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放松功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概述

时间:2025/10/17 作者: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71

编者按:本文选自《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医气功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宋美燕撰写。当下失眠高发且趋年轻化,现有治疗手段多样,而放松功作为传统静功,能够调身心、促气血。本文梳理其起源、失眠中医认知及治疗应用,凸显其安全有效、可辨证施治的优势,为失眠防治提供新思路。


宋美燕  杨秀明  张海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北京 102488)

摘要:放松功作为气功疗法的一种,蕴含丰富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本文将从放松功功法起源,失眠的中医学认识,放松功对失眠的治疗这三方面作简要概述,以期为放松功的普及和在治疗失眠方面的应用起到一定推广作用。

关键词:静功;放松功;失眠

近年来,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出现睡眠障碍的人越来越多,失眠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临床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5%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17%的人失眠相当严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性手段来治疗失眠,比如采取中药汤剂、针刺、艾灸、推拿、拔罐等疗法辨证施治[2]。放松功属于静功的一种,是近代人在继承古人静坐意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功法,侧重精神内守,意导气行,与慢细匀长的呼吸配合,通过有意识的放松,把身心调整到自然、轻松、舒适的状态[3]。放松功包括意松法,震颤法和拍打法,其中意松法又包含松通养心法、三线放松法、分段放松法、整体放松法、倒行放松法。该功法安全有效,既适合健康人练习,也适合患者康复练习,能促进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4]。研究表明长期练习放松功不仅能调理人们的身体,养生保健,还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5-6]

1放松功法起源浅析

放松功作为静功的一种由来已久,但早期记载中并没有“放松功”一词,据文献考证,它源于隋唐时期放松形体的委身法[7],唐代《太清调气经》一书中言:“夫养气、委气者,侯四体清和,志无思念,或因坐或因卧,任气依门户调息,凝然委身,如委一衣放在床上,无筋无骨,无神无识,纵心纵耳,如彼委衣,寂寂沉沉,放其形体,澄神炼气,即百节开张,筋脉畅通,津液注流。”又言:“委身行之,其功日进,精满气全,神安魄定,志闲思远,道泰德宁,三尸自亡,六尘亦灭。”此外《神仙食气金柜妙录》[8]“如委衣,骨节皆解。初为势至三十息后,自转易,觉气如云行体中,经营周身,濡润形体,浇灌皮肤,五藏六府,皆悉充满,旧疾皆散”,也对此有所记录。虽然这些未能作为专一功法流传下来,但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气功疗养所的专家以《太清调气经》中的“委身法”、《最正确之健康长寿法》等为蓝本,整理总结定型为放松功在全国推广使用[9],国外也有松弛疗法行于世并应用于临床来缓解病痛。

放松功的功法理论来源于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学说与精气神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的通路,维持着人体气化功能的正常。《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意思是保持人体经络血脉的通畅很重要,它能调和虚实,决断患者死生,对各种疾病的诊疗作出指导。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黄帝内经•素问》:“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布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人以天地之气生”,说明气对自然万物的重要性。精气神三者相辅相成,物质世界的起源发展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精气神的作用[10],《黄帝内经·灵枢》:“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为精”,“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放松功法在习练过程强调精神内守,意导气行,练习者要神意凝方可精气足[11],这与精气神学说高度契合。练习者要形松意专,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呼吸自然缓慢柔和,让自己的形体和内心缓慢地放松下来,用意不用力,静心体察周身经络之气的运行,同时进行正向凝神来减轻压力、提升幸福感,以便达到心身和谐、心神安定的状态,从而安神定志,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改善睡眠质量,促进睡眠。

在练习放松功法时,练功场所不受环境条件或场地的要求限制,练功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练习期间应做到心态平和,内心宁静无杂念,使人体自身小环境与自然界大环境相顺应,从而更好地涵养自身精气神,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正如《黄帝内经·灵枢》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2失眠的中医学认识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中医学里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属于“心系病”范畴[12]。主要病机是卫气运行不循常道,阳不入阴,营卫失度,阴阳失调,正如《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说明在病理上,营卫之气运行失常,阳不入阴就会导致不寐。

不寐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与睡眠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整夜不能入寐。常伴有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

不寐在临床辨证分型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安神定志是不寐的基本治法。不寐治疗方法包括处方用药,针灸疗法,心理、精神疗法,饮食疗法,外治疗法,气功疗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均有安神定志,调整阴阳作用[2]

