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之三十九——专注呼吸吐纳派

时间:2021/4/29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7687

所谓吐纳者,呼吸也。吐,即吐气,也就是呼气;纳,即纳气,也就是吸气。

吐纳派功法众多,影响深远,并贯穿于包括动静功在内的几乎所有功法中。

1.流派特点

如标题所说,吐纳派的最大特点是专注呼吸。由于呼吸包括呼气、吸气两个方面,由因此,吐纳派大致有四个分支,并各具特色。

1.1吐气派:顾名思义,这一分支的功法注重(加强)练呼气,它通过延长呼气实现降气、泻实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长呼短吸,即慢慢地呼气,将呼气的时间尽量延长,代表功法如原上海市气功疗养所的三线放松功;二是较快地吸气,将吸气的时间缩短或吸—呼—停(呼气后稍停顿一下,以间接延长、加强呼气),这是一种特殊的停闭呼吸,代表功法如刘贵珍先生整理的传统功法内养功中的第二种呼吸法。

1.2纳气派:与上述吐气派相反,纳气派注重吸气,他通过延长吸气时间实现补虚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两种:一是长吸短呼,也就是慢慢地吸气,将吸气的时间尽可能延长,此类功法在古代气功中甚多;二是吸—停—呼或两吸一呼(吸—吸—呼)的特殊呼吸法,代表功法如内养功的第一种呼吸法、郭林气功。

1.3发音呼吸派:通过在呼气或吸气时的发音来加强练功效果。呼气时发音的典型功法除六字诀(因另有专条讨论,此处从略)外,在健身气功·易筋经第八节“三盘落地势”中的吐气发“嗨”音;吸气时配合发音的有源于天津的陈家门气功中的山根纳气,这种吸气法很特殊,要求以鼻吸气时在“山根”(相当于鼻梁处)发出类似眠鼾(“打呼噜”)样的响声。

1.4胎息:所谓胎息,从字面上看就是胎儿在母体内的呼吸。由于胎儿在母体内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呼吸的,其气体交换是通过脐带来实现的,由此,胎息的提倡者是希望通过模仿胎儿在母体内气体交换的方式,不用口鼻呼吸,代之以被称为毫毛呼吸、穴位呼吸等的体呼吸。葛洪在《抱朴子》“释滞”篇中对胎息的解释是:“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并进一步介绍了其锻炼方法:“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口微吐之,乃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显然,这是一种通过逐渐延长吸气、闭气而实现的,高度安静状态下的非常缓慢、均匀、轻巧的呼吸方法,多用于静功。

2.源流概说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的“呼吸精气”或是吐纳派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渊源;《汉书·王吉传》发展了《内经》思想,对吐纳的作用作了概括,提出了“吸新吐故以炼脏”的著名论述;《养性延命录》的六字气诀,则开创了以呼吸疗疾的先河;当代医学气功家刘贵珍先生在他整理的内养功中,将呼吸方法分为吸—停—呼、呼—停—吸、呼—停—吸—停等几种不同的方式,并在“停”时配合默念字词,由此适用于人体不同的状态;郭林气功的“吸—吸—呼”则是练吸为主的代表功法。

3.主要功效

如上所述,吐纳具有“炼脏”的功能,此外,它还可调整气机、实施补泻。

3.1调整脏腑功能: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通过呼气时不同的发音方法来对应脏腑,从而调整其功能,这便是六字诀的主要作用,因有专门介绍,这里不再展开。

3.2调整气机活动:中医学中的所说的气机,是指气的活动,有升、降、出、入四种方式,吐纳除直接关系气的出入外,还参与气在人体内的升降和在经络中的运行。一般而言:呼气有利于降气,并可加速气在经络内运行的速度;吸气则有助于气的上升及在体内某一部位的聚集。因此,对于高血压等中医辨证属于阳亢类的病证,多采用吐气法以平肝降气;发放外气时,也需“借助”呼气之力。反之,则多采用纳气法或自然呼吸法。

3.3实施补虚泻实:正如《梅华问答》所言:“一吸则天地之气归我,一呼则我之气还天地。”即,吐纳也有不同的补泻作用——吐气为泻,纳气为补。相关的动物实验也已初步证实: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兴奋,故内脏活动呈现以交感神经张力增强为特征的现象,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故内脏活动呈现以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强为特征的现象,如心率较慢、血压下降等。临床根据此类原理与现象,对于肝阳上亢、心火上炎之类的病证多施以六字诀、三线放松功之类的吐气为主的功法;对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类的病证,多采用纳气为主的功法,如内养功、真气运行法等。

是可谓——

吐纳派功最兴旺,吸新吐故以炼脏;

因人而异灵活选,调气也可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