作和内在操作合起来。调身就是把形体结构和身体内外沟通起来,才能实现五脏六腑和谐、经络气血通畅、体内外无阻力地沟通起来。《黄帝内经》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指出我们要保证身体的放松,姿势的摆正。

四、站桩的内在外在操作

站坐卧行,人的不断进化,就是在慢慢站起来,在站的姿势下,我们才能顶天立地,中医的三才:顶上为天,脚踩为地,中间为人,站是人生的第一战,站练好了才能练好坐卧行。中国的气功流派分为五大类:医家气功、道家气功、儒家气功、佛家气功、武术气功。诸家功法都是以站为基础功夫,站不好没法练功,否则练得越久,内伤越重,所以站桩是练功的基础。

1、外在操作

古人对站桩的要求:站如松。这里的松有两个含义:一是操作的形式——像松树一样挺拔,松树挺拔的内涵在于根系的维持,脚上有多大的功夫,身上才会有多强的力道;二是操作的内容——形体的放松,如松树的站要站到放松为止。低盘的站桩,古人一次要连续习练几个时辰,从开始的用力站到松的境界,这才是站到位了,需要3年工程。所以站的过程中,形式和内容的协调统一,从我们保持左右、前后的平衡的基础上,达到从身体外在、内在整体放松的模式,这才是站桩的要求,达到水平的关键。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是主干,人体在站立情况下,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是纵向分布的、左右对称的,其中带脉的整体分布也是纵向的。经络的折返,人体的气血就会不通畅,在站的姿势中,经络气血的压力是最小的,卧时人体有一面是被压迫的,所以站时最容易触近经络气血的平衡,需要站着把经络练通畅了,再去坐卧行,才能使我们的锻炼更能出成效,没有站好就去练习,很容易出现经脉的瘀堵,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这么强调站。

练功的第二个诀窍:坚持和重复,日积月累,自然会水到功成。控制好自己坚持地重复做一件事情,不要求太多的花样,花样越多越容易分散精力,大道至简,所以站桩是基本功。

2、内在操作

这是气功锻炼的核心,教材中分为五个部,操作时从下肢开始,站桩时膝关节以下调好了,上面的操作就会事半功倍:下肢部——五趾抓地,用意不用力,意识作用在脚上与地面吸定即可;两脚与肩同宽,上下保持一样的宽度,身体处于平衡状态,站宽了对髋关节有损伤,站窄了身体不稳定;两脚平行,指的是中线的平行,两脚微微内扣,因大部分人都是内八字,脚尖向内一扣,对于大脚趾似乎是内八字,但中趾与足跟中点的连线是平行的。通过这样的操作,一方面把外放的意识引回到自身形体上,另一方面意识到脚上,引火归元了,这是站桩能治疗高血压的内在原因,同时意识控制脚的微微内扣,一念代万念。从下肢部的调整到头颈部,在这条轴线上是放松的,待一气呵成之时,才可顶天立地,下实上虚,养我浩然之正气,使人体立于不败不倒的状态,才能保证左右前后的平衡的稳定,所以内在操作的核心在意识直接调动感知觉,在操作部位进行有效的体验观察和控制,这也是气功的具象思维。在纵向情况下,水曰润下,人的气血有先天之气的温煦,和后天气血的供给和推动,使气血在整个身体如环无端地运行,动则生阳,就会出现身体的发热,不需要刻意带着气走,因气有其正常的运行规律通道,意识只需解困解压利于气血运行。通过实验初步验证假说:气功调身能诱发“身”的平衡效应,并促进身心(脑)协同效应。

结语

气功锻炼要在松静下功夫,练功不在于功法的复杂和有趣,而在于能坚持和重复自己所选。

(扫码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