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中医药大学养生课集体调息静坐半小时,网友:这样的课还能报名吗?

时间:2022/11/22 作者: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浏览次数:2790


编者按:静坐是典型的儒家气功修炼方法。通过练习静坐可修养身心,培养中医学子的中医原创性思维。近期在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课中,在汪剑老师的指导下,中医学子们进行了半个小时的调息静坐,静气凝神,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天人合一特点。



近日,#高校中医养生课让学生静坐30分钟#话题引发关注。11月16日,云南昆明。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课上,老师让学生调息静坐半小时。

任课老师汪剑表示,这是在给中医养生班上《中医养生文献学》课程的“中医调息静坐养生”部分,用道家养生功法结合中医理论教同学们“打坐”。“同学们都坐得特别好,整个教室里仙气飘飘,犹如仙境!”

汪剑介绍,静坐有四个好处:一是存心养性,调和心性;二是格物致知,增长智慧;三是强身健体、提振精神;四是体悟中医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学说等理论。“我们历代先贤都非常重视调息静坐养生,从先秦时期的老庄孔孟,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到唐代的孙思邈,一直到宋明理学的程颢、程颐、朱熹等,都非常重视静坐。”

拓展阅读

静神养生是中医养生学派之一,秦汉时便自成体系。老子主张“守静笃”,庄子提出“虚静恬淡”,中医倡导“精神内守”,阐述的都是静神养生的理念。佛家坐禅时的调气息虑,纳入本土静神养生的范畴,静坐遂成为凝神导气的简易功法。

静坐是达到清静状态的方法之一。静坐可以澄心,让心情平静,让心灵得到净化和休息,契合中医学“心定则气和顺,气和顺则血道畅通,精气内充、正气强盛”的观点。因为静坐时人们精神内敛,乱散的心念逐步归于凝定,浮躁不安的情绪趋于平和,可气血平和、阴阳平衡,所以说“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有诗云:“浩然养灵根,勿药有神助”,在他看来,静坐是摄养精气神的好方法,不用服什么滋补的药物,就可以修炼到形神双修的境界。“但回此光还照己,平生倦学皆日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团蒲日静鸟鸣时,炉薰一炷试观之”。在香炉里焚着香饼,在蒲团上趺坐养气,独享静神延年的乐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文学家晁补之,在《鸡肋集》中盛赞黄庭坚,“于治气养心能为人所不为,故用于读书为文字,致思高远”。认为师兄在诗词书法领域的成就,源于他治气养心的形性共养。

如何静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邹梦颖介绍,静坐姿势要求脊椎正直、双肩微张,手结印,头端正,双眼微闭,同时配合调息,以腹式呼吸为主。调身和调息都是为调心做准备的,调心是静坐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静坐时调心主要是通过合适的方法调整心态来入静入定。常用调心的方法为意守法,把意念守持在身体特定的部位,或体外特定的景物上,最常用的是意守丹田(气海穴)。切记不要过分用力,否则会引起大脑兴奋,过犹不及。二是默念法,比如可以从1数到10。思想放空后可将双眼睁开,调整姿势,挺胸抬头,克服昏沉,将心神聚集,内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古人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通过静坐调心,归根结底是调神,安神定志,达到无欲无求的状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建议每隔1小时,用3分钟时间冥心养神,不但能缓解视疲劳,还能改善眼干涩、提高专注力。宋代大儒朱熹倡导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也是认为心静神定,则学习工作可事半功倍。此外,午间也很适合静坐,时间以一刻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