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归根气功

时间:2021/4/13 作者: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第二辑 浏览次数:22460

特点与渊源

归根气功之“归根”,出自老子《道德经·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一、功法特点——归根复命,动静相融,以俟道生

归根气功功法包含动功静功两个部分,功法修炼,在过程中要顺其自然,逐步过渡,从外景着手,逐渐回归内在。故名“归根”。静功修炼,重点从呼吸入手,从最初的随息,逐渐过渡到充耳不闻,内观其静;动功练习,从调理五脏功能入手,重点以动作操作引领意念,内外兼顾,形神同炼,以遂五脏之用。

归根气功在编创理念上,强调以健康为核心,认为人生天然具有《上古天真论》中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能力,修炼归根气功,最终是要求修炼者能够真正发现自身所原就具备的这项能力,并完全地贯彻实施。所谓“求其上者取其中”,如果开始以健康养生为追求,充其量只能延缓疾病的发生,因为养生健康的具体方法总有侧重和偏颇,时间既久,慢慢就会落于非健康状态。

二、功法渊源——远尊黄老,中法诸家,近出实践

       本功法的理论主要源自《老子》归根”“复命和《黄帝内经》道生”“全神的健康理念。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归根复命为老子对内炼方法和理论的概括

《道德经》有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其中的“根”即为“道”,为生命的本源。也即,“归根”是手段,“复命”是目的。

“道生”与“全神”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在这段文字中,“道生”是上古之人健康长寿的真谛,“全神”,是中古之真人所采用的方法,与“积德”并列,在气功实践中,“全神”还需与“养气”“保精”相结合,形成在“积德”前提下的精、气、神全方位的摄养体系,并由此求得“道生”,也就是说“全神”是手段,“道生”是目的。归根气功正是据于此,而这一理念,则通过动静功法一系列的锻炼,以达到“道生”的目的。

本功法在最终成型前,参考并综合了历代多种功法的优点,以中医学脏腑、经络学说和传统气功学的形气神学说为基础,结合笔者长期练功和气功医疗实践的体会与感悟创编。归根气功具有动静结合、针对性强、疗效较好的特点。

练法与作用

归根气功包含动功与静功两部分,动功与静功需要同时练习,相互配合。

一、归根气功动功

动功共包括六节主功和收式,另外该套功法还包括首末桩(用于动功开始之前或者用于各节结束之后)和首末式(用于动功各节动作与首末桩之间的衔接,又称“承接式”)。为阅读方便,首先介绍首末桩和首末式,然后介绍主功功法。

(一)首末桩与首末式

【操作要领】

1.首末桩:自然站立,两脚与肩等宽。两膝微曲或伸直。两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后。两眼平视前方,眼无所视,耳无所闻,唇齿轻闭,舌舔上腭。自然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心无所想,意守丹田(图5-1)。静站1~3分钟。


图5-1

2.首末式(承接式):或称起式与收式。承接首末桩,转掌朝前,意念两手托地气上升,如托重球状,与天气合(图5-2)。然后转掌向下,两手导宇宙之气下行,经巅顶,透皮肉、穿骨髂、润内脏、泽周身,身体内之浊气,经涌泉(足底),消融在大地深处(图5-3)。

                                                                              

            图5-2                                                                                                       图5-3            

用于每节动功的开始或结束以及动作之间的承接。此动作有起动气机,导气浴身,纳清排浊等作用。在用于功法结束的收式时,导气下行至下丹田,意念稍住片刻,余同。

【作用用途】

1.首末桩是动功的开始的前预备式,和动功结束时、收功动作结束后的一二分钟收心摄气的过程;首末桩的另一作用是,用在每个动作或每对动作结束后的时候,这个过程相对短暂。

