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曲萌:神、气的体察与运用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时间:2025/3/19 作者: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62

编者按:本文选自《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由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理事曲萌撰写。本文通过整理神、气的体察与运用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曲萌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医院 264200

摘要心学、气学技术在针刺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神、气并非简单哲学概念,实为客观存在的第三层面物质。针刺对神、气的体察与运用以涵养道德为根基,基于意元体的映像、应动、睿思三大功能,具体方法包括谈心、组场与以意引气。本文分析神、气的体察与运用在针刺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考。

关键词神、气;体察;运用;涵养道德

1作者简介:曲萌,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威海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中医医师。邮箱:1441887635@ qq.com,电话17801222810,通讯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青岛北路29号,264200

中医学起源并传承发展于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针灸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的代表是其凝练千年的瑰宝,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0年,“中国针灸”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确立了针灸疗法的国际性与不可替代性。针灸学与气学心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心学气学技术在针刺过程中亦发挥关键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的“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明确指出针灸过程需以意引气。《针灸大成中所述“持针者手如握虎势若擒能心抵外慕如待茸人则明确表述针刺过程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专一完整的针灸过程应分为三部分理解针灸选穴与手法操作此部分为针灸治疗的基础功对神气的体察与运用此部分为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施术过程中将神气注入腧穴并指令其按预定要求发挥作用[2]针刺选穴手法操作已推广普及且针刺参数与疗效的关系研究也相对广泛在中医针刺的理论与操作之中独具的特色,且对针刺神气的体察与运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整理神气的体察与运用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气的概念

中医学认为神气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对神气与生命活动关系的论述极为丰厚《灵枢·本藏》明确指出神的功能为“奉生而周于性命者”。《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素问·移精变气论》进一步强调神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上古天真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守神对于养生防病的重要性。《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论述气机运动变化是神意得以灵明的物质基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度人经注》中记载神可统帅气“神为身之主,气为神之臣”。

这里的神气并非简单的哲学概念而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3]。《云笈七签》中记载“夫气者胎之元也形之本也表明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朱熹则指出神为精灵之气即是心之妙处……然神又是气之精妙处章文春教授[3]认为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揭开笼罩在中医气学上的神秘面纱,探寻气的真谛、揭示气的本质,是揭示人体生命奥秘的重要途径,是洞悉中华文明本质的必经之路。章教授[4]指出人的意识因其具有灵动性能动性并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故称为神。人的意识和自然界之气密切相关,人的大脑产生意识,意识作为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与宇宙产生的最原始的非实体物质相关联,即为“神(意识)气相关”[5]。在现代科学、哲学背景下,结合中医临证实践及气学内证体察实践中体悟气的真实性,庞鹤鸣[6]教授提出气的本质为宇宙第三层面物质(时空结构混合信息体)。意元体[6]意识活动的本体“时空结构混合信息体”发展到巅峰阶段的产物意元体与脑的实体组织呈兼容,它以脑中心(大脑的中心)为中心点,遍布于脑内外,连及周身,并弥散到人体以外。意元体与脑的关系是,意元体是人体神经系统所有神经细胞及其混元气整体功能的混元态,神经细胞(主要是脑细胞)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变化是其赖以建立的基础,它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可反作用于神经细胞。意元体具有映像、应动、睿思三项功能。意元体本有的反映成像的功能,是认知事物的基础;应动指意元体组合信息序的组成过程;睿思是建立在前二者基础上的意识活动与思维活动。

2针刺时对神气的体察

针刺时对神气的体察基于意元体的映像应动功能早在马王堆帛书《经法·名理》中便记载“神明者处于度之内而见于度者也处于度之内者不言而信见于度之外者言而不可易也……神明者见知之稽也”《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中记载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九候已备后乃存针”,指出针刺需医者自身在安静虚灵状态下集中精神内向性运用意识体察自身患者生命活动知病之所在与治之之法而后方可针刺明代李时珍于《奇经八脉考》一书中论述集中精神内向性运用意识可以体察内视经络的存在“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

临床实践发现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下针刺或钝刺激某一穴位可以体察到该穴所属经络之气的运行或有经络循行之处的凉热感麻胀感或内视经络的循行其颜色可为清亮的天蓝色其粗细可变化),且精神集中专一程度越高体察内容越丰富针刺时施术于患者亦可体察到患者体内经络的运行进而知气是否到达病所以及疾病的变化即《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另有临床研究显示[7],通过语言导引带领受试者进入全身的放松入静状态,精神内守相应经脉的起点和止点,可有效激发经脉之气和经气感传,体察经脉循行路线的胀、热、麻、痛感、凉感、痒感、气流感、跳动感、蚁行感和酸感等各类感觉还有研究显示[8]体察经络之气的敏感性同大脑皮层神经系统支配精细度密切相关上肢敏感性高于其他部位

