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刘刚:推动中医气功进社区防治结合助力大健康

时间:2021/3/1 作者: 刘刚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477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

 

新冠疫情以来,中医气功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则新使命,新担当才有新作为。中医气功在学术科研领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我们开创了学术探讨栏目,每周推送学术论文和科研内容。

 

本期内容为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常务理事刘刚,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发表的《推动中医气功进社区防治结合助力大健康》文章,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探讨。


推动中医气功进社区防治结合助力大健康

 

刘刚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中医气功健身祛病,防治一体,承载中华文明,强调重德为本,中医气功进社区不仅能大幅度降低医疗卫生成本,也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医气功推广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管理,规范化、批量培养中医气功教师,避免走入神化的误区;要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建立防治一体化的中医气功社区医学模式,服务于新时代大健康事业。

 

1. 中医气功的特点与优势

 

中医气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保健、预防、治疗作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与优势:

 

1.1历史悠久,安全有效。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到导引、行气等气功理论及治疗的就有8篇,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阐述了中医气功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已经用绘画记载了44个练功动作,《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对五禽戏的健身作用记载道:“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后世名医也多有使用中医气功的方法健身祛病的记载,如隋代太医令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对治156个中医病候的近200个导引方法、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了众多的导引、行气、守一的传统功法、也记载了源于古印度婆罗门的十八式导引法“天竺国按摩法”等,丰富了传统中医气功宝库。宋代太医院编的《圣济总录》载有“以意气攻病法”曰:“其有宿患,但用意并气,法之患处,不过三五日,必愈。若四肢有患,亦可想气以攻之,其病随散”。清代名医张志聪曾用此法治愈自身的痈毒。

 

1.2重视激发自身的生命力,健身祛病,防治一体,大幅度降低医疗卫生成本

中医气功大多方法简单,无高难动作,易学易练,且运动量可大可小,方便锻炼,普适性强,适应面广,便于推广。通过中医气功锻炼,社区居民可以强化生命力,维护自身健康;并且能够激发身体自疗自愈能力,强身祛病。

 

中医气功锻炼过程无需投入仪器设备,成本低,可以节约大量医疗卫生费用,缓解基层卫生工作的压力,曾有不同地区、不同功法的研究表明,在社区推广中医气功1-3年后,医疗费用普遍明显下降,有的甚至能达到节约80%左右。这很有希望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简便廉验的集预防、治疗、养生、保健于一体的中医气功社区医学模式,如果能结合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相信一定能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并明显降低医疗卫生费用。

 

1.3重德为本,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中医气功传承了中华文化“仁者寿”(《论语·雍也》)的养生长寿观,认识到了情绪愉悦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素问·举痛论》)。因此,中医气功高度重视良好品德与愉悦情绪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强调通过融利己于利他人之中,通过己他兼利、义利相济的良好道德修养,达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促成愉悦的情绪,保障、促进身体的健康。

 

中医气功“重德为本”的要求,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高度的一致性,有利于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中医气功这项业务活动潜移默化地贯穿进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1.4承载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气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融入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神形并重、气一元论的整体生命观,阴阳平衡、贵中尚和的辩证方法论,仁民爱物、义利相济的人生价值观等核心内容。这些迥异于西方哲学还原论的整体和谐思维模式,承载着中华文明特有的的文化内核,值得深入挖掘,锐意创新,完成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语言转换,融入现代社会。

 

中医气功传承了中华文化“气一元论”,认为天地自然万物乃一气所化生,万物乃至于人由于气的联系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的气,作为一种蕴含着生命信息的无形无象的类场性物质,充斥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中,与形体兼容并弥散在其周围,起到引导、调节形体各组织器官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功能;气还可以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推动生命活动的运行。因此,依赖于气,大自然与人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依赖于气,神与形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依赖于气,医生与患者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人的生命“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神气在则生命存,神气足则生命壮,神气消则生命衰,神气散则生命亡,这进一步形成了中医气功学维护生命健康的整体辨证观念。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与技术的优秀代表,中医气功不仅可以造福中国百姓,也已经引起了不少国际友人的关注,传播到了数十个国家,让世界人民体验到了中华文化、中医气功的神奇效果。如果能将中医气功列入海外中医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相信会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中医气功进社区的形式

 

2.1 知识学习

在社区健康教室,由中医气功教师讲解中医气功基础知识,使社区居民认识生命运动规律,增强练功自觉性与主动性。

 

2.2 功法锻炼

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在社区文体活动室或社区小广场,中医气功教师每天定时定点带教功法锻炼,并随时规范指导

 

3.  中医气功推广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3.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管理,防止分化

为防止别有用心分子利用中医气功的疗效,搞封建迷信活动,搞帮派主义分化群众,在中医气功推广过程中特别要重视的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建议由社区党支部牵头,老龄委、工会、妇联、青年团联合成立管理小组,齐抓共管,抓好中医气功这项群众性很强的业务工作。这样可以结合中医气功涵养道德的业务内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抓手。仅由医疗部门当做业务工作来管理,很难管好中医气功锻炼这项群众工作。

 

3.2把古老、神秘的中医气功科学化,消除利用气功“造神”的土壤

加强科研工作,探索传统中医气功学里蕴含的生命运动规律,剔除掺杂其中的宗教、神学、封建迷信内容,将神秘的中医气功科学化、理论系统化;在推广过程中加强学员的理论学习,让群众认识生命运动规律,自觉应用生命运动规律来优化生命,实现身体、心理、人际关系等多层次的健康程度提升。也让群众认识到良好效果的取得,来自于自身自觉应用生命运动规律的锻炼,而不是大师的恩赐,只要按规律正确锻炼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从根本上消除利用气功“造神”的土壤。

 

3.3规范化、批量培养中医气功教师,杜绝个人崇拜

将中医气功学纳入中医学学科体系,在医学院校开设中医气功学专业,规范化、批量培养中医气功教师,既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又能杜绝对传统气功流派的个人崇拜。

 

3.4先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广

为破解医改难题,更好地完成十几亿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医疗卫生工作,在群众及部分领导对中医气功不理解、怀疑的环境中,希望相关专家能进行中医气功进社区的试点及规范化培养中医气功教师的试点:观察中医气功的疗效及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补充、协同作用,探索中医气功进社区的管理经验,探索规范化培养中医气功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建立防治一体化的中医气功社区医学模式,为新时代大健康事业助力。



刘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