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内养功防治失眠的辨证治疗方案

时间:2024/7/14 作者: 肖远德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847

肖远德1

(河北省康复医院 河北北戴河066199

摘要:失眠为临床常见病症,中医学称不寐,临床表现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时醒时睡,醒后难以入睡,甚至整夜不眠等常与头痛眩晕心悸健忘等症同时出现寐由神所主,心神安则寐,心神不安则不寐,心神不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之所扰与营气不足,前者多实证,后者多虚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程长短不一,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造成严重的身心疾病,长期失眠对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康复带来严重影响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介绍练习内养功的方法防治失眠的同时结合实施心理调摄和辨证分型施功应用于临床的具体方案,以指导临床操作,合理运用,提高疗效。

关键词:内养功;失眠

1作者简介:肖远德河北省康复医院(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气功(治未病)科、肿瘤康复科主任。

内养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功法之一,明末清初在民间流传,主要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历史上以单传口授的形式相继承。抗战时期,刘贵珍同志因病向刘渡舟老师学习了内养功,治好了自己的肺结核和严重的胃溃疡等疾病后,在冀南行署四地委领导的支持下,挖掘、整理继承了内养功,于1949年开始应用于冀南行署干部休养所,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为了更好地应用和研究内养功疗法,1953年在唐山市委书记程玉琳同志的支持下,在唐山工人疗养院成立了“气功疗法研究小组”。开展了内养功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科学研究。由于疗效显著,科研佐证详实,195512月获国家卫生部表彰和嘉奖,卫生部李德全部长亲自签发了嘉奖状。

在建国初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内养功作为一种慢病快治的医疗方法,向全国进行推广和普及。1957年谢觉哉同志曾为刘贵珍《气功疗法实践》一书题词:“气功疗法,人人可行不花钱、不费事,可以祛病、可以强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同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接待了美国、前苏联、日本、德国、印尼等十四个国家的学习、考察、交流团队。

19世纪80年代,北戴河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对内养功在临床、教学、科研上开展了新的研究、应用与发展。1996年为纪念建院40周年暨刘贵珍院长铜像落成庆典活动,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题词“科学养生,扶正祛邪”。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文康题词“坚持科学态度,发展医学气功”。

内养功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得到很好的发展。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每年都派出专家和骨干到国外进行讲学,同时接待来自德国、法国、英国、瑞典、比利时、奥地利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近三百名学员来气功医院学习、交流。

全套内养功功法共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修炼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静功和动功两种修炼形式,配合其独特的停闭式呼吸方法,动静结合,练养相兼,通过自我练习,达到却病、健身、延年之目的。

内养功初级静松静筑基具有放松身心、平和气血的作用,既可独立练习,调摄心神,也可作为辅助功法为中级功打下基础,为中级功练习打下坚实基础。初级动功多以自我保健按摩和拍打为主要特点,以疏通经络调和气功为目的。

内养功中级动功—易筋行气法:具有易筋骨、强肢体、调脏腑气血之功效。在呼吸方法上采用的是吸—呼—停和吸—停—呼的停闭方法,以达到和发挥这种不平衡式呼吸法的独特疗效和良好作用;在形体锻炼上强调了脊柱的牵拉、旋转、屈伸和四肢规律而协调的活动在意念上强调意随身走、身随意行,形意相随。注重意、气、力的巧妙结合,以及练习中良性意念思维的运用。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症,中医学称“不寐”,临床表现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时醒时睡,醒后难以入睡,甚至整夜不眠等。常与头痛、眩晕、心悸、健忘等症同时出现。寐由神所主,心神安则寐,心神不安则不寐,心神不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之所扰与营气不足,前者多实证,后者多虚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程长短不一,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造成严重的身心疾病,长期失眠对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康复带来严重影响。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我们采用练习内养功1]的方法防治失眠的同时,结合实施心理调摄和辨证施功,应用于临床,具体操作简介如下。

1辨证分型

《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气满,阳气满则阳骄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此病分虚实,以下分型中前3型为实证,后3型为虚证。

1.1肝郁化火型

情志失调,七情过极,易致肝气郁结,日久肝郁化火,火扰心神而不得眠。由此看出肝为失眠起病之源,心为传病之所。心神不安、神机逆乱是失眠的主要病机。此型患者表现为烦躁不眠,性急易怒,胸胁胀满,口渴喜饮,目赤口苦,食少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1.2痰热内扰型

主要为痰热内阻所致,多侵犯少阳和阳明两经,为多火多痰之疾。失眠日久,紧张焦虑,思虑伤脾,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血虚则魂不守舍,脾虚健运失职,水湿不化,停聚为痰,痰扰神明亦引起不寐。此型患者表现为失眠头重,痰多胸闷,恶心厌食,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心火亢盛型

五志过极,脏气不和,心火亢盛,神不安舍。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口渴,面赤烘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尖红,脉数。