2.首末式,用在每节的开始、结束时。也有个别的用在动作转换时。

第一式:天地人

【操作要领】

1.起式:同首末式

2.手按浮球:十指张开,虎口朝内,从体侧轻轻提起至两胯外侧,再轻轻下按,如按浮球状(图5-4)。


图5-4

3.海底捞月(左):先用左手从左下方向右上方托起,身体转向右前方,右手按浮球于右胯外侧(图5-5)。


                                     图5-5                                    

4.浩气浴身(左):左手导气沿身体中线下行,意想清气穿皮肉、透骨髂、润内脏。浊气导入地下深处。同时身体转向左侧,双手臂随身体运行,左手至身体右后,右手至身体左前(图5-6)。


图5-6

5.日照踵趾(左):两手呈按球状,左手按球下照右脚跟。右手按球下照左足趾,先提再按(图5-7)。


图5-7

6.右转捋气:右手放平,向右侧转体,以右手从左向右侧捋气,左手放松抚按浮球置于左胯外侧(图5-8)。


图5-8

7.海底捞月(右):右侧的动作与左侧相同,但方向相反。左手按浮球于左胯外侧(图5-9)。


图5-9

8.浩气浴身(右):右手导气沿身体中线下行,意想清气穿皮肉、透骨髂、润内脏。浊气导入地下深处。同时身体转向右侧(图5-10)。


图5-10

9.日照踵趾(右):右侧的动作与左侧相同,但左右对换,右手按球下照左脚跟。左手按球下照右足趾,先提再按(图5-11)。


图5-11

10.转体浴身:双掌略向上提升,同时两臂随身体转向正前方。做承接式(图5-12)。


图5-12

11.海底捞月(右):从右侧起始做海底捞月。重复上述动作3~10遍,但方向相反。左、右各起始练习合为1次,整个动作重复3次。

12.“承接式或收式。

【作用概述】

本节功法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左右运掌六合通,功能调节阴阳、引气下行、纳清排浊。


第二式:脾胃功

【操作要领】

1.“起式或接上节收式。

2.气灌中脘:两手向外上胀开、捧气向中脘穴或胃区灌入,穿胃胰,透背脊(穿腹透背)。重复开合3次。双膝随两臂开合伸屈(图5-13)。


图5-13

3.降气和胃:两手下行外开,再上合于承浆穴,以承浆穴为起点,导气下行,经承浆、膻中、鸠尾、中脘,或经下巴、食管、胃,继续下行,意念胃中浊气直入大地深处。如是3次。双膝随两掌升降伸屈(图5-14)。


图5-14

4.抚气接地:两臂外开,肘微曲,从体侧飘起,然后双膝下蹲,两手阴掌轻飘下按,如按浮球状,如是3次,体势逐次降低。双膝随两臂升降起蹲。第三次末双手内收至两腿之间,掌心向后外(图5-15)。


图5-15

5.升气运脾:下压之气,随势反弹上升,托双手沿脾经(腿内侧)上行,两膝慢慢伸直,双手至下腹耻骨处(图5-16)。


图5-16

6.气固下元:导气沿下腹部(丹田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转3圈,双膝随两掌升降伸屈(图5-17)。


图5-17

7.气海开合:两掌同向相叠,掌心对下丹田(小腹部),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两掌相距约一拳远。然后向下腹部灌气3次,穿下田、透腰骶。同时双膝随两掌开合伸屈(图5-18)。


图5-18

8.气润华池:两手平开,于腹前上捋至胸上部,向内翻掌外开,掌心对颊车、大迎(腮腺、舌根底部等)开合3次。双膝随两掌开合伸屈(图5-19)。


图5-19

9.津润下田:双掌沿中线下行,如此时唾液较多,可分次下咽,意送玉液入下丹田,意念稍停片刻。继续导浊气下行入大地深处(图5-20)。


图5-20

10.承接式

11.重复上述2~9动作3次。

12.“承接式收式

【作用概述】

本节功法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脾土运化水谷融,功能降气和胃、运化脾土,适用于胃肠等消化系统疾病及下元虚惫相关的各科疾病。


