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六十七——两宋金元“功势”强

时间:2022/11/11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2640

从公元960年至1368年的南北宋与金元时期,气功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内丹形成流派,并融入医学实践;二是中医学家普遍青睐气功,诸多流派都将气功应用于临床;三是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气功相关书籍的修订加快。

1、内丹流派的形成

内丹术“迨及宋元,乃缘参同炉火而言内丹,炼养阴阳,混合元气。斥服气胎息为小道、金石符咒为旁道、黄白玄素为邪术。唯以性命交修,为谷神不死,羽化登真之诀。其说旁涉禅宗,兼附易理”。清《校刊抱朴子内篇序》中的一段话,从一个角度描绘了宋元内丹术的概貌。文中以“炉火”指代内丹三要素——鼎炉、火候、药物,以“服气胎息”指代除内丹外的其他静功,以“金石符咒”指代外丹,以“玄素”指代房中术,以“禅宗”指代佛教,以“易理”指代儒家。其间的内丹术代表人物有张伯端、王喆等。

张伯端,浙江天台人,自幼好学,自谓“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致刑法、书算、医卜、战陈、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糜不留心研究”。相传在其晚年时,遇到真人授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自此改名用成,号紫阳山人,六年后写成《悟真篇》。该书以诗词体裁,以儒、释、道三教一理的观点,阐述内丹术。张氏内丹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寻真药、辨鼎器、明火候,并指出,真药是体内的精气神,修炼的要点是取坎填离,即将坎卦(☵)中间的那个阳爻(—)与离卦(☲)中间的那个阴爻(- -)“对换”,即“取”坎卦中的阳爻来“填”离卦中的阴爻,由此实现纯阴(☷)纯阳(☰)的先天“混沌”状态,达到“返老还童”的目的。由于《悟真篇》在内丹史上由特殊的意义,故被后世与《周易参同契》一起,奉为内丹两大经典。张伯端传内丹于石泰,石泰传薛光道,薛光道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由于他们五人的活动主要在南方,故被后世尊奉为南宗五祖,又因为张伯端是天台人,故又将其称为天台宗,并将其传承的内丹术的特点,概括为“先命后性”——先修以强壮形体为主的命功,后修以精神意识为主的性功。

王喆,陕西人。相传其48岁时遇仙人,得其修炼真诀后悟道出家。之后,去山东传道说法,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7人为徒,后被尊奉为北宗七真,并将其传承的内丹术的特点,概括为“先性后命”。

微信图片_20221111141044.jpg

2、气功医疗的发展

这一时期气功医疗的发展概貌,可从金元四大家对气功的钟爱窥得一斑。以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为代表的四大中医流派,他们的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都认可气功的临床作用。参见《金元医家常用“功”》。由宋代医家增补的《素问·遗篇·刺法论》有两处与气功有关:一是治疗肾脏病的方法,“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数”;二是提出以存想法预防疫病,并由此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著名论断。

3、气功书籍的概貌

这一时期,除了刊印一大批含有气功内容的医书、佛经、道藏外,还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气功书籍,如《道枢》《圣济总录》《鸡峰普济方》《寿亲养老新书》等。

《道枢》宋代由曾慥编纂,其内容涉及气功著作、人物、功法、理论等。其中的气功著作包括《周易参同契》《坐忘论》《悟真篇》等,人物包括纯阳子、海蟾子、阴真君、赤松子等,功法包括胎息、呼吸、调气、存想,理论包括太极、周天、坎离、服气、炼精等。书中介绍的立式八段锦,被认为是最早的文字记载:“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反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鱓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攀其足,所以固其腰矣。”其基本要领、作用,与现行之八段锦已非常接近。

《圣济总录》中关于气功的内容,集中在书的最后三卷中;《鸡峰普济方》提出的以意引气法,目前仍在应用,“意者气之使,意有所到则气到。每体不安处,则微闭气,以意引气到疾所而攻之,必差”。《寿亲养老新书》则将前人的六字诀应用于老年人。

微信图片_202211111410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