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之十一——“三调”之一话调心

时间:2021/4/1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1962

调心是气功三调(调身、调息、调心)之一。由于中医有“心藏神”之说,故调心又称调神、炼意等。最基本的调心方法包括静心和意守两大部分。

静心放松是调心最基础的要求,也是气功锻炼时的基础要求。气功锻炼,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都要在松静的前提下进行。通俗地讲,要练功就必须先把各种情绪,包括诸如“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类的大喜,失去亲人、患上重病类的大悲……统统先“抛”在脑后,哪怕是暂时的,如果做不到的话,就暂时不要练功。松静的好处是有利于体内气血的运行、气机的平和,从而使练功者能较顺利地进入“气功态”;同时,也可为完成调身、调息提供“正能量”。

意守是建立在静心基础上的操作。当然,两者之间非但不矛盾,而且可以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意守简单地说,就是把意念(思想)“放”在某一指定的目标上;或者说,练功时想着一个特定的目标。意守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1. 守内景

这里所说的内景,是指人体内部的某一(些)目标。已有研究证明:①意守人体某一部位时,可加快该部位的血流量,而血流量的加快则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②意守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血循环,如有人观察到,意守手指可加快甲襞微循环;也有人观察到,意守鼻尖可使血压升高,而意守足三里则可降低血压。常被用来意守的内景有以下三者:

1.1穴位与经络  

常用穴位如上肢的内关、劳宫、中冲,下肢的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脉则是最常用的经络,由任督脉组成的“圆环”在内丹功中被称为周天。这里我们择要介绍手足部的两个腧穴:

劳宫: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该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在气功学中常将意守劳宫和呼吸相配,且具体用法以功法而异:有的功法在呼气时意守劳宫,旨在将体内之气“借”手三阴经“运”至劳宫,或起降气作用,或为发放“外气”作准备;有的功法在吸气时意守劳宫,旨在“采气”,即将大自然之气通过劳宫等腧穴“吸”入体内,亦属体呼吸的一种,多为补法。

涌泉: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意守涌泉的主要作用是引气下行,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及中医辨证属于实证的头晕、头痛、气喘类病证。

1.2丹田  

传统气功学认为,人体有三处可以“结丹”的部位,犹如自然界可以种植庄稼的“天地”,称为“丹田”,即两眉间藏神的上丹田、胸部藏气的中丹田和脐下藏精的下丹田。三个丹田的作用、用途和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为安全起见,对于一般的练功者,我们主张以守下丹田为主。

2. 守外景

这里所说的外景,是指人体外部的某些“景”象,常用的如树木、花草等,意守这些“景”,有泻火宁静等作用;有时也包括太阳、月亮、天空、大地等,意守这些“景”时,常需结合其阴阳属性,其作用是有助于加强练功时的“气感”,但最好要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要注意的是,意守外景有时会有一种使人“飘飘然”的感觉,对此有任其自然,切不可刻意追求,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3. 守信号

这里所说的“信号”,泛指除了上述常用内外景外的各种可被意守的目标,既有属于内景的呼吸、动作,又有属于外景的音乐、口令等。意守此类“信号”,即可集中思想,又可调节情绪。研究显示:诸如《流水》之类的音乐有利于舒缓人体的情绪,有利于使人进入练功状态;“进行曲”则可提振人的精神,对减除某些抑郁状态有所帮助。这也许就是众多功法配以音乐的原因。

意守呼吸,有助于形成深长细匀轻的调息态;意守动作,则有利于动作的舒缓、自然,但有时会影响其准确性。另外,意守呼吸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调息与调心相互配合、协调的过程,意守动作则是调心与调身配合、协调的过程,这些都有利于“三调合一”气功态的形成。

有道是——

调心存神亦炼意,平和七情理气机;

先行松静再意守,配合息身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