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之八——“五老上书”有“气”事

时间:2021/3/29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945

“五老上书”一事发生在60多年前的1962年。

1956年,为了加强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建立四所中医学院,学制六年,1962年夏,首届中医学院学生毕业。1962年7月16日,在首届学生毕业前夕,针对首届中医学院学生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的于道济(时年68岁)、陈慎吾(时年63岁)、秦伯未(时年62岁)、李重人(时年53岁)、任应秋(时年49岁)五名中医专家以《对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为题,联名向卫生部写信,指出中医学院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五点意见和建议。这就是著名的“五老上书”。在《对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的最后一部分,“五老”写道:“如有条件,气功课可提前上,使学生在长时期锻炼过程中,既有深刻的体会,又可达到强身保健作用。”那么,“五老”为什么要提出“气功课可提前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以下两个角度切入。

 一是“五老”建议的背景。自1955年《中医杂志》发表了刘贵珍的《在实验研究中的中医气功疗法》、1956年以刘贵珍为首的气功疗法小组受到卫生部嘉奖后,国内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气功发展高潮,气功医疗(包括疗养)、科研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气功机构(主要是气功疗养所)在多地建立,许多医务人员纷纷加入气功应用与研究的行列,无论是门诊还是病房以气功疗法治疗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甚至疑难病的报道屡见不鲜。与此同时,为应对日渐凸显的气功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上海市气功疗养所受卫生部等部门的委托,先后开办了气功师资培训班。1956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建立四所中医学院,这一时间恰与这次高潮的出现吻合,不少从事中医药教育的专家对气功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中医学院率先于1958年为在校学生开始气功课,先有刘贵珍先生亲自任教,其后刘先生的弟子李春才、田宏计及北京的焦国瑞先生等,也先后在北中医执教。由于1958年时,1956年入学的首届学生已经三年级,故“五老”呼吁“气功课可以提前上”。 

 二是“五老”建议的意义。“使学生在长时期锻炼过程中,既有深刻的体会,又可达到强身保健作用”,不难看出“五老”提出提前上气功课的意义有二:①“体会”;②“强身”。关于“体会”,应该主要是说通过练功体会人体的经络和内气的运行,也就是说体会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的,“内景隧道,未返观者能照察之”的断言。关于气功的强身保健作用,综合历代诸家之论及研究结果,可以主要概括为养身、养神,推测“五老”对此有较多的了解,或也有切身体会。

 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五老上书”的内容当时没有被很好地宣传,五位先生还受到了不公正的遭遇。好在“文革”结束后不久,我们便迎来了新中国第二次气功高潮,气功的学校教育再次被提上了日程,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78年,上海中医学院林雅谷于当年招收了三名研究生,他们的研究方向是气功作用原理;1986年上海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次学科专业审批会议”批准,获得“中医气功学”硕士授予权;1980年代初,全国中医院校先后重新开设了气功(选修)课;1994年,北中医宋天彬、浙中医刘元亮主编的中医院校协编教材《中医气功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北中医刘天君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魏玉龙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气功教学实现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学的“大满贯”。而且开课的时间也大大提前,多数中医院校已在本科二年级中开设气功课,有的院校甚至提前至一年级下开课。如此,以偿“五老”之夙愿。

 是可谓——

五老上书有建议,气功课程要前提;

凝神静思以筑基,动形调息以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