3针刺过程中对神气的运用

针刺时对神气的运用基于意元体的应动睿思功能精神高度集中专一且内向性活动是针刺运用神气的基础《灵枢·终始篇》:“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无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强调针刺时需精神集中专一。《素问·征四失论》则指出精神集中专一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

针刺时对神气的运用可分为三部分理解其一为针刺前与患者谈心取得患者的信任打消患者疑虑加强患者依从性并使其神意虚灵安静为针刺调气做准备其二为针刺时需以意引气将气注入腧穴中患者会有穴下酸胀等感觉而无针刺痛感其三为针刺时运用组场[6]技术三层物质理论的技术支柱中医气学创新技术之一),通过意念把医者的气、患者的气及自然界中的气组建成一个混元整体发放健康良好的信息并逐步强化巩固良好健康的信息场临床实践表明针刺疗效与医患之间意识同步共振的程度医者所组建的气场强度与质度医者意识纯净度及场内信息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医者有必要与患者沟通强调治疗后涵养神气的方法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4涵养道德与神气的体察与运用的关系

在中华古文明中,道德二字的含义不同。如《管子·心术上》中说“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道是指一种特殊物质,而德是这种物质的功能涵养道德是体察运用神气的基础通过涵养道德纠正偏执的参照系减少偏执参照系对意元体虚灵明净体性的干扰性提升神意灵明性强化体察运用神气的效果早在管子·内业中已有记载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大医精诚中则对医者涵养道德提出具体的标准“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称俊快邀射名誉在临床实证中可分三部分理解其一是医生需要心态稳定、保持中和态;其二是当疗效达不到满意效果时,需要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能有抱怨之心;其三是医生需要开导患者宽心,涵养收得之气勿过度耗散避免功亏一篑涵养道德非一日之功需在世事上磨练中和心态

5案例分析

张某某43主因“胆囊炎胆结石引起右侧胁肋窜至心下与背部疼痛不适”前来急诊患者疼痛难忍已注射两剂消旋山莨菪碱未见改善针刺前行简短沟通交流遂行针刺取胆囊穴阳陵泉足三里侠溪胆俞等穴针刺后疼痛缓解患者有所信任针灸10分钟后复发疼痛加重患者安静放松行针后意念悬针日月期门15分钟患者疼痛减轻渐渐睡去至针刺约1h后苏醒醒后未觉明显疼痛

李某某26主因“过敏性鼻炎引起喷嚏流涕憋气”来诊患者为本院同事依从性较好信任感较强治疗前沟通顺畅针刺前组场意想气场从上右六个方位罩住患者后取百会印堂迎香合谷外关尺泽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进行针刺足三里尺泽行针以加强针感患者闭目养神30分钟后诸症悉除至今未再发作

刘某某58主因“肺癌晚期致血氧下降”来诊意识昏迷吸氧时血氧90%左右焦躁不安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呼之不应家属本已选择放弃治疗同意转至普通病房ICU室外开始组场加健康良好的信息转至普通病房后未予特殊处理告诉患者安心积极接收良好信息后继续组场巩固信息场期间患者血氧波动最低降至88%。未予处理继续组场强化信息场后于1h患者血氧稳定至96%,心率下降呼吸平稳意识逐渐恢复可回应家属

6结语

心学气学实践是针灸治疗的两大临证基础与针刺选穴配穴手法等针刺方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针仅为医患沟通信息的媒介医者对神气的体察与运用影响针刺的疗效针刺过程需要调节患者神针刺后需与患者沟通引导其注重涵养神涵养道德是神气体察与运用的基础是神意得以灵明精气得以充足的基础夯实涵养道德之根基量化神气的体察与运用将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蕴使古老的中医药文化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保延.古代科学瑰宝正在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J].中国针灸,2019,39(1):1

[2]尹真.针灸心法浅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46.

[3]章文春.中医气论证构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0):5580-5584.

[4]邱烈泽,章文春.《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之神探析[J].江西中医药,2017,48(09):11-13.

[5]邢欢.中医气学说神气相关的理论研究.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

[6]庞鹤鸣.气本质研究—宇宙物质结构三层面理论假说[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3(03):18-22.

[7]张福顺,韩征,李加玲.中医内证体察经脉的效果分析[J].江西中医药,2023,54(02):42-45+48.

[8]章文春,张舟南,刘建城等.人体十二经原穴的太赫兹波特征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08):4413-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