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委会动态|武医养生专业委员会武医养生系列公益讲座成功举办

时间:2025/7/3 作者: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传统体育与中医在卫生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提升武术从业者对“新时代武医养生”的认识,2025年6月30日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武医养生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北京京鹏乐武术俱乐部成功举办“武医养生”系列公益讲座。

本次讲座以《“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为政策背景,以“习武承脉·研医传魂”为主题,结合中医气功“练、治、养”的健康三要素,从小做起,积极调动人体潜能,旨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唤起全民“主动健康”意识,此次讲座吸引了北京西诚超能量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天龙伟业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德聚仁合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跃华精武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北京中康诚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30余名体育老师与教练员参加,现场气氛热烈,教师们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wps_doc_0.png

本次活动由专委会对外交流部主任刘鹏主持,他讲座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代表专委会向在场的武医养生爱好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wps_doc_2.png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武医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帅副教授,为大家阐述了“新时代武医养生的传承与发展”。他溯源武医,指出其源于古代武术家对人体气血的深刻认知,是武术技击与中医诊疗的高度融合的产物以武术为外治载体,以中医经络气血理论为根基,通过习武强身防病,运用中医手段疗伤养生系统方法。同时从新时代武医养生概念需明晰、教学模式需创新、“武医双修”型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传统体育等专业交叉不足限制推广等方面指出当前武医发展面临的问题他强调武术与中医气功共尊“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武医养生之道“外动筋骨气血,内养性命根本”,古训“拳起于易,理成于医”以此揭示武学与中医气功同源共生。最后,王帅表示在新时代机遇下,武医发展需明晰概念、创新模式、壮大队伍、深化融合,方能使这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滋养现代人健康生活。


wps_doc_3.png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武医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主任委员段永斌副教授,以《健康中国背景下“武医融合”的健身养生功能开发与实施路径探析》为主题,依据《健康中国2030》“推广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及14部委推动武术产业与医疗融合的政策,结合我国65岁以上老龄情况人口占比14.9%、慢性病医疗支出超70%、20-69岁居民规律运动率仅14.7%的数据,指出武医融合可激活“传统养生智慧-中医诊疗-健康服务”转化通道,为全民健康提供新范式课间,段永斌副主委结合中医人体经络知识,带领大家一起习练了传统咏春拳,得到了一致好评。

wps_doc_4.png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武医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培训部主任赵吉忠,以《传统武医认知下的人体疼痛与构造—武医的“筋出槽,骨错缝”智慧》为主题,从伤痛认知革新提出“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揭示疼痛本质为“气血不通则痛,气血不荣则痛”。他展示了武医动态手法精粹,通过动态理筋正骨精准复位关节错位,化解深层气血瘀堵。在治未病方面,他倡导“行住坐卧守中正”生活方式,强调科学运动需“循序渐进+内外兼修+充分收功”。

wps_doc_6.png

本次中医气功“武医养生”公益讲座紧扣“习武承脉·研医传魂”主题,围绕“练、治、养”健康三要素,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武医养生的传承与发展。剖析了武医融合服务全民健康、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独特优势。讲座科学阐释了中医气功“精、气、神”养生理念及“筋出槽,骨错缝”动态调理技术,倡导“主动健康”意识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传播了中医气功武医养生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激发了参与者的浓厚兴趣,为促进武医养生事业的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更广泛的社会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促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