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之三十四——孔子师徒爱静功

时间:2021/4/24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346

 

孔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关于孔子及其儒家学说与养生的关系,近年也不乏研究之人,今天我在这里仅与大家聊聊孔子与他的大弟子颜回关于气功的实践。

孔子与颜回在养生方面钟情于,其与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养生思想互为融通,是养生静神学派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气功锻炼方面,也是对静功情有独钟。这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庄子在《庄子》人世间““大宗师的记载。

1.孔子与心斋

《庄子·内篇·人世间》记载了孔子的心斋。书曰: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其中:的本意为斋戒,祭祀前的整洁身心,《说文解字》有斋,戒洁也的解释。据此有人将心斋解释为内心的斋戒。不过,联系下句的,将心斋理解为专一”“宁静更为合理。一志意为凝寂虚忘,摒除杂念,心思高度专一。的意思。可理解为纯净、空明的境界。由此,上述对话的大意是:颜回说,我请教什么是心斋。孔子解释道,你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耳的功用仅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仅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凝寂虚无的心境才是虚弱柔顺而能应待宇宙万物的,只有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斋。

2.颜回与坐忘

《庄子·内篇·大宗师》中通过一段对话,道出了颜回的坐忘法: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按字面说,上文中的:意为毁废;意为退除意为抛弃。结合气功实际,”“”“都是的意思,作者以此描述气功锻炼进入高度入静的状态,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功能态,只是作者为避免重复而采用的修辞手法。因此,这段对话的大意是:孔子惊奇不安地问,什么叫坐忘?颜回回答说,暂时忘掉强健的肢体,忘掉灵敏的听觉和清晰的视力,忘掉身躯的存在和思维,从而与大道浑同相通为一体,这就叫静坐心空物我两忘的坐忘。孔子说,与万物同一就没有偏好,顺应变化就不执滞常理。你果真成了贤人啊!我也希望能跟随学习而步你的后尘。

3.心斋、坐忘对后世的影响 

就其本质,心斋”“坐忘所强调的均为高度入静,故它们所说的实际上是对所有静功功法锻炼的要求和境界,颇受练功者的推崇,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多家功法,在我国养生史和气功史上均占有重要的意义,难怪当代著名科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奴隶制时代》一书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诸儒是很重视的,论者多以为从禅来,但我觉得当溯源于颜回。《庄子》上有颜回坐忘之说,这怕是我国静坐的起源。以具体功法为例:静定派、存想派诸多功法中有孔子师徒心斋”“坐忘的影子;佛家功法中的禅定慧与儒家的静坐在操作方法等方面,可谓异曲同工;近代学者蒋维乔的因是子静坐、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气功疗养所的三线放松功,等,无不含有心斋”“坐忘的渊源;国外前几年曾经一度流行的超觉静坐,与心斋”“坐忘不谋而合。

 

 

是可谓——

静功功法孔门爱,心斋坐忘《庄子》载;

郭老有书考源流,静坐或从颜回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