3放松功对失眠的治疗

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心身锻炼技能[13],放松功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气功疗法,属于主动疗法[14],注重调动患者自身的抗病潜力,使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患者自觉自愿,持之以恒地去练习功法,从而对人体生理、心理起到正向积极的调节作用。失眠病证复杂,从气功治疗角度而言,可将失眠分为痰热内扰型和脏腑虚损型。运用放松功法治疗失眠时,有站、坐、卧、行四种方式可供选择,多以卧式或坐式为主,每次练功时先根据自身呼吸节律,平稳自然呼吸,慢慢放松后做三线放松、整体或分段放松。

3.1放松功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

痰热内扰型失眠[15]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寐,头身困重,痰多,纳呆嗳气,胸部闷胀,常伴口苦目眩,吞酸恶心欲吐,头部昏沉,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主要病因多为过食肥甘厚腻或情志不畅致使全身气机不畅,水液运行失常化生痰湿,痰湿郁久化热扰动心神,属实证。

传统气功学认为,呼气属阴、功能泻,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张力。放松功治疗失眠时,要求默念“放松,舒适”,使全身肌肉放松,意念逐渐入静[13]。同时根据病情虚实来调整呼吸,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时练功者长呼短吸,在呼气时心中要默念“松”字,吐气时要从容和缓,慢细均匀地延长呼气的时间[16]。延长呼气,偏于泻实,能促使体内浊气下降,清气上升,气血畅通,进而清热化痰,重镇潜阳安神。

3.2放松功治疗脏腑虚损型失眠

脏腑虚损型失眠临床多表现为虚烦不眠,心慌气短,头晕耳鸣,神倦乏力,或四肢不温,少腹坠胀不适,舌淡苔薄,脉象虚弱无力,临床治疗时需进一步辨证施治,常分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等,治疗时宜补益心脾,益气镇惊,交通心肾[12]。也要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正如《黄帝内经•素问》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古人认为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放松功治疗脏腑虚损型失眠时,要辨证施治从而补气养血益神,促进身体健康。人有十二正经,气血按十二经走向的先后次序循行。治疗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时,在巳时与午时练习放松功能更好益气通经,补养心脾[17]。心胆气虚失眠,心肾不交失眠也可依各脏腑当令时辰来练习放松功。  

放松功属于静功,强调精神放松,练功者要做好功前准备和收功养气,同时也要劳逸结合,安排好练功、休息和睡眠时间。在练习过程练功者要摒去一切闲思杂虑,专注于自身的感受,用意不用力,让自己的形体和内心缓慢放松下来,配合呼吸自然缓慢柔和,静心体察人体周身经络之气的运行,即用心体会自身的血脉怎么运行流通,体会自身的肌肉筋骨怎么舒张松弛,体会自己的呼吸怎么呼出吸入,使身、心、息逐渐融合,渐入三调合一的佳境[3]。有研究表明,放松功对治疗失眠具有良好作用[5][18-19]

4小结与展望

近年来关于放松功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放松功治疗失眠的疗效明显[20]。经常练习放松功法能促进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从而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大脑和身体更好的放松下来,从而改善睡眠[4]。放松功具有协同性,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与药物、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相结合,从而更好应用于临床实践[13]。作为气功疗法的一种,放松功法与中医“治未病”理念相契合,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但在临床医学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规范性及系统性,因此放松功的临床研究在未来也会成为一大热点,值得各中医院校和临床中医执业医师以及中医气功从业者深入研究与挖掘和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医气功放松功疗法不断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2]孙洪生.不寐病证的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3]张海波.气功的“名义”[J].中医健康养生,2018,4(03):41-43.

[4]马俊华,王建起,孟臻.放松功习练方法研究初探[C].//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310-313.

[5]冯莉,刘露,刘姗.六字诀联合放松功在失眠症中的疗效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10):1181-1183.

[6]张铭,林庆,刘丹等.放松功对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20,39(06):625-628.

[7]唐·佚名撰.太清调气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3-1926.

[8]隋•京黑先生撰.神仙食气金柜妙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3-1926.

[9]马济人.放松功入门(六)[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11):26.

[10]陈新国.《内经》精气神学说的形成及对气功的指导[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02):3-5.

[11]刘国祥.论精气神学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1990(04):31-33.

[12]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1-185.

[13]刘天君.中医气功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3-134.

[14]黄健.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第二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1

[15]典迎彬.头部八卦推拿法联合清胆宁神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J].中医学报,2020,35(04):885-888.

[16]黄健.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第一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7

[17]贺林香.十二时辰养生法则[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4(01):83.

[18]赵丹,孙磊,陈驰.三线放松功治疗老年人失眠的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2(4):40-42.

[19]范春兰.腹针配合三线放松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的疗效观察(英文)[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0,20(04):19-22+28.

[20]马丽亚,陆颖,李洁.放松功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文献杂志,2015,33(0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