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之四十六——病态四相不可有

时间:2021/5/6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8745

病态四相为气功常用术语,用于调心过程中出现的四种不良反应(病态心相)——浮相、沉相、宽相、急相,其实质近似现在常说的气功锻炼中的异常反应,严重者近似气功偏差,多见于初学静功的群体。语出《童蒙止观·调和第四》,用于古代汉语中“沉”通“沈”,故原文称之为“沈浮宽急”,并认为,练功时应避免出现病态四相中的任何一相,一旦出现应该及时“令沈浮宽急得所”。病态四相的具体表现如下。

1.浮相

是指练功时心中杂念纷纷。《童蒙止观·调和第四》的原文是:“何等为浮相?若坐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此是浮相。”类似于调心中常见的意念“散乱”,即练功时思想不易集中,多种杂念纷起,甚至此起彼伏,使人“浮而不实”。该书提出的纠治方法是:“尔时宜安心向下,系缘脐中制诸乱念,心即定住则心易安静。”即认为意守脐中(下丹田)可以纠治杂念纷纷的浮相。

2.沉相

是指练功时头脑昏昏沉沉。《童蒙止观·调和第四》说:“何等为沉相。若坐时心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好低垂。是为沉相。”这种情况与下面的宽相有几分相似,表现为一旦练功就会出现昏昏沉沉的现象,常伴有头部胀痛等症状。该书提出的纠治方法是:“尔时当系念鼻端,令心住在缘中无分散意此可治沉。”即认为意守鼻尖,可以纠治昏昏沉沉的沉相。但从临床实践来看,这种头部症状意守鼻尖等人体上部部位和穴位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有时甚至会加重症状,而意守涌泉、足三里等下肢穴位有引气下行的作用,故较为有效。

3.宽相

是指练功时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童蒙止观·调和第四》,谓:“若心宽病相者。觉心志散慢身好逶迤。或口中涎流或时闇晦。”这种不良状态的出现或与练功者的躯体疲倦或对所练功法的厌恶等主客观情况有关。该书提出的纠治方法是:“尔时应当敛身急念,令心住缘中,身体相持以此为治心。”即认为将思想“拉回”练功状态,可以纠治杂念纷纷、昏昏欲睡的宽相。其实,出现宽相时干脆停止练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急相

是指练功时用意太过、呼吸太重,从而出现胸胁疼痛等不适。《童蒙止观·调和第四》谓:“急病相者,由坐中摄心用念,因此入定是故上向,胸臆急痛。”这种状态是调心、调息两者均有问题而导致的,其出现或与练功者的急于求成有关。该书提出的纠治方法是:“当宽放其心,想气皆流下,患自差矣。”即认为,意想全身之气自上而下流动可以纠治用意太过、呼吸太重的急相。临床上如遇急于求成者,使其掌握练功要领、循序渐进。

5.应对措施 

综上而言,病态四相是调心不当引起的四种病态,是气功异常反应中几种常见现象,也是影响练功效果的常见因素,其成因总离不开教功不当和练功不当,从而练功者(尤其是初涉气功者)对练功要领掌握不当所致。马济人先生在《实用中医气功学》中分析认为,“散乱”俗称“杂念”,是练功者安静、入静的主要障碍,并就杂念的预防和处置提出了见解。

对预防杂念马先生提出了四条措施:①思想上明确,在练功中总会不断地有些杂念出现,这是正常现象。②要情绪乐观,准备工作做的充分,专心在练功上杂念就自然减少。③对待杂念,既不能讨厌又不能硬压,而是如何在出现时能比较顺利地排除它。④杂念出现比较少,或者出现了就能顺利排出。

对杂念的处置马先生提出了六种方法:①数息法,待数到思想安定后,继续原来的练功方法。②外观法,睁开两眼轻轻注视一米外某一物品或墙上的图案等,也可轮流着看几样东西,待杂念消除后再闭目练功。③计数法,睁眼注视某一目的物,自一数致十,再闭眼数一至十,再闭眼、睁眼数,反复进行,可使安静。④存想法,把自然景象作为想象的对象,如想蔚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以代杂念,到较安静时再回到练功上来。⑤目视鼻准法,用双目注视鼻尖二三分钟,要似看非看避免用力,如眼看似有一层白光亦可。⑥突击法,用手向大腿上突然拍击一下,打断杂念的发展,然后继续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