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话连篇六十九——现代气功再回眸(1)

时间:2022/11/11 作者: 孙琪年 来源:中国医学气功学会 浏览次数:3540

近百年的气功发展,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即:民国时期的停滞不前、“文革”之前的快速发展、“文革”时期的低谷、上世纪后20的良莠不齐、进入21世纪后的扶正祛邪。

1、停滞不前的第一阶段

民国时期的气功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特征可用三个“少”来概括:气功的研究者与推广者少、气功著作少、功法与理论创新少的“三少”,是民国时期气功发展停滞不前的特征。

蒋维乔的《因是子静坐法》、丁福宝的《静坐法精义》和《最正确之健康长寿法》、张锡纯的“意通”“气通”论、沈宗元的《中国养生说辑览》、席裕康的《内外功图说辑要》、陈撄宁的“仙学”、杨践行的《指道真诠》、王澄久传出的陈家门气功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成果。此外,这一时期我国还翻译了日本的《静坐三年》《身心调和法》两部气功书籍。

微信图片_20221111142515.jpg

2、 快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195510月《中医杂志》发表了刘贵珍的《在实验研究中的中医气功疗法》一文后,气功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业内称之为新中国第一次气功发展高潮。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①学科建设从无到有:机构建设方面,建成了唐山气功疗养所、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上海市气功疗养所等;内涵建设方面,确立并推广了“气功”的学科名称,出版了《气功疗法实践》等一批有质量的气功书籍,初步探索了气功疗法的临床效果,研究成果获得了卫生部的嘉奖(参见《继往开来刘贵珍》)。

微信图片_20221111142519.png

②功法整理有序展开这方面的代表性工作包括刘贵珍对内养功整理创新(参见《继往开来刘贵珍》),及上海市气功疗养所在继承古人经验基础上创编的三线放松功等(参见《“疫”重温放松功》)。③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研究方面,以徐丰彦、林雅谷的工作最具代表性(参见《“南林北焦”两硕导》),他们从观察练功者的呼吸状态入手,探讨气功调息的生理学机制,其研究成果还入选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论文集中。临床研究方面,以邝安堃、黄桦的工作最具影响力,邝老团队将气功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通过连续20余年的跟踪确定,气功锻炼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血压、减少药物的用量,而且可以减少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致残(死)率(参见《邝老“气”治高血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原“呼吸四病”研究室主任黄桦医生,则将放松功用于哮喘的防治,这一工作同样持续了20余年。这两项工作设计严谨、过程可靠、结论可信,总体上至今仍少有人超越。④人才培养同时起步  唐山气功疗养所、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上海市气功疗养所,通过举办全国气功师资进修班、气功训练班,为各地培养了一批气功专业人才;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则在首届(62届)学生中首先开设了气功讲座,刘贵珍团队及焦国瑞等在该校开讲(参见《继往开来刘贵珍》《“南林北焦”两硕导》)。⑤气功活动有序开展  表现为群众性学功练功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在各级疗养院(所)中尤为突出;邝安堃、王振义、叶橘泉、陈灏珠许多著名专家、谢觉哉等高级领导纷纷加盟、“点赞”气功,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也于1956年,先后两次和卫生部、国家体委领导谈论气功(参见《少奇主席与气功》),北京中医学院的五位老先生在给中央有关部门的信中也提及气功,建议要为学生尽早开设气功课(参见《“五老上书”有“气”话》)。

3、陷入低谷的第三阶段

1966年起的十余年中,气功发展陷入了低谷。经查,在这十余年中,除1976年有4篇气功论文发表(其中的仅李佩弦发表于《新中医》杂志的《谈谈气功疗法》和史方奇发表在《重庆医药》的《五运吐纳功》是这个时期仅有的2篇气功论文,另有《河南赤脚医生》的《体育锻炼能治疗高血压病吗?》,和陈德奎发表在《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心血管疾病分册》的《“优伽”练功的12个月随访以及高血压治疗中的生物反馈作用》2篇文章,只在正文中提及“气功”),其余年份均未见气功论文。邝安堃、黄桦的工作虽没有中断,但其间也未发表论文。