第三式:肺大肠功

【操作要领】

1.“起式或接上节收式。

2.左侧托球:身体转向左侧,同时左脚转向左侧,呈左弓箭步,两臂上盖下托(右臂上盖,左臂下托),于左侧同时相对,呈左侧抱球状(图5-21)。


图5-21

3.气运肺肠:左手阴掌,左臂外伸,同时右手沿左臂外侧阳经上捋至左肩,左脚回扣,身体回转至正前方;左手阳掌,曲肘搂气至胸正中,同时右手掌心朝内,继续从左肩、左胸、左腹,至下腹正中,身体转向正前方(图5-22、图5-23)(可配合吸气)。

                                                                                   

          图5-22                                                                                                                    图5-23         

4.排浊清肺:身体转向右侧,右脚外撇,呈右弓箭步,右手掌沿右下腹、右胸至右肩前翻掌,右臂外伸,左掌沿右肩、右臂内侧阴经顺势外捋,身体略右转,右手略回缩(图5-24)(可配合呼气)。


图5-24

5.右手阴掌,右臂外伸,同时左手沿右臂外侧阳经上捋至右肩,右脚回扣,身体回转至正前方;右手阳掌,曲肘搂气至胸正中,同时左手掌心朝内,继续从右肩、右胸、右腹,至下腹正中,身体转向正前方(图5-25、图5-26)(可配合吸气)。

                                                                                 

                           图5-25                                                                                                       图5-26          

6.身体继续转向左侧,左脚外撇,呈左弓箭步,左手掌沿左下腹、左胸至左肩前翻掌,左臂外伸,右掌沿左臂内侧阴经顺势外捋,身体继续左转,左手略回缩(图5-27)(可配合呼气)。


图5-27

7.至双手相对时,双肘开始向外撑拉掌,同时左脚内扣还原,身体转向正前方(图5-28)(可配合吸气)。


图5-28

8.气调肺腑:两掌或两劳宫对两肺灌气,气透胸肺,通达脊背,开合3次,同时,双膝随两臂开合伸屈(图5-29)(可在开合灌气时配合呼吸,吸开呼合)。


图5-29

9.气透迎香:第三次开合末,向下、内、外翻掌至十指向上,两劳宫对双侧迎香穴,灌气3次,气透面颌,同时,双膝随两掌开合伸屈(图5-30)(可在开合灌气时配合呼吸,吸开呼合)。


图5-30

10.气沉下田:转掌向下,双手引气沿体前侧下行至下丹田,意念稍停片刻(图5-31)。


图5-31

【作用概述】

本节功法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肺金吐浊纳清气,功能排浊纳清、开胸理气、气润肺肠,适用于呼吸系统、心胸部疾病及大肠疾病。


第四式:肾膀胱功

【操作要领】

1.“起式或接上节收式。

2.手按浮球:两臂从前方飘起,张腋曲肘,十指向前,掌心向下。两掌手按浮球3次,上不过肩,下至带下。两掌下按的同时,身体下蹲,蹲式逐次降低至股与地面平行(图5-32)。


图5-32

3.横掌过膝:第三次下蹲时,转双手十指相对,横掌过膝,向外下撑开(图5-33)。


图5-33

4.合气内收:随即合气内收至两腿之间,掌心向后(图5-34)。


图5-34

5.提肾升气:握固上提,耸肩缩项,起身同时十趾抓地,大腿内收,提肛收腹,合齿瞠目(图5-35)。而两拳上提至带脉高度后,翻转拳心向上。肘向后伸紧,两拳沿带脉后行至体侧变掌(图5-36),全身放松。

                                                                                         

                  图5-35                                                                                                          图5-36               

