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公益课系列四|抻筋拔骨松功

时间:2021/6/11 作者: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693

编者按: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气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复工复产方面,中医气功的作用不容小觑,为了增强身体素质,许多人开始了居家的中医气功功法锻炼。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于65日成功举办直播公益课堂系列四,由学会常务理事张敬文主持,特邀专家马成起主讲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抻筋拔骨松功”,提出练功的关键在于眼神,受众近200人,听会人员反响热烈,在课堂最后环节纷纷提问。

主讲老师:马成起,男,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修炼太极拳40余年,深研《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及张三丰的丹道学,结合中医理论独创“抻筋拔骨松功”。

马成起老师讲课内容摘要

1、太极拳与气功

1.1 太极之意

打拳先明理,太极拳为何取名太极,“太极”二字首先出现在《易经》,“易”上为日,为阳;下为月,为阴。太者,大之意,极者,无穷无尽。太极二字,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无限,至广至大、至精至微、至中至正。

老子在《道德经》中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物”指的是元气,“混成”指的是阴阳二气,即太极。混元天成的物质,充满在宇宙间,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存在,它广阔无形,寂静无声,独立长存,是万物的根源。

1.2 修炼太极拳的目的

通过修炼太极拳,培本固元,“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强身健体、健康长寿是练太极拳的终极目标。《黄帝内经》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顺应四时修炼养生,二是如何治病。这两个重要的思想,可以指导太极修炼和医疗。“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提絜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对气功修炼起着指导性的意义。

1.3 对太极拳的见解

太极拳就是练气、养气、导气,是文化拳、哲学拳,是挖掘人体潜能的、博大精深的、以道家理论为中心的、性命双修的修身养性的拳种。“腹内松净气腾然”以心行意,以气打拳时要做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尾闾中正、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打拳时,“拳”凭心意下功夫,内外相合,是内家拳的含义。


2、抻筋拔骨松功的主要特点

抻筋拔骨松功,松是灵魂。松之秘,在于筋骨抻开,松开身体的“八段九节”,“八段”指的是人体的大腿、小腿、腰、背、肩、上臂、小臂、手指,九节指脚、膝、胯、腰椎、颈椎、肩、肘、手腕、手指关节都松开了,内气流动到各个关节,才能感受到内气的饱满,即”气遍周身不稍滞“对于有腰椎、颈椎、膝等关节毛病的,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2.1 抻筋拔骨松功的关键在于眼神

往远看,气外出,收回来,从眼睛下到上焦到中焦到下焦到丹田到脚底,同时尾闾下移,顺势命门后撑,百会随之上领,完全在眼神的带领下完成。

2.2 天地人相合

“神”“意”合上,需要依靠眼神,不与气抵抗,顺着气走,在一开一合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身体的气和外界的气充分相融,眼神外出,气也出去了,眼神内收,把宇宙之气也收回到身体里,才能达到身心合一、天人合一。

2.3 神意与肾相合

肾藏精,可以炼精化气。

2.4 打通任督二脉

小周天正常运转起来,一脉通百脉通,须得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

2.5 掤劲如水浮舟

打通激活命门、涌泉、膻中、百会、会阴等重要穴位。气在身体里流动,下如流水,上如浮云。

2.6 目到心到,心到气到

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全凭心意下功夫,才能体会到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最关键的就是眼睛,练功时要调整眼神的状态,才能到达气功态的眼神。“机”在目,“机”即事物发动的枢机,“目之所及,心之所至”“心之所至,气乃至焉”。


3、多年练功体会总结为八点

第一:练出一颗平常心,一颗清净的心,这是最主要的

第二:把身体练松柔

第三:把筋骨撑开

第四:把气血练足

第五:把穴位激活

第六:把经络练通

第七:用神意气带着打拳

第八:出防身功夫


主讲人马成起老师在快手同步直播讲课▲

(手机扫码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