1.4心肾不交型阴虚火旺,阴不敛阳型

《灵枢·口问》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肾阴耗伤,水不济火,心阳独亢。此型患者表现为心烦不眠,入睡困难,头晕耳鸣,腰痠梦遗,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少津,心悸健忘,舌质红,脉细数

1.5心脾两虚型

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气血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饮食减少,面色萎黄,或头晕目眩,舌质淡,脉细弱。

1.6心胆气虚型

体质柔弱,心胆素虚,或暴受惊骇,损及心胆,神不安藏,决断无权。表现为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脉弦细。

2方法

2.1一般方法

按中医气功常规,观察病情,做好治疗记录。对新入院患者,要了解病情发生和治疗经过以及患者的需求,介绍内养功功法特点和功前功后注意事项,明确该功法是自我疗法,自己练功自己受益。病房环境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不要过于紧张。饮食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肥腻等厚味,平时多吃莲子粥、黄芪大枣粥、龙眼粥等补益心脾的饮食,酸枣泡水饮也有裨益。晚餐不宜过饱,尤其睡前不宜进食或浓茶咖啡等。

2.2心理调摄

此类患者多为七情所伤,心理状态较复杂,医疗人员应关心、体贴、热情对待患者,以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促使患者能信任医护人员,再通过沟通与交流,让患者了解疾病特点,消除顾虑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疗、气功练习,加快恢复进程。讲述典型病例的疗效也可增强患者练功的信心。

2.3辨证施功

内养功一般需患者掌握了解的是初级动功、中级动功易筋行气法和中级静功的整套功法。辨证施功是在指导患者在整体了解功法的基础上,在医师的协助下,根据每个患者的病证选择功法中不同的部分重点练习,以利于病情尽快恢复。分述如下

2.3.1肝郁化火型

应以疏肝泻热安神为治则。功法选择为初级动功包括目功、运舌、搓两胁、舒胸顺气、顺时针揉腹、搓涌泉静功包括整体升降软呼吸法吐字诀包括“嘘”字诀降泻肝火“呵”字诀实则泻其子);动功包括升清降浊、内运乾坤。

2.3.2痰热内扰型

以化痰清热消导中安神为治则。功法选择为初级动功包括叩齿、运舌、咽津、点按叩击足三里、揉腹、搓腰、搓涌泉静功包括中脘开合松静法、整体聚降松静法吐字诀包括“呼”字诀、“呬”字诀动功包括托天按地调理脾胃、气贯长虹运揉三焦

2.3.3心火亢盛型

以清心安神为治则。功法选择为初级动功包括运舌、咽津、头功、搓涌泉静功包括手臂升降松静法,配合软呼吸涌泉松静法不注意吸气,只注意呼气,放松的同时默念静字诀,使入静一步一步达到深的程度);“呵”字诀,配合弹动五指动功包括卧望星辰、回身射虎。

2.3.4心肾不交型

以滋肾清心安神为治则。功法选择为初级动功包括叩齿、运舌、咽津、耳功、搓腰带脉、搓涌泉、拍田打肾补法,每次拍打1次,中冲点劳宫);静功包括命门开合松静法、整体升降松静法、吸提抓闭法。以上3种方法均采用硬呼吸法即吸—停—呼动功包括卧望星辰、内运乾坤、古木盘根、回身射虎。

2.3.5心脾两虚型

以健脾、养心、安神、养血为治则。功法选择为初级动功包括头功、运舌、叩齿、咽津,叩击足三里,按摩内关、三阴交静功包括中脘开合松静法、整体升降松静法动功包括托天按地、内运乾坤、气贯长虹、牵拉天柱。

2.3.6心胆气虚型

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治则。功法选择为初级动功包括头功、搓风池、叩齿、运舌、咽津,叩肩井、阳陵泉,按摩神门、内关静功包括手臂升降松静法配合硬呼吸—停—呼、整体升降松静法采取自然呼吸、膻中开合松静法动功包括卧望星辰、内运乾坤、回身射虎。

练习内养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症合理选用相应的具体方法进行组合式练习,如同中医处方一样可以随症加减,方便临床应用,体现了辨病和辨证治疗相结合的中医精髓。辨证施功也同样,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也会发生变化,治则也要相应调整。

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要坚持练功,持之以恒才能巩固应有的疗效,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突然、强烈或长期的情志刺激,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听听音乐,固定练习时间和练习地点,还有练功之前避免剧烈活动。保健功在家里看电视时就可以做,希望把学到的功法对促进健康起到作用。戒烟酒,注意饮食清淡,营养适宜。

4小结

长期失眠可加重身体原有的疾病并诱发心身疾病甚至出现抑郁症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失眠不仅是一种睡眠生理紊乱过程,同时还是一种心理紊乱过程。此类患者多心烦急躁,通过心理调摄可缓解情绪,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生活、起居、饮食、练功疗法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气功调理优势,辨证施功以中医气功整体观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根据病情,针对病因病机的练功措施,使人体七情调和,气血畅达,有效促进了患者康复,可以改善失眠,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刘贵珍气功疗法实践[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