6.气暖命门:两肘继续后伸,带两掌外开盖肾,两掌对两肾或腰骶部灌气3次,气温煦腰骶、盆腔内脏,透达腹侧(穿背透腹)。双膝随两臂开合伸屈(图5-37)。


图5-37

7.肾气润发、移精补脑:两手掌朝前(向背),沿督脉(脊背)上捋至两肩胛处,同时再次十趾抓地、两腿内收,提肛收腹,仰头缩项,合齿瞠目,同时双手沿腋下、肩前、颈侧,至脑后,掌心向头(图5-38),接引上行之气,两掌继续向前运行至上唇,全身放松。然后,返回项后,再捋至上唇,如是往返3次。双膝随两掌往返伸屈。

图5-38

8.天目洞开:两侧中、食、无名指从印堂穴处(前额)向两侧拉开,同时踮脚(图5-39)。

图5-39

9.双风贯耳:转掌十指向后,脚跟着地屈膝,双劳宫分别对双耳灌气,行开合3次。双膝随两掌开合伸屈(图5-40)。


图5-40

10.气沉下田:双掌自脑后向前(图5-41)、下行气,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图5-42),意念稍停片刻。双手继下行,意导浊气下行入地下深处。

                                                                                     

            图5-41                                                                                                          图5-42             

11.“承接式

12.重复上述2~11动作3次。

13.“承接式或收式。

【作用概述】

本节功法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肾水充盈壮四体,功能提纳肾气、还精补脑,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颈背腰、脑部、耳部等疾病。

第五式:肝胆功

【操作要领】

1.“起式或接上节收式。

2.伸展条达:两臂从体侧飘起,阴掌(伸),尽量外伸,略停片刻(图5-43);随后,双臂放松,屈膝平掌内收(图5-44);再阳掌(伸),伸膝,两臂尽量外伸,略停片刻;立掌,两臂侧举伸直,平行垂直,掌心相对,双手触天,略停片刻(图5-45);脚尖踮起,双手略合,手触天外,略停片刻。

                                           

                                图5-43                                                    图5-44                                             图5-45         

    

3.落地生根:脚跟触地屈膝,指落百会,同时双手引气下行,气过巅顶,盈身透地(图5-46)。略停片刻,使气下行,如树生根。


图5-46

4.灵气萦耳:双手掌以耳尖(约角孙穴处)为中心,掌心相对,向后在头侧胆经处旋转3圈。双膝随两掌升降伸屈(图5-47)。


图5-47

5.行气利胆:转掌沿肩前顺胆经下行,在腋下,转掌心向下,屈膝下蹲,同时两掌下按,引胆经之气下行,气柱如桩,顺势下插(图5-48)。如是缓慢蹲起3次,体势逐次下降。最后一次两臂先开后合,双手内收至两腿之间,掌心向后外(图5-49)。

                                                                                           

              图5-48                                                                                                                图5-49              

6.气养肝胆:地气上升托双手沿肝经(腿内侧)上行,两膝慢慢伸直,双手沿肝经上捋至两肋处。两肘平肩、上臂向前内夹,前臂放松(图5-50),两掌对两肋部缓慢开合3次,气疏肝利胆,透达背脊。同时双膝随两掌开合伸屈。


图5-50

7.引气运目:向内翻掌至十指向上,两劳宫分别对双目,气过双目,穿颅透枕(图5-51),开合3次,同时双膝随两掌开合伸屈。引浊气下行入地深处。


图5-51

8.“承接式

9.重复上述2—8动作3次。

10.“承接式或收式。

【作用概述】

本节功法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肝木条达解气郁,功能疏肝利胆、理气解郁,适用于郁证及肝胆系统、脑部、眼耳、肩臂部疾病。

第六式:心小肠功

【操作要领】

1.“起式或接上节收式。

2.左抱球:左脚外撇,左腿屈膝,重心左移,右脚内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或略悬,左右手分别上盖下托,呈左抱球式(图5-52)。


图5-52

3.开胸通痹(左):①右脚前迈,步距适中,重心前移,两臂分开,右臂前伸外旋,左臂后伸内旋,两臂平直与地面平行(图5-53);同时意想一火球从左手透上臂、穿心、过肺,达右手,目视右手。②身后倾,重心左移,左臂外旋,右臂内旋(图5-54),火球从右手透上臂、穿心、过肺,达左手,目视左手。③身前倾,重心右移,左臂内旋,右臂外旋,意念火球从左手透上臂、穿心、过肺,达右手,目视右手。④同②。

                                                                            

                      图5-53                                                                                                  图5-54                               

4.回左抱球:重心左移,左右手分别上盖下托,右脚回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或略悬,回左抱球式(图5-55)。


图5-55

5.转右抱球:双手抱球下行,经胯前移至身体右侧,同时右脚右开,左脚回扣,右脚外撇,右腿略屈,重心右移,左脚右并,脚尖点地或略悬,呈右抱球式(图5-56)。


图5-56

6.开胸通痹(右):同上述3”,唯方向相反(图5-57)。


图5-57

7.回右抱球:左脚回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或略悬,右左手分别上盖下托,回右抱球式(图5-58)。

图5-58

8.开怀纳日:左脚左开,右脚回扣,双手抱球置入下丹田(小肠),略停片刻(图5-59)。两手臂分开平肩,掌心向前,两掌臂尽量向外展,两中指后伸,同时仰头挺胸,略停片刻(图5-60);然后,肢体回中,阳掌,重复上臂外展,仰头挺胸,稍停片刻。

                                                                 

                   图5-59                                                                                                     图5-60                             

9.日照三田:双臂从体侧托气上举,至两掌相对时,再屈膝灌顶,意经上丹田、中丹田达下丹田(移心于小肠),稍停片刻(图5-61);然后转掌向前上,两掌指尖相对,托气上举(图5-62)(伸展心经),同时慢慢起身渐至踮足,稍停片刻。再转掌心相对,十指向上,持气球下引,渐行合掌,同时慢慢平足屈膝,引气透巅顶至中丹田,合掌置于胸前膻中处(图5-63),意想如日照中丹田,温煦百脉。

                                                                  

             图5-61                                              图5-62                                                图5-63          

10.气灌膻中:两手手指指向前方,先两掌掌根张开,双臂慢慢撑开(图5-64),开合3次,向膻中穴或心区灌气,气暖中田,穿心透肺,通达脊背。双膝随两臂开合伸屈。


图5-64

11.导气绕舌:伸膝阳掌,指尖上托(图5-65),导气绕舌。


图5-65

12.气沉下田:屈膝阴掌,双手引气,沿任脉(体前)下行至下丹田(图5-66),意念稍停片刻。双手继续下行,意念导浊气下行入大地深处。

图5-66

13.“承接式

14.重复上述2—13动作3次。左、右各起始练习合为1次,整个动作重复3次。

15.收式

【作用概述】

本节功法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心火随意除诸疾,功能宽胸理气、活血化瘀,适用于心血管系统及心胸部、脑部、肩臂、小肠等疾病。

收功

1.两手搂气入下丹田(图5-67),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内外劳宫相叠(图5-68),做深腹式呼吸,每次呼吸,手随腹动,引气内注,穿腹透骶。女性6次,男性9次。

                                                                             

                图5-67                                                                                                            图5-58                 

2.双掌以肚脐小腹中心为圆心顺时针揉腹(图5-69),女性6圈、男性9圈,再逆时针揉腹(图5-70)相同次数。手按下腹,意念注入,稍停片刻。

                                                                                            

                图5-69                                                                                                            图5-70                 

3.搓手至热(图5-71),捂眼球(图5-72)3次,内透球后。摩面梳发。

                                                                                            

                    图5-71                                                                                                         图5-72                    

4.拿颈肩(图5-73),擦腰膝(图5-74),或加拍打全身结束练功。

                                                                                           

                   图5-73                                                                                                            图5-74                    

二、归根气功静功

(一)环境要求

一般应选择安全、安静、无蚊虫、空气较好的室内外环境。

(二)操作方法

1.调身:归根气功静功的调身方法主要有站、坐、卧三大类姿势。

(1)站式:据体式高低,可以分为无极桩、高位桩、中位桩和低位桩,一般以无极桩和高位桩比较合适,体质好的可适当选择中位桩,出于安全考虑不推荐低位桩。

(2)坐式:以平坐为首选,可以据环境和自身条件,选择不同形式的盘坐或靠坐;如在长途旅行途中,如火车或飞机上则可以靠坐。

(3)卧式:主要有仰卧、侧卧,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也可据自身健康状况和环境条件选用靠卧式。

2.调息:以自然腹式呼吸为基础。

3.调心:调心方法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杂念控制:归根气功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①数息法,意念跟随深细匀长的腹式呼吸,以跟随60次腹式呼吸不散乱为基本目标,可将数息和随息合二为一。

②意念跟随耳韵,时间尽可能长点,随息随耳韵可以同时或交替进行。

③根据环境条件,改变意念跟随对象,如在旅途中,意念可跟飞机、列车发出的声音;音乐环境,跟音乐;电视节目,跟节目。为节省时间,可以在练功时跟听任何学习材料,以跟听与气功修炼有关的材料为好,慢慢做到充耳不闻,闻无所闻。

(2)放松:站桩和坐式练功时,身体胯以下要稳,胯以上尽量放松,尽量做到既稳又松,卧位全身放松。精神上既要尽量放松,又要适度集中。

(3)观想:观想内容原则上要正面健康、益己利他、情感适度。

4.收功:收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越是练得好,越是要认真收功,静功收功同动功的收功,参考归根气功动功(图5-67至图5-74)。

(三)注意事项

1.练功时间:主要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练功时间。卧功,安排在早上起床前、入睡前、午休时和夜间醒来时。站、坐早晚均可,如能安排相对固定的练功时间更好。关于每次练功的持续时间,由练功者的体质、工作情况、练功的目的、练功疾病的状态等来决定。坐功、卧功半小时到1小时,站功以10分钟到半小时为宜,逐渐延长;体质较好,或疾病治疗需要,或练功是为了外气治疗,站桩1小时或更长也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

2.练功频度:以养成每日练功习惯为宜,如时间上有压力,每周练功四五日,练功间隔不要太长。

3.其他事宜

(1)情绪:过度的情绪反应是致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负面情绪,严重障碍气机的运行,练功者必须适度把控。否则,易于导致气郁等不良反应。通过练功定力提高以后,心性随之提高,心胸开阔,可以做到鸡毛蒜皮小事,熟视无睹,闲言碎语,充耳不闻。

(2)饮食:练功者饮食不可太饱,饱胀感阻碍气机。空腹练功是没有问题的,但饥饿难耐也不太合适。如果练功是为了控制体重,适度饥饿练功又是必需的,这样可以通过提高饥饿感的阈值减少过量的饮食,练功可以消除各种症状,饥饿感即是一种症状,而这种症状和超重有关。饮食种类的选择要据自身体质、疾病和季节选择有助气机运行的品种。

(3)惊功:练功者在较好的气功状态时,意识已经超越了感觉,如果要使意识回到感觉的觉醒状态,需要有个转换或者切换过程或时间。这个切换过程就是收功。惊功,就是练功过程中,意识已经超越了感觉,环境突然剧烈变化,对练功者的感觉(视、听、触等)造成强烈刺激,导致练功者产生惊恐、心悸、气机严重紊乱等症状,有的持续时间很长难以恢复。常见的原因如人为的触碰、雷电的声光、动物的干扰和手机电话声音等,因此,练功环境要求安全、安静,练功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归根气功功法演示

手机扫码观看

